APP下载

大黄鱼的前世今生

2022-07-07李建军

辽河 2022年5期
关键词:大黄鱼黄鱼鱼苗

李建军

黄鱼,又名黄花鱼。它的身体为黄褐色,腹面金黄色,鱼鳍为黄色或灰黄色,又因鱼头里有两颗洁白坚硬、豆瓣大小的石头,被古人称作石首鱼。

黄鱼分为大黄鱼和小黄鱼。我国传统的“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黄鱼家族占据前两位。

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晚春(9)》诗云:“海雨江风浪作堆,时新鱼菜逐春回。荻芽抽笋河鲀上,楝子开花石首来。”看来古代渔民已经掌握了黄鱼的生活习性和洄游路线。每年春夏之交,楝树开花,也正是黄鱼的汛期,黄鱼集群从外洋进入近海水域。无数黄鱼在求偶繁殖时相互追逐摩擦,发出“咯咯”之鸣,犹如水的沸腾声或松涛声,绵延数里,形成独特的“叫鱼”奇观。

浙江舟山、象山渔场是东海大黄鱼的主产地。这一带大陆架宽阔,营养物质丰富,吸引了众多大黄鱼来此栖息、洄游。

明代王士性《广志绎》记载,每年四五月间,浙江宁波、台州、温州的渔民,驾驶大渔船往舟山捕石首鱼,宁波港停泊的渔船长达十余里,云帆遮天,桅樯林立,堆鱼叠虾,热闹非凡。

晚清时,宁波诗人王莳蕙著有《象山海错诗》二十首,其中《黄花鱼》写道:“琐碎金鳞软玉膏,冰缸满载入关舫。”描绘了象山渔民捕获大黄鱼的丰收景象。

对大黄鱼的毁灭性捕捞,也始于明清时期。广东潮汕渔民首先发现,震动声会使大黄鱼头骨中的两颗耳石产生共振,使黄鱼身体失去平衡乃至昏死。于是出现了专门针对黄鱼的“敲罟”捕鱼法:同时出动几十条大小渔船,在发现并包围黄鱼群后,一般由中间两艘大渔船张好巨网,再以二三十条小船在大船对面围成半圆圈。每条小船上三人作业,一人摇撸,两人敲打绑在船帮上的竹杠,密集的声波传至水下,将黄鱼震晕,船队再把昏死的鱼群赶入大船张开的网中。通常,人们将两艘大船和数十条小船合拢,这上百人的组合,称为一艚。

大黄鱼因受“敲罟”声波惊吓、驱赶后,会突然上浮,受水压突降的影响,以致内鳔吐出口外,鱼眼突出。即使不捕,也會自然死亡。这种简单粗暴的捕捞方法,让大黄鱼遭受极大的痛苦,且整个种群不分“老幼”全部被一网打尽,这无疑是一种毁灭性的捕捞方式。无怪乎早有渔民感叹:“鱼子鱼孙都捕起来,这碗饭吃不长!”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敲罟”捕鱼法仅囿于潮汕一隅。直到1954年3月,两位来自汕头的渔业技术员才将“敲罟”技术传授到福建东山、诏安两县;两年后,福建惠安渔船来到浙江温州开展“敲罟”作业,获得高产,当地渔民纷纷效仿,“敲罟”之法遂在浙江落地生根。

1957年,浙江沿海普遍采用“敲罟”作业,全省大黄鱼的年产量由常年的六七千吨,猛增至近十六万吨。

据岱山县老渔民回忆,每至立夏时节,大黄鱼洄游到岱衢洋,成群结队,层层叠叠,如同朝圣。鱼多的地方,就像一个磁场,将船吸引着赶往那里。江浙闽等地的渔船纷至沓来,汇聚在这片海上,如千军万马般在海上排起长队,蜿蜒数十里,甚是壮观。到了晚上,每艘渔船上的灯火少则四五盏,多达十来盏,数以万计的渔灯聚在一起,岱衢洋上灯火辉煌,灿然若昼。“岱山十景”之一的“衢港灯火”由此得名。

鱼的数量多了,价格越发便宜,最低的时候,两只鸡蛋就能换一斤上好的大黄鱼。

由于当时的保鲜技术跟不上,交通也不便利,常出现上好的黄鱼卖不出去的情况。政府为了协助沿海渔民渡过难关,就号召大家踊跃购买。不少地方允许分期付款,以解决掉成堆的黄鱼,并把这种方式称为“买爱国黄鱼”。居民根据负担能力,少的买三五斤,多则买数十斤。黄鱼买来后,立即开膛破肚,撒上盐,放在瓦缸里用石头压上,几天后取出鱼,成串地挂在竹竿上晾晒,大街上到处可见家家门前挂着黄鱼。

上海滩的十六铺、吴淞水产码头,历来是水产交易的集散地,一到鱼汛期,大黄鱼多得铺天盖地。商贩们多用一种三轮脚踏车装运黄鱼,久而久之,这种装货三轮车被唤作“黄鱼车”。

也许是意识到“敲罟”作业、过度捕捞的破坏性太强,国务院发出指示,把“敲罟”作业列为一种“有害渔法”加以禁止。但面对资源极其丰富的大黄鱼,很多渔民仍坚信其千余年取之而不竭。在舟山渔场,对大黄鱼的灭绝性捕捞还在继续,年复一年,不仅围捕春夏汛沿海渔场生殖产卵的大黄鱼,还穷追不舍地围捕外海渔场的越冬大黄鱼。

最致命的一击发生于1974年初春,浙江组织了近两千艘机帆船,前往大黄鱼的主要越冬场围捕,山东、辽宁、江苏、上海、福建等多地渔船也蜂拥而至。因捕捞海区位于公海附近,还有不少韩国渔船赶来捕捞。最高峰时,海上作业的渔船多达三千五百艘左右。在后来的统计中,这一年春汛全国大黄鱼的捕捞产量近二十万吨,浙江省全年的大黄鱼捕捞产量近十七万吨,均为历史上最高纪录,但也给大黄鱼造成灭顶之灾。

每年春末夏初,楝树开花,黄鱼上市,千年不易。谁也想不到,有一天楝树空自开花,大黄鱼却不来。自20世纪70年代末,大黄鱼再难形成鱼汛,舟山等地的渔船也再难拖着一网网金黄色的大黄鱼满载而归了。到20世纪90年代,无论是市场上还是老百姓的餐桌上,野生大黄鱼已一尾难求。

面对大黄鱼逐渐消失的困境,海洋渔业部门采取放流鱼苗等措施,以期野生种群的修复。2004年,海洋渔业部门在舟山洋山港开始了东海渔区的增殖放流,包括大黄鱼、海蜇、对虾等六个品种,其中体长五厘米以上的大黄鱼苗二百五十万尾。2005年和2006年,又分别放流大黄鱼苗四五百万尾。此后,仅舟山市每年放流的岱衢族大黄鱼苗都在五百万尾以上。

大黄鱼从鱼苗到成熟需要两年时间。这两年,鱼苗在大海里要经历千难万险的考验。因放流的鱼苗不容易捕捉到食物,而很容易被其它鱼类捕食,最终存活下来的只是极少数,放流存活率仅有百分之一左右。

近年来捕捞强度降低,渔船出海次数、捕捞量得到合理控制,加上休渔等措施,都给了海洋野生鱼类一个较为宽松的生长空间。

2020年9月16日,东海海域全面结束伏季休渔。11月底,东海渔场传来消息,宁波奉化的两组双拖网渔船,一网下去,捕获了一千五百多斤野生大黄鱼,按每斤六百元的市场价计算,总价值近百万元。

这批野生大黄鱼每条的重量约为两斤至四斤,共六百多条,实为二十多年罕见。当地渔业专家认为,这些大黄鱼就是政府每年放流的大黄鱼苗长大的。消失多年的野生大黄鱼资源终于有了恢复的迹象,这是海洋渔业人多年的期盼。

专家们既感到振奋,又觉得应该冷静看待。东海大黄鱼资源当前仍处于十分稀缺的状态,远远没有达到产业化捕捞的水平。越冬期是大黄鱼最集聚的时间,越冬场就是大黄鱼的“老窝”。这些大黄鱼在放流过程中慢慢成群成族,却被一网打尽,实在太可惜了!

专家们呼吁,广大渔民不要去大黄鱼的越冬海区围捕大黄鱼。历史上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抄了大黄鱼的“老窝”,导致其资源几近枯竭,这个深刻的教训不能忘记!渔民如捕到野生大黄鱼,应将其放归大海。零星几条大黄鱼,对渔船来说,是很少量的经济收入,但对大黄鱼资源来说,是其传宗接代、开枝散叶的关键环节。广大市民也不要购买和食用野生大黄鱼。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野生大黄鱼固然味美,但现在深水网箱养殖的大黄鱼品质和营养价值已与其非常接近,是野生黄鱼很好的替代品。

大黄鱼资源的修复,让人们看到了希望。让我们一起呵护好这希望,给它们五至十年时间,让大黄鱼休养生息,王者归来……DAC46ECB-D3D0-43CC-8F74-2DD9EEBA9917

猜你喜欢

大黄鱼黄鱼鱼苗
一期一会黄鱼馔
一期一会黄鱼馔
一期一会黄鱼馔
宁德大黄鱼产业升级之路
冰柜冻住了大海
控流优选鱼苗检疫器
高原地区青海湖裸鲤鱼苗运输注意事项
黄鱼面的起源
黑鱼苗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