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作曲技法与当代艺术歌曲中诗乐结构之融合
——以勋伯格《空中花园篇》之四为例

2020-10-16肖悦四川音乐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5期
关键词:谱例音高乐段

◎ 肖悦 (四川音乐学院)

一、音高组织-集合形式

音高材料作为音乐作品创作中最重要的结构元素,是体现作品结构关系的关键,也是音乐形态演变的基础。通过对音高材料的探寻与分析,不仅可以认知作品深层的结构,也可对作品整体的创作技法及细节处理予以把握,从而达到对作品进行合理理解,系统分析的目的。作品《空中花园》No.4的核心音高材料,建立在一个五音集合5-28基础上。作曲家利用集合5-28的子集结构关系形成作品的核心音调,以此为基础,通过对材料的进一步拆分、重组、对比、衍生等手段,使核心音调在作品中得以贯穿并形成各具特色的音乐形态,从而体现出与核心集合的关联性与包含关系,共同架构音乐作品中结构关系。

该作品中的音高集合结构形式及其相互关系详见表1

表1

以上列表可知,整首作品共出现7个三音集合,2个四音集合,一个五音集合。其中,集合5-28,由集合3-2与集合3-8合并而成,即,3-2的I0[023]+3-8的T6[680]形式。集合5-28十分明显地显示出核心集合特征。具体表现为:集合5-28,与作品中的6个三音集合具有着包含关系,即,集合5-28,包含了集合3-2、3-3、3-8、3-11、3-10,在剩余的1个三音集合中,集合3-12与核心集合5-28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与5-28的子集3-8和3-3具有相似性关系,具体表现为Rp关系;集合4-12与集合4-27同时作为集合5-28的子集,两者具有着R1关系,且与作品中的三音集合具有不同程度的包含关系。

由此可见,在作品中,所有集合形式,相互间的关联性显而易见。这些集合通过不同的形态,在作品中得以贯穿,合理地体现出统一与变化的结构原则和音响张力。

二、材料-形态-结构

整个作品的写作,建立在两个十分重要的核心材料基础上,即,以级进形态为特征的音乐材料a,以跳进形态为特征的音乐材料b。全曲共26小节,是《空中花园》这部套曲中唯一一首没有明确标明拍号的段落。标题为:《当我的双唇静滞而灼烧时》(Da meine Lippen reglos sind und brennen)。其基本结构的划分,遵循诗歌的文本句式关系,体现出一种单三部结构形式。关于诗词文本结构及翻译详见表2。

表2

根据诗歌的句式特点,可将作品划分为7个乐句,结构图示如下:

乐段A,按照诗歌的句式结构,由三个乐句组成,呈现出a-a’-b的形式关系。前两个乐句以一种级进式的音调形态(材料a),在平行乐句关系中,体现出“同头变尾”的结构关系。第三乐句一开始就形成一个增五度音程大跳(bA-E,材料b),在突破平稳音调进行的同时,显示出一种对比乐句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增五度音程的出现,显然与第一乐句中的减四度音程具有某种“渊源关系”;其后出现的连续性三度音程,将以平稳进行为特征的材料a在音程结构上进一步扩张;而节奏方面,则与第二乐句的结束部分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清楚地表明,段落A三个乐句之间在音乐材料应用上,存在着的十分明晰的统一/对比关系,其中,处于两种核心材料之间的三度音程结构,恰好能够成为一种彼此关联的“中介形态”。

乐段B,由衍生、变奏原则形成的两乐句结构。段落伊始的间奏部分,是第三乐句的延续,利用三度音程样态起到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第四乐句c,具有一种综合性衍生、变奏特点,两个核心材料及其变形(三度音程)都能在乐句中得以“保留”,并在音区上进行了有效控制,为随后第五乐句d的出现,做好了相应的准备;乐句d是作品中推向高潮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变化重复以及模进等方式,体现出一定的展开特质,第五乐句开始的三音列样态G-A-bB,是第二乐句开始三个音的倒影形式,在随后的两小节中,这个三音列样态通过装饰变化得以强调并延展。

乐段’显而易见通过音乐形态的回归,体现出一种变化再现关系。具体的处理方式如下:

1. 节奏时值的放宽,力度的增涨,形成一个十分清楚的高潮部分;

2. 音区的扩张(第一乐句的高八度关系),进一步凸显出音响的张力;

3. 高潮之后的音区回落(第七乐句a3),促成了音乐情绪的回归;

4. 片段化的音乐形态及其表现形式,使作品的再现意义更为突出,最终以一种十分安静的音乐表达结束全曲。

显而易见,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三部性结构原则,经纬分明条理清楚;借用诗歌的文本样式构建而成的音乐结构形式,思路明晰张弛有度;作品写作中所显示的艺术表达及其音响关系,设计合理具有着较强的感染力。

三、集合结构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针对作品中出现的集合结构,主要从以下3个角度来进行探讨。

结构:指相同的集合。

形式:指单一集合的具体体现方式。

形态:指集合出现的织体形态。

针对以上三个方面,集合结构在作品中的具体关系体现如下:

1、结构相同,形式相异。

2、形式相同,形态相异。

3、结构相异,形态相同。

谱例1

谱例2

谱例1、2分别为全曲的主题乐句和第二乐句。显而易见的是,以集合3-2为核心音调构建起主题乐句,主要进行特点为2度关系。使旋律平静而舒缓,其中的4度跳进也使全曲的旋律进行具有某种特点。从结构上看,集合结构均为集合3-2,采用了集合3-2的RI5、R5、RI6、R1的形式,体现了“结构相同,形式相异”的关系。

谱例3

谱例3为第二乐段开始部分,可以看出,旋律以bA E G三个音组成,为集合3-4的I4形式,在多声构成部分,分别以和弦织体以及多声旋律声部两种形态出现,并与旋律声部形成模仿关系,体现了“形式相同,形态相异”的关系。

谱例4

谱例4为主题乐句和第一乐句的完整谱例,可以明显的看出,两乐句均结束于集合4-27。钢琴伴奏织体上,有一条旋律重复声乐声部,并伴随着圣咏式的织体,采用不同的集合。在第一乐句中,除了集合3-2以外,在钢琴声部以3-4、3-3、3-11、3-10作为和声,皆与集合3-2为Rp关系。第二乐句中,利用集合3-10的音程内涵,派生出具有相似性关系的新集合3-8,而集合3-8同时也为集合4-27的子集。此例说明,通过不同的集合以相同的形态构成作品,使得作品材料统一。体现了“结构相异,形态相同”的关系。

结 语

通过以上谱例的分析,作曲家利用诗乐关系对作品进行结构层次的划分,使作品体现出的三部性原则,与传统曲式结构相结合。第一乐段在音高方面呈现出了全曲的所有的音级集合,通过相同的集合具体现不同的形态,不同的集合利用其相似性关系形成音乐结构的的统一。通过集合的不同形态以及相互间的关联形成音乐的发展与结构力的构成。在乐句与乐句间为变奏关系的同时,加入新的集合,使音响效果避免了单一的现象。在钢琴与声乐的结合方面,一开始以重复旋律声部作为陈述,第三乐句小高潮的地方,改变了重复形式,以模仿为主,使音乐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很好的与前面的音乐紧密联系,并加入特色的4度跳进音程,是音乐在变化中形成结构力的统一。在第二乐段中,由于第一乐段已经将所有音高材料予以体现,在音高材料不变的情况下,将集合进行重组与延展。第二乐段即使是与第一乐段形成变奏关系,但其旋律的构建方式与钢琴织体的形式都与第一段有所不同,带有一定的对比性。说明在整体音乐的构建中,以速度作为主要音乐发展的动力,对于相同集合通过不同的音乐形态演变与发展的处理,是整体音乐写作中对音高材料进行合理安排的关键。在第三乐段中,通过不同音区,节奏的变化,以及织体层次的增加,以“结构相同,形态相异”的方式呈现再现段落。最后以画龙点睛的方式出现集合5-28,恰好为核心集合3-2与3-8的结合,全曲音高材料高度统一。

通过以上对作品诗乐文本、音高、结构、音乐形态的分析,揭示了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核心音高”组成方式。有助于我们对于自由无调性时期作曲技法及风格特征有较深入的认识。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利用集合的分裂、聚合和延展形成音高素材的发展,并以不同形态或形式予以呈现。

猜你喜欢

谱例音高乐段
陶维龙教授课堂实录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不同乐器训练对音乐音高感知的影响
乔治·克拉姆《螺旋的银河系》的镜像世界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声民族化技法研究
论高平钢琴奏鸣曲《浮影》中纵向音高组织的逻辑运用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视唱练耳与钢琴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