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媒体育人现状考析
2020-10-15周绍萍
摘 要:高校校园媒体对青年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观、政治态度、理想信念、道德观念等的养成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在2018年教育部提出“三全育人”后,高校校园媒体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可以充分发挥其舆论生态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全面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本文立足于针对103位学生所作的问卷调查,旨在深入分析高校校园媒体的育人现状及其原因,找到进一步改进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校园媒体;育人现状
中图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09-0-02
顾名思义,高校校园媒体是存在于高校校园内部的新闻媒介,是校园内部及学校与外界进行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是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部分和高校新闻宣传舆论工作的重要载体,包括微信、微博、贴吧等新兴媒体和校园网、校报、宣传栏、广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日臻完善和成熟的当下,高校校园媒体對青年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观、政治态度、理想信念、道德观念等的养成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在2018年教育部提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的背景下,高校校园媒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人才培养环节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具体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等途径达成。应该传播什么、怎么传播、怎么为学生成长服务,从而构建健康和谐的舆论生态环境、校园文化氛围,这是高校校园媒体建设发展的题中之义,所以,高校校园媒体可以充分发挥其舆论生态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全面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
一、本文的立论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内部及其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交流越来越成为“必修课”,校园媒体的存在越来越成为刚需。以笔者所在的常州工学院为例,在校报、校园广播、电台、宣传栏、橱窗等传统媒体之外,还自上而下地开通了学校(学院)官微、官方微博、贴吧等各类新兴媒体,这些校园媒体尤其是新兴媒体的主要“做手”是学生,老师主要发挥引导教育之功。那么,这些媒体的育人现状如
何呢?
为全面了解高校校园媒体育人现状,笔者以常州工学院为参考样本,向103位学生发放了“高校校园媒体育人现状”的调查问卷(电子版),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03份。
问卷包括5道客观题,5道主观题。客观题涉及学生专业所属门类、年级、经常使用或浏览的校园媒体、是否参与媒体运作以及哪种校园媒体对人才培养的帮助最大五个维度。常州工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7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地方高校。
参与问卷的学生涉及上述全部学科门类;分布于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个年级,其中大一、大二占总人数的97.09%。在问卷给出的微信、微博、贴吧、校园网、校报、宣传栏、广播这7种校园媒体中,学生使用或浏览最多的是微信,其次是微博,再次是校园网,最少的是广播。与此相对应,学生认为,微信、微博、校园网分别居于对人才培养帮助度的第一、二、三位,贴吧居于末位。
在参与度方面,受访者中有74.76%的学生参与过至少一种校园媒体的运作,25.24%的学生从未参与。
从上述5道客观题的答题情况看,103位受访者具有学科门类全、分布面广、对媒体关注度高等特点,在全校颇具代表性,为本文提供了坚实的立论基础。
二、高校校园媒体的育人现状
针对问题“在参与校园媒体运作的过程中,您得到了哪些方面的成长、收获和体会?(不参与校园媒体运作的,请具体写出校园媒体对人才培养的帮助)”,103位受访者给出了诸如学到了媒体运营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掌握了图片拍摄和微信及抖音制作的技能、提升了耐心和创造力、知道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收获了友谊、锻炼了自我六类回答。
在回答“您认为高校校园媒体应从哪些方面增强对人才培养的参与度?”时,受访者的思维更加发散,从题材的新鲜度、技术、宣传、课堂内外、多组织实践活动和传播文学知识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需求、作品质量、排版布局、学生自我锻炼、方法、业务能力和宣传能力、微博微信抖音、社团活动等大致二十个视角,提供了良方。
从上述情况看,学生尤其是一度参与过至少一种校园媒体运作的学生,普遍认为校园媒体对自身的成长能起到正向激励作用,可以帮助自己提升主体能力和客体技能。当然,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各个方面的合力,才能最终真正培养出高质量人才。校园媒体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才培养,只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辅助维度,由于高校普遍学生人数众多,加上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主客观方面的差异性,校园媒体种类再多也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成长所需,因而要提升校园媒体对人才培养的参与度和关注度,而且从学生给出的答案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看,校园媒体的发力渠道还是十分广阔的。
针对高校校园媒体的舆论生态环境育人效果、文化育人效果、服务育人效果的满意度调查,受访学生基本给出了“满意”之类的回答,但在阐明具体原因时,却未免“简单粗暴”,要么一言不提,要么简单三言两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答非所问。如,在阐释高校校园媒体的文化育人效果的满意度时,出现了“促进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校园媒体的作用和影响力较小”“丰富实践经验”“新媒体的发展可以使我们接触更多的信息”等不着边际的理由。在阐释高校校园媒体的服务育人效果的满意度时,情形也差不多。
由此分析,高校校园媒体当前的育人现状并不十分理想。事实上,每一位学生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媒体,但由于兴趣喜好、专业层次、知识诉求等的不同,他们对知识(技能)的获取程度、选择范围、进入媒体的深广度等都会不同。即使是参与过校园媒体运作的学生,也多半停留在我做、我看的层面上,根本上缺乏对校园媒体之于自我的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和批判性反思,更遑论对校园媒体的舆论生态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等效果的深度透视,甚至无法真正厘清上述三个概念的本质。
三、对策建议
校园媒体是高校建设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窗口”,是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等高校职能呈现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交往的深入,它的存在越来越硬核。然而,鉴于上述情况,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视域找发力点,进一步挖掘高校校园媒体资源,使校园媒体真正成为高校生存发展的“硬核力量”。
一是切实加强对校园媒体的组织领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把握正确舆论方向,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从而自觉增强爱校荣校意识。
二是在强化每一类媒体功能的基础上,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达成资源共享、传播灵活的目的。譬如,校报宜于庄重典雅、微信宜于清新活泼、广播宜于短小易记,通过互补融合,可以使同一个生产内容得到广泛传播。
三是加强校园媒体与学生的粘连度。在学生与校园媒体已经建立的联系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往深里走、往实里走,以培养专业者的态度,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一种媒体运作所必备的全面知识和素养,使他们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真正能独当一面。
参考文献:
[1]李星.高校校园媒体育人功能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2]李星,钟凯.关于高校校园媒体发挥育人功能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27).
收稿日期:2020-3-12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全媒体时代高校媒体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9SJB419)。
作者简介:周绍萍(1977—),女,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新闻宣传、中国古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