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创意写生,提升造型能力
2020-10-15钱廷文
钱廷文
【摘 要】造型能力是避免学生绘画眼高手低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在低年级引导学生开展创意写生,通过“多维观察物象,精准把握特征”“创编写生故事,提升造型兴趣”“运用多种媒材,丰富造型表现”等策略,丰富感性经验,提高造型能力,使学生在写实期依然保持旺盛的创作欲望和自由造型能力。
【关键词】创意写生;造型能力;一年级
小学低段学生会想敢画,构图大胆,造型自信,但到了高段后就变得不敢落笔,构图拘谨,造型陈旧,进步有限。依据美国当代著名艺术教育家罗恩菲德“儿童艺术成长六阶段”理论,高段学生正处于9-13岁的写实期,他们会尽可能去表现眼睛所见的事物,直观地去描述,注重事实。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图像识读,忽略造型能力培养,一旦学生造型能力跟不上发展要求,美术实践的意愿就会减弱,可能最终就会出现不想画、不敢画的现象。
造型能力,是指人们在纸张、墙壁等平面物质上表现和刻画形象的能力,分为形象塑造能力和形象创作能力。形象塑造能力主要决定于写生训练,形象创作能力则根植于形象塑造能力,在创作中实现对形象完整性和艺术美感的掌控。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在低年级引导学生开展创意写生,通过“多维观察物象,精准把握特征”“创编写生故事,提升造型兴趣”“运用多种媒材,丰富造型表现”等策略,丰富感性经验,提高造型能力,使学生在写实期依然保持旺盛的创作欲望和自由造型能力。
一、多维观察物象,精准把握特征
形象塑造能力是造型能力的基础。对于处于写实前期的低段学生,教师要在教学中进行观察能力训练,通过实物、图片、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物象的具体形体结构,认识结构整体与局部变化,学习“看不见”的结构(即包含在形体内部,不在画面直接显示的结构)与“看得见”的结构之间的变化与联系,掌握基本造型规律。
(一)实物观察,整体把握物象特点
造型因素包括点、线、面、形体、结构、质量感、空间、色彩、构图等。儿童认识事物都是由点及线,再涉及面和体。儿童造型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实物写生来认识这些因素,从而整体把握物象特点。
以第一册第18课《画画叶子》为例。课堂上,教师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各种叶子,整体感知叶子形、色、纹理的美,再通过实物投影认识一片叶子的基本结构,然后请学生观察自己收集的叶子的特征:看一看,发现叶子的外形特点;摸一摸,找到叶脉生长的方向;想一想,叶纹疏密和叶色浓淡的关系。有目的的实物观察,调动了学生的触觉和视觉,丰富了学生的经验。学生在造型表现时,跳出思维定式,增加了更多的细节。如叶子不再是模式化的椭圆形,有了掌形、心形、针形等变化,并用小短线或点表现边缘的锯齿;主叶脉的线条较粗较长,画得重些;细叶脉的线条较细较短,画得轻些;叶色不是概念平涂式,有了色块渐变(见图1)。实物观察,有助于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多途径观察物象,整体又细节地把握特征,学生塑造的形象不再单板空洞,千篇一律。
(二)图片观察,高清展示物象特点
受客观条件限制,美术教学不可能提供所有的实物观察,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清晰的图片,借助图片放大功能展示物象特征,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力和造型表现力。
第二册第19课《奇妙的昆虫》旨在通过观察,抓住特点表现不同的昆虫。然而活体昆虫难以捕捉和观察,于是教师收集了一些像素很高的微距昆虫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以螳螂为例,学生从整体入手,先观察螳螂的身体结构,发现其分为头、胸、腹、足等,再放大身体局部,观察身体结构的细节特征。如头部呈三角形,有触角,眼睛外凸鼓起;胸部细长呈节状;腹部为橄榄形,翅膀盖在背上;有三对足,前足粗壮,带有锯齿,另外两对足细一些。在局部观察中,教师结合图片强调特征,并进行简单的示范。学生经观察后,基本能够在其作品中比较完整地表现对螳螂结构的理解,特别是螳螂的前腿形状和锯齿表现得尤为生动(见图2)。
通过图片观察,学生能准确感知物象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以及局部细节特征,并用稚拙的线条、变形的结构去表现,造型更为丰富、生动,儿童写实能力得到提升。
(三)动态观察,分步解构物象特点
虽然学生每天都能见到不同的人,但是依然觉得画人很难。因为人物画需要学生通过深入观察,对人物特征进行简单概括,再用线条、色彩等基本表现技法画出人物的主要特征,如第二册第2课《我的老师》。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教师可以采取动态观察法,分步解构物象特点,从而降低造型难度。
教学中,学生借助几个教师的照片,从脸型、五官、体态、发型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并交流他们在气质、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概括这些教师的典型特点。然后重点练习不同五官的基础技法,并根据不同人物在高兴、生气、平静时的五官特点调整基础技法,最后塑造出教师完整的形象(见图3)。动态观察改变了学生只关注局部的习惯,助其分步解构了物象的特征,增加感性经验,表现出人物的整体特征,提高了学生的造型能力。
二、创编写生故事,提升造型兴趣
学生需要历经大量写生训练后,才能基于基本造型规律脱离写生,创作出具有完整、正确的结构特点的形象,并在基本技巧的组合下,使形象的整体造型兼具合理性和艺术性。低年级学生喜欢边画边说,他们的画作里充满了情感和故事。因此,用创编故事的方式进行创意写生,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造型活动的乐趣,也能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一)场景串联,造型更多样
场景串联,是指由教師提供写生场景,学生创编同一个故事主题的不同造型。如第一册第6课《来来往往的汽车》,教师先出示造型主体——一辆汽车,再引导学生观察汽车的轮廓,从而发现车身和车轮是汽车的基本轮廓特征,并尝试改变车身轮廓,画出各种汽车——公交车、吊车、轿车、卡车。这时,教师用课件创设故事场景,形成故事内容:假如这辆汽车开在大街上,你想在街道两旁添加什么?汽车应摆放在画面中的哪个位置?为什么这样摆?学生借助写生经验对场景进行创意添加,使造型更多样,画面变得饱满又有趣味(见图4)。
(二)主体延展,造型更生动
主体延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复制已有的造型主体,创编出两个主体间的新故事的方法。依旧以《奇妙的昆虫》为例,当学生创作出昆虫“独角仙”的造型后,教师请学生再画一只独角仙,想象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并用课件创设了花园、城市、森林等不同的场景,想象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于是,学生的笔下诞生了各种故事: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独角仙妈妈带着她的学生来到了花园春游,真是快乐极了(见图5);有一天,独角仙哥哥带着弟弟来到了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的城市里,可是找不到落脚的地方,真是着急啊(见图6)。因为学生已经有设计独角仙造型的基础,就很容易地通过主体延展创编故事,进行创意写生。由此,独角仙成为有灵魂的、有情感的精灵,造型表现也更生动了。
(三)主体组合,造型更丰富
通过场景串联和主体延展的创意写生,学生的造型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采用多个主体组合的方式创编故事,开展创意写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造型更豐富。如教学第一册第17课《动物身上的斑点》时,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不同形态、颜色、大小、排列组合等方式对动物纹饰进行造型表现,教师请学生展开想象,创编有斑点的动物的故事,用多个不同有斑点的动物造型进行创意写生(见图7),使造型更为丰富,作品故事性更强。
以创编想象故事为载体的创意写生,是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逐层推进,使写生不再是枯燥地对物画画,而是不断积累素材的创作。由此,造型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造型能力随之逐步提高,创新能力得以发展。
三、运用多种媒材,丰富造型表现
创意写生不仅包括画什么,还包括用什么画。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熟悉不同媒材的视觉效果,熟练运用多种媒材进行创意写生,提高造型能力。
(一)创意线描,增加造型内涵
线条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元素。线描画是通过线条的变化来描绘物象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它可以排除色彩因素的干扰,用单纯的颜色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帮助学生专注于造型。如创意线描画写生《我的老师》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欣赏线描人物作品,观察各种线条变化和组合的画法,以及由此产生的绘画效果,再指导学生用记号笔进行不同特征的五官、发型、服饰的写生练习,最后选择合适的线描技法进行写生(见图8)。这样的创意线描写生,使学生在线描造型练习中体会硬朗的直线、柔和的曲线、线条与点的组合、黑白色块的对比等对人物造型的作用,从而增加了造型的内涵,使造型更有创意。
(二)创意色彩,丰富造型语言
色彩也是造型表现的基本元素之一。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熟悉水彩笔、油画棒、水粉等色彩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不同工具的造型效果,进行创意色彩造型。如第一册第3课《色彩大家庭》的教学内容是运用油画棒进行创意写生。油画棒是低年级学生最熟悉的绘画工具,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观察写生对象,识别常用颜色的名称,了解油画棒颜色叠加产生新混色的特性,并用喜欢的颜色进行涂色造型写生(见图9)。随着学生年级升高,美术工具的使用会越来越娴熟,遇到其他表现主题时,就可以根据内心的需要,有选择地使用绘画工具,表达创意,达到最佳表现效果。创意色彩写生丰富了学生的造型表现语言,增加了写生的趣味性、丰富性,使作品内容和形式都更具创意。
罗恩菲德说:“有些儿童不能想起‘一些东西,这是因为他们缺乏对于有意义经验的理解,或是他们的心灵闭塞,跳不出他极有限的经验范围,而教师做的就是给学生增加‘有意义的经验。”创意写生,旨在帮助学生积累有意义的创作造型经验。因此,教学内容要符合低年级学生发展特点,尊重他们的自我体验。只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创意写生,学生的造型能力就会逐步提高,到了高年级才不会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创作信心。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乔司杭海路小学 3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