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产品生物保鲜专利技术分析综述

2020-10-15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

食品安全导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酶类保鲜剂源性

□ 张 桢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

1 前言

目前,鱼类常见的保鲜方法可以分为冰温保鲜、生物法保鲜、化学保鲜、气调包装保鲜、涂膜保鲜等,还涉及有将多个保鲜技术结合对鱼类及其产品进行保鲜的方法[1-2],本文以水产品生物保鲜专利申请作为切入点分析其发展脉络。

2 生物保鲜概述

生物保鲜剂是指从动植物、微生物中提取的或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改造而获得的天然的、对人体无害的保鲜剂。生物保鲜剂安全性比化学保鲜剂高,近年来逐渐成为人们重点研究的保鲜对象。生物保鲜剂根据不同的成分来源、性质,种类大致可分为植物源性、动物源性、微生物源性和酶类生物保鲜剂以及复合生物保鲜剂。植物次级代谢物为主要的植物源性生物保鲜剂,化学本质为多酚类及其衍生物,这些次级代谢物具有抑制腐败菌和致病菌生长等多种有益作用。动物源保鲜剂,市场上主要为壳聚糖、蜂胶,例如壳聚糖通过成膜作用起到抑菌、杀菌的效果,蜂胶以其含有萜类、多酚等抗菌物质从而达到保鲜食品作用。微生物源保鲜剂来自微生物生长代谢产生的有机酸、细菌素、抗生素等多种抑菌活性成分,其中,已经证实细菌素具有抑制其他菌种生长繁殖的作用。常被用于水产品保鲜的微生物主要有乳酸链球菌素(Nisin)、乳酸菌及双歧杆菌等。酶类保鲜剂具有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代谢生长,抑菌效率高,安全无毒等特点,溶菌酶、脂肪酶作为常见的酶类保鲜剂,凭借其自身的性质而广泛应用于肉、鱼、牛奶、水果和蔬菜等的保鲜。就目前研究情况,生物保鲜剂的缺点为尚有部分抑菌机理未明确,壳聚糖涂膜缺点为干燥难、味苦等,应用领域有限,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容易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在水产品保鲜上的应用还未深入,酶制剂价格昂贵[3]。

3 生物保鲜国内专利申请分析

根据专利申请库检索结果显示,鱼类生物保鲜领域最早的国内专利申请出现在1994年,之后缓慢发展起来,在2007-2013年期间迅猛发展,但在2014年出现稍许下降,可能与保鲜研究方向及公开时间滞后等有关。纵观近30年的中国专利文献,生物保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①萌芽期。该阶段从1994年至2004年,特点是专利申请量较少,这与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制度重视度不够有关。能查到的关于鱼类生物保鲜的最早专利是CN1087785A,公开日(优先权日)为1994年,申请人是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使用葡萄糖氧化酶对水产品及肉类进行保鲜[4];②发展期。该阶段从2005年起,期间申请量逐渐攀升,特别是2008年起,申请量迅速增长。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水产品库存增大,人们生活水品提高,对水产品需求增加,对保鲜技术的需求增加,加之国家对技术研发的支持,相关研发技术获得了蓬勃发展。国内申请人主要是高校或科研院所,见图1。主要是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没有较为突出的企业,这一方面急需将相关研究产业化。

图1 生物保鲜国内申请人分布

4 生物保鲜发展路线

在初期提出抗氧化生物保鲜剂,如茶多酚、植物提取液等,到后来出现的抑菌生物保鲜剂,如乳酸链球菌素、壳聚糖、菌类代谢产物、蛋白酶等,随着对保质期及品质的进一步要求,相继出现复合保鲜剂及通过栅栏因子等手段获得更好的保鲜效果。

5 结语

通过梳理和分析鱼类生物保鲜的专利申请情况,了解了水产品生物保鲜剂领域申请趋势和发展进程,借此期望能为带动领域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酶类保鲜剂源性
六西格玛度量在心肌损伤酶类项目性能评价中的应用
谷子RNA干扰相关酶类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分析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有趣,才是婚姻的保鲜剂
开水冲泡会破坏蜂蜜营养成分
别把蛤蟆油当青春保鲜剂
“吃掉”尼古丁的细菌
山鸡椒精油微胶囊大米保鲜剂的研制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