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弦乐《新事曲》中有限制偶然在和声上的应用

2020-10-15段雯心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4期
关键词:色彩感音响效果音程

◎ 段雯心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如何解释有限制的偶然?那就是:“精确地控制偶然的过程,而不限死过程的细节。细节上的偶然仅限于每件乐器独立的富有表现的演奏方面,而音高选择、曲式结构和力度、音色的变化等均在作曲家的严密控制之下。”①

这一技法在鲁托斯拉夫斯基的作品中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和声、织体以及配器等等。和声是极富表现力和色彩效能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他的有限制偶然技法里,和声一直受到他的严格掌控。作曲家的和声是基于十二音的,虽然这在二十世纪作曲技法中很常见,但是和一般的十二音和声不同的是,鲁托斯拉夫斯基的基本和弦形式是十二音的垂直聚集。他很擅长使用相邻音程关系来对这种纵向音高结合进行限制,在这种严格限制里也形成了不同的和声色彩。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纵向结构非常重要,相邻的纵向结构之间的横向进行同样受到严格的限制。下面就从对音高结构的“限制”和对和声进行的“限制”两个方面对管弦乐《新事曲》中有限制偶然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有限制偶然对音高结构的“限制”

了解过鲁托斯拉夫斯基同时期其他作品就会知道,在设计纵向结构上,他是通过特定的音程级模式控制相邻音。实际写作中,在保持音程级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同时改变音和音程级的排列,甚至可自由地重复任何一个音。也就是说,十二音音集中所采用的特定音程级是独立的音关系材料,也是音乐中某一段落或某一层次赖以生成的逻辑基础。在《新事曲》中,主要是采用控制音程级的方式组织的纵向和声结构。

首先,纵向上排列的特点是无规律性。作曲家根据作品的设计、和声色彩的不同需求,选择了可塑性更强、能创造出无限可能性的排列方式构建十二音和弦。说明作曲家在《新事曲》里设计这些纵向音高结构,使他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追求整个结构所带来的色彩感,强调纵向结构的色彩调配。

其次,音区的选择、音程级的含量,还有对于织体不同的处理方式,这些都会影响结构的色彩感。另外需要强调的是,纵向结构本身,包括它们所包含的音程级数目越多,音响效果越复杂和饱满,色彩感越丰富。也就是说,根据音程级模式及其具体含量的不同也是会导致色彩感的变化的。下面举例来说明:

(一)包含一种或者两种音程级的纵向音高结构

例1:

这三个结构分别是由一种和两种音程级所构成的。左右两处的整体音响都比较单纯干净,除了第一个音程级为[1]的地方可能音响色彩要灰暗一点。现对比第二和第三个片段,虽然它们音程级的数目是相同的,前面的那一组以小二度、大二度为主,色彩感是偏暗淡的,后面一组音程级含量以小三度、大三度为主,听觉上就明亮多了。这是音程级数量比较少的一个例子。

(二)包含两种或者大于两种音程级的纵向音高结构

例2:

这一组音程级数量要多一些,分别包含六种和四种音程级,色彩感丰富很多,音响效果更立体。而且,这些结构之中各个结构的音程级含量都比较平均,音响层次厚重和清晰。这可以说明,在纵向结构中,音程级模式本身数量的不同及其音程级含量的不同,所带来的音响效果和色彩感也不同。作曲家在设计这些纵向音高结构的时候,考虑到了每一个细节的把控和“限制”其排列的方式、音区的选择、音程级本身的数目和含量,来构建具有个人风格化、色彩化的纵向和声音响。

由此也可以看出作曲家对作品的严密安排、乐思展开的把控,他如此注重和声色彩,在20世纪的作曲家里面是很突出的。

二、有限制偶然对和声进行的“限制”

《新事曲》中鲁托斯拉夫斯基的和声思维,除了纵向音高结构的所带来的色彩感,结构之间的横向的和声运动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当我们从横向声部进行的角度来观察时,还需要就纵向结构之间运动时共同音的数量以及将和声聚合的进行手法等因素来进行探析。总之,这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可变的因素,大概可分成两个方面。

(一)相同音程级模式的和声进行

当两个相同的音程级数量,并且性质都相同的情况下相连接得到的两个纵向结构,它们之间对比产生的色彩感就要从两个结构之间的排列、音区选择以及音高设定的不同来对比了。

如下面这个例子:

例3: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纵向结构音程级数量和含量都是一样的。但音区选择、排列方式都不同。而在总谱中,我们能发现这两个结构之间织体上也是有区别的,第二个纵向结构上还有两条横向的复调线条,分别是柱式和弦结构和线性复合结构,那对比性就更强了。而且,这不是普通的柱式和弦,在弦乐组的实际演奏中,滑奏的过程还产生了很多微分音,由此可见,这两个纵向结构之间的和声进行所产生的和声音响是非常繁复而丰满的,色彩感尤其的突出。

(二)不同音程级模式的和声进行

在《新事曲》里,也有音程级模式不同的音高结构之间的和声进行,当音程级模式发生改变,那么在进行中产生的音响效果、色彩感肯定是有一定对比的。而且在变化的过程中,可以从中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如下面这个例子。

例4:

这个片段音程级模式数量不同,音区设置及排列方式上也有所不同。那么当这四个纵向结构在横向依次进行时,自然在色彩感上的对比是很大的。第一组都处在高音区,并且音程级[1]居多,和声音响偏尖锐和刺耳,第二组分布比较均匀,音程级[2]和[5]的安排也比较平均,和声音响厚重而沉稳。后面的两组结构,从两者音程级模式的数量上看反差很大,单级十二音结构和多级十二音结构的对比很强烈。前者单一不协和,全是音程级为[1]的密集音块,这种和声色彩是偏灰白的,而后者音程级数量多,将各个音程级之间的音响效果进行了中和,虽音区分布也很均匀,但中高音区要更多一些,所以整体的音响效果还是较厚重。所以,后两组的色差对比明显很大。作曲家精心设计了这样鲜明的反差,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和声色彩的变化。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曲家对于和声色彩的重视。

这正是鲁托斯拉夫斯基使用有限制的偶然技法所造就的纵、横两方面的逻辑规律。从纵向的音高结构来考虑观测,结构里的所有音及音程关系都是由音程级来“限制”的;从纵向结构之间的和声进行来观测,不同的音程级和相同的音程级音高结构之间能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鲁托斯拉夫斯基的音乐思维是及其严谨的,对于作品里的大到整体,小到每一个细节都严格“限制”,而对于整个作品,结构设计上文学戏剧特色也完整的保留了,从中又突出了和声音响的色彩感。

结 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新事曲》中鲁托斯拉夫斯基有限制偶然技法在和声方面的应用,可以总结出,作曲家个性化的和声语言是以十二音为基础的,由十二音垂直聚集构成的完整或不完整的和弦结构,而这些音高结构便是有限制偶然技法里的“限制”的体现。鲁托斯拉夫斯基注重色彩化设计为基本特征的并且主要由音程级模式所限制的和声结构构成。无论是纵向音高结构排列方式的不同、音高结构本身的数目及含量,还是通过纵向结构之间的变化着的和声进行,鲁托斯拉夫斯基对它们所产生的色彩丰富多变的音响效果是经过严谨的、精心的设计和安排的。鲁托斯拉夫斯基在他的创作生涯里,德彪西对他的影响很大,从中也可以看得出来,他对于和声色彩的偏执和重视。不过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他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和创新,使他的和声语言变得个性化,特别是他成熟时期的作品,通过不断地尝试,最终走出了自己的个性化音乐道路,鲁托斯拉夫斯基早已形成了自己独具匠心的色彩化和声思维。

注 释:

① 刘永平.双级控制论——鲁托斯拉夫斯基音乐中有控制偶然的作曲技法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8,(03).

猜你喜欢

色彩感音响效果音程
视唱练耳教学中音程训练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论钢琴调律的“调律法”等几个基本问题(上)
浅谈舞台音响效果的艺术设计
试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色彩感
小说《追风筝的人》中的电影元素
音乐游戏玩起来
论大、小调体系中特性音程的调式特征
浅谈戏曲舞台音响的应用
浅谈潮剧舞台音响的要求
浅谈音响效果在舞台艺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