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空管场监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20-10-14范袁成
范袁成
摘 要:在我国公民外出旅行、商业洽谈时,最为快捷的工具应该是民航,虽然航天工具被誉为最为安全的交通设施,然而实际上每年仍然出现不少民航失事的问题。因此为了保障各大小型机场,就要首先在民航机场场地内做好安全管控,而其中民航空管场监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就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因此为了使我国民航机场安全得到保障,向国际学习并跻身于国际前列是必要的,而且只有通过更加合理的场监方案和系统设计,才能真正意义上为我国公民出行作以保障。
关键词:自动化系统;安全保障;民航机场
引言:
民航空管场地场面监控自动化系统已经开始引入智能化技术,因此相比过去仅用于维护安全来说,开始有了更多的作用,也成为了保证民航企业工作的顺利进展重要因素之一。比如在进行场地管理的同时,还可以降低飞机起飞时间,以便于更有效率的提高机场的空间使用率。当然,其实这也是从另一个角度上为保障机场安全做贡献,并且随着自动化系统的进一步智能化,其功能将会更加多样化,而更高程度上保障航空外出的安全性,对我国未来的民航企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自动化系统进行场地监控的数据处理设计
目前我国民航空管管理主要是以SAAB场面自动化监视系统为主,因此在数据分析上包括了飞机和人群的多方面,尤其是前者的飞行速度,方向距离等等。其实这也是较之于传统意义上民航空管管理人员的监督,而由过去的以眼力为主转变为更为广泛的数据和大量视图为主,其中SAAB场面监控自动化系统最为重要的是,关联监视数据,通过自动化系统对数据进行预测处理和分析,相对于人力处理来说,可以更好的保证数据跟踪情况和分析的准确性。而其中行计输出数据的稳定也是有赖于大量的相关数据分析而达成的。然而目前的信息技术仍然难以解决,大量数据输入后过滤较多杂乱信息的情况,因此有可能会使地面车辆和飞机两方面不同的数据混为一谈,而航班的运行轨迹又可能是复杂多变,充满着转弯、渐变速度等的,因此将这些数据更为严谨的进行对待而消除无关,数据也就成为了目前所要探究的重点[1]。
二、国内外民航空管场监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目前国际民航都市采取最为先进技术进行场地监控空管自动化管理系统设计的,也就是说包括飞机本身的驱动设计和安全设备都是为满足西方国家安全条件而设计的,由此而将航班的使用时间进一步延长。其中尤其是SAAB系统使用复合材料与交接技术进行机身的设计,40%的胶接设计降低了总体重量而保障了系统使用功能和维护作用。这一点就国外来说已经是应用一段时間并取得良好效果的,然而我国仍然是需要进一步的对单方法系统进行探究,然后根据我国的具体特点,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关系统设计。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民航空管场监自动化系统设计
美国的民航空管厂的监控系统设计是已经较为成熟的,甚至是相对于该系统的设计应用来说,已经更为侧重对SAAB场面,监视自动化系统进行评估检测。而就美国新世纪航空系统规划来说,开始背大型、中小型机场的管理进行进一步改革,要求进一步结合地面和空中管理。其中尤其是更为重视SAAB场面,既然是自动化系统,对于民航场地的整体监视功能,同时要求提高塔台和地面通讯功能来帮助进行空中管理控制。其中就该系统的安全保障方面来说,主要是高峰期、飞机起飞前保证飞机起航时间以及人员设备安全问题。而其中第1点要求是要保障机场的高效率运行第2点则是要保证在气候环境较为恶劣的情况下,密切保持飞机动向并与地面的联系是有必要的,并且要尽可能地应用机场面积来保障飞机起落具体时间位置,以此提高效率而降低危险性的出现[2]。
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欧洲自动化场面监视系统,已经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具有更高的引导价值,也就是可以使运行整体过程中的各项情况更加条理清晰而高效,目前就各种示范性目的研究和评估检测来说,相关更为专门的航空安全的场面监视自动化系统实行标准已经逐渐形成,也就是加强机场安全性保障、提高车辆飞机控制作用、提高基层空间使用率等方面。当然在这些标准条件的实行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SAAB场面自动化监控系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实际上作为核心监视板块的SAAB场面自动化系统,以及目前应用于国外的各大机场当中,而随着国际的进一步测评,SAAB场面自动化系统将会在未来发展的更为安全和高效,并且在智能化方面有所提高。
(二)我国的民航空管场监自动化系统设计
我国国内的民航场面监视系统,也是有着中国特色设计的,然而类似于SAAB场面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多功能来说还是有所不足。比如最为基础的数据限制因素来说,飞行员与地面直接监视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就这一点来说,在监视所需条件方面就很难得到满足。而除此之外,还有着大量难以实现自动化的限制等等,也就是目前我国主要所使用的监视雷达设备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而我国的一项城市如首都和上海虹桥机场等为了保障其与国际性接轨,而在安全性上达成一致,也采用了SAAB场面自动化监视系统,但是实际上还是只有较少国际性的一线城市大型机场,才有的相关设计。
因此国内其他大型机场所用的场面监视系统都是在安全保障性和长期使用效率等方面有所不足的,主要是采用一次雷达进行移动服务详细位置的监视和监控,并通过信号进行分析。然而实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对于天气情况和障碍物等方面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我国为了进一步地将雷达监视全方位信号覆盖,在合适的距离位置也设计了超高天线塔来帮助雷达监视,在天线塔顶端进行监察。然而面对较高的建筑,仍然是存在着一定的雷达监视盲区,再进行飞机情况的掌握是还是需要更多的辅助数据,并且就场地侧面和人群来说,对于其监视问题是难以解决的[3]。
(三)以北京为例的第3代空管自动化系统
我国北京已经进行了三大区域管制中心建设,以北京雷神自动化系统、ALENIA终端处理显示系统和呼和雷神终端处理显示系统为主,囊括塔台中低空和高空。然而就实际来说,三方面的情报仍然不能进行汇总,因此在统一管理和二次代码的统一分配上有着较大问题。而不同管制单位只能通过电话移交,相对于屏幕移交来说,仍然有着差距,这种情况在同一情报区和不同情报区都是存在。但是这一设计已经突破了传统局域网自动化,并且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整体的安全性。在不同语言电报和飞行四维剖面技术方面也有着较大的进步,对于我国民航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
结束语
本文虽然在民航空管场监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方面以SAAB系统为主要的探究内容,并不是认为我国的各大民航机场只能通过这一系统进行场地监视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更应该进行的是借鉴和学习其发展经验,然后完善我国自身的监视系统管理。当然也只有类似于SAAB场面监控系统而继续发展 才能保障整个航班的安全性和规划的合理性,可以更好地保障我国公民外出安全。
参考文献:
[1]任登国.浅谈如何提高民航空管监视雷达岗位工作应急处理能力[J].内燃机与配件,2019(08):169-170.
[2]黄志宁.民航空管通信导航监视设施设备防雷工作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19,21(11):9-10.
[3]张蕾.民航空管自动化系统中飞行电报自动化处理研究[J]. 信息通信,2019(07):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