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2020-10-14戴延光
戴延光
摘 要 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而在语文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口语表达能力;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理解能力、学习心理特点,充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伴随着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能够增进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对语文知识的记忆能力、对知识的内化能力等综合性的语文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注重日常教学的积累,奠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
通常而言,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学生口语表达,也即是让学生将自身在日常学习与积累的丰富素材、所具有的体会、所形成的见解,借助于口语这一形式来进行表达的学习过程,因此,口语表达仅仅是一种外现的表象,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积累才是其中重点的教学内容。因此,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想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必须让学生通过不断地积累丰富的学习素材,从而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抄录课文当中的佳句佳段、具有丰富情感的语段,并在阅读与思考之后写下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在学习交流环节让学生进行语言交流,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还可组织与安排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并立足于语文教材内容,来拓展学生的阅读的知识领域。例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课前,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其原著小说《西游记》,在教学《哪吒闹海》一课前,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其原著小说《封神演义》,在教学《三顾茅庐》一课前,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其原著小说《三国演义》,并让学生写下读书笔记,从而为学生的口语表达积累下较为丰富的素材。采用“故事分享会”的形式,不仅能够为学生积累下丰富的语言表达素材,同时,还能够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来让学生进行语言表达,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通过构建起语文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口语表达的平台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必须通过构建起语文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口语表达的平台。从而让学生能够进行更好的口语交际,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时,教师必须依据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口语表达水平,来为学生构建起相应的口语表达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兴趣。例如,在教学《桂花雨》一课时,教师可依据课文内容,将这篇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的教学场景,首先安排学生深入地阅读课文,对课文知识具有一个感性的认知,再让学生融入到下述三个语文教学情境当中:第一、“摇花乐”,教师可让即为学生在道具树下,来摇动树干,此时金黄色的“桂花花瓣”落英缤纷地纷纷飘落,学生们会开心地说:“快看,快看,桂花开始下雨啦!”教师还可让学生用口语表达出桂花雨的美;第二、“桂花香”,让学生们手持“桂花树枝”,轻轻地嗅“桂花香”,并指导学生讲述自己對于桂花花香的感受;第三、“忆花情”,由学生扮演一位年迈的母亲和她的女儿,在海边深情地眺望祖国大陆的方向。母亲深情地对女儿说:“孩子,只有我们故乡的桂花才是最美丽的花,我们要回祖国大陆,到故乡去看桂花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教师所搭建的口语表达平台上,自由地进行口语对话,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通过教学剧演出的方式,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开展小学语文口语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教学剧演出的方式,让学生在口语交际活动当中来进行口语表达,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当中,锻炼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拓展自身的语文学习思维,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三顾茅庐》一课时,教师可依据这篇课文具有较多人物对话的特点,来指导学生编撰一个教学剧,让学生在表演教学剧的过程当中,来进行口语交际的实践运用。教师可安排几位学生分别扮演“刘备”“诸葛亮”“张飞”不同的人物角色来展现出课文学习内容。而扮演的人物角色也会通过对话来体现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意境。并通过学生的表演来展现出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能够通过口语交际的方式,来更加深入地学习所学的语文知识。并用口语交际来展现出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的执着精神,展现出诸葛亮心怀天下、充满睿智的人物形象,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课文当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与道德品质具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与了解,还较好地增强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想要有效地培养与提升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到的,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当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提供给学生教学口语交际锻炼的良好平台,较好地培养与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风茂.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9(09):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