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肺动脉造影与MR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体会
2020-10-14刘硕
刘硕
【摘 要】:目的:研究CT肺动脉造影与MR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参与实验肺动脉栓塞患者均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进入本院接受检查,分组方式展开研究,住院号为奇数20例患者纳入CT组,实施T肺动脉造影,偶数20例患者纳入MR组,实施MR诊断,以病理检查作为标准,判断检查准确率。结果:MR组与CT组检查准确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动脉栓塞使用CT肺动脉造影与MR诊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检查过程中可结合患者情况选择适宜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断。
【关键词】:CT肺动脉造影;MR诊断;肺动脉栓塞;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21--01
肺动脉栓塞属于一种内源性和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的疾病,可引起肺循环方面的障碍,影响健康。当前我国该病的发生率较高,主要的发病群体为50-60岁人群,并且属于70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在进行临床疾病研究中发现,该病临床症状复杂,疾病引发的原因较多,常规影像学检查无法准确进行疾病判断,造成误诊和漏诊的情况。随着疾病认知的提升,新型的检测手段出现,其中CT肺动脉造影技术近年来得到推广和普及,特别是多排螺旋CT的发展,使该病的诊断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可以从个角度直观的显示各级肺动脉的形态,并使用任意角度切换的方式对病灶进行观察,显示血栓的位置、形态以及内腔的受损情况,对疾病的治疗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而核磁共振则是另一种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方法,可以对肺动脉内缓慢的血流和不流动的栓子进行检查,实施肺动脉的三维血管造影,对疾病进行诊断[1]。本文对CT肺动脉造影与MR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和相关方法
1.1 资料
参与实验肺动脉栓塞患者均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进入本院接受检查,分组方式展开研究,住院号为奇数20例患者纳入CT组,纳入指标:⑴临床出现呼吸困难、气短、胸闷、胸痛、咳血、发热等症状;⑵临床各项资料完整,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⑴碘对比剂过敏;⑵心脏、肾脏、呼吸屏气严重不良,无法配合检查;⑶临床资料不全,未获取实验同意书。CT组男女分布比例为12:8,年龄在51.30-78.60岁之间,年龄均数为(64.95±19.30)岁,MR组男女分布比例为11:9,年龄在51.20-78.70岁之间,年龄均数为(64.95±19.45)岁。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方法
CT组使用动脉造影进行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将胸部暴露,给予非离子性碘对比剂,经肘前静脉注射,剂量为50-60ml,窗位380HU,窗宽110HU,注射速率为4ml/s,开始扫描,参数选择:层厚为2.0mm,电压为120kv,自主动脉弓上1.0cn位置开始至膈顶结束,扫描延迟时间为20-25s。
MR组使用MRI诊断,选择常规体位,体部相控阵线圈、心电门控措施下进行扫描,在冠状位定位取像时获取肺动脉长轴T1WI扫描,获取肺动脉主干图像,后进行垂直主肺动脉扫描,将层厚设定为6mm,矩阵为128*256,FOV为38*38cm,TR为24ms,TE為5ms,翻转角为30°[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检查准确率。CT动脉造影检查中如发现患者肺动脉主干以及各级支腔内部充盈缺损,周围可见高密度对比剂,并且血管壁不规则,则可进行疾病确诊;MRI诊断如发现肺部视野内斑块状的异常信号,胸膜面出现三角肺部梗死病灶,肺内靠近胸膜的位置存在斑片异常信号,可确诊。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卡方检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参照P<0.05。
2结果
MR组与CT组检查准确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详情见表1。
3结论
肺动脉栓塞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引发疾病的原因大多为下肢静脉血栓,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多数可能在1h之内死亡,因此及时的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可及早进行疾病的干预治疗,提升治疗的质量[3]。在疾病诊断的方法中,CT动脉造影属于一种应用较多的检查方法,可以获得清晰的肺动脉栓塞直接以及间接的征象,并且可以对其他的肺部疾病进行诊断,该方法可以进行快速、大容积的扫描,图像空间以及密度分辨率均较高,并且可以对各向同性,进行任意层厚的重建,获取更加清晰的图像,同时可以发现胸部以及上肢深浅静脉位置有无栓子,对深浅静脉交通支的开放以及侧支循环的形成进行判断,但是该方法存在一定的特异性误差[4];MR成像属于另一种较为先进的检测方法,使用对比剂较少,可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同时可以准确的反应出肺动脉和下肢深静脉血栓,获取肺动脉三维血管造影,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较好。因此在临床中可以通过肺动脉造影对肺部充盈、缺损、中心充盈缺损情况进行分析,而使用MR对扩张的肺动脉内显示异常的信号栓子进行检查,提升疾病诊断质量[5]。
文中数据分析,MR组与CT组检查准确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肺动脉栓塞使用CT肺动脉造影与MR诊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检查过程中可结合患者情况选择适宜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断。
参考文献
[1] 王俊锋,王会轩,高朝前.多层螺旋CT和MR肺动脉成像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对比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6):1055-1057.
[2] 陈云银.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J].西部医学, 2017,56(04):131-133.
[3] 陈德强,邹高伟,张亚林 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34(4):12-15.
[4] 倪建.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1(10):84-85.
[5] 单海荣,袁戴海.16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8,56(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