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策略

2020-10-14李利华焦旭召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李利华 焦旭召

摘    要:家国情怀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落脚点。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充分开发教材资源,立足课堂教学,讲好中国故事,超脱应试窠臼,改良和创新学业评价形式,设计、开发拓展课程,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教育。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家国情怀;教学策略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大学》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1]《孟子》中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2]家国情怀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镌刻在每个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课程,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独特优势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是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

一、充分挖掘、整合、优化现有课内教材资源

道德与法治教师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离不开最重要的资源——教材资源的支撑。现行道德与法治教材更加凸显人文关怀,更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在知识内容方面有许多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好素材。笔者仅以《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部分内容为例列表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教材中蕴含大量家国情怀教育方面的内容,而且不同册的内容也有许多重合交叉之处。除此外,教材中还有许多凸显家国情怀教育主题的活动设计。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为促进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提供素材支撑,打下扎实知识根基。

二、立足课堂教学,善用课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

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要创新形式,避免机械的灌输式教育。教师在充分利用好教材的同时,还要用好中国媒体,讲好中国故事,让家国情怀教育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植根学生心灵。

1.要讲好时代性、典型性的中国故事。今天的中国是追梦的中国、奋进的中国、腾飞的中国、有故事的中国。教师可以讲好“中国天眼”、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北斗系统、超级计算机等科技故事,增进学生对我国科技国情的认识;讲好中国大地“两山理论”实践故事,激发学生对美丽中国的热爱;讲好西部地区精准扶贫的故事,增强学生对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讲好“时代楷模”故事,感悟时代英雄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讲好抗“疫”一线白衣天使的故事,理解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的民族担当、家国情怀。这些中国好故事,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彰显中国的发展进步,彰显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讲好这些中国好故事,能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的生动性、趣味性、真实性、时代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激发学生内心的家国情怀。

2.要讲好乡土性、生活性的中国故事。台州是英雄人物辈出的城市,有许多乡土性、生活性的故事。讲好戚继光的故事,认识他铁肩担道义的英雄风范,学习他爱国爱民的忠诚品质,让爱国爱家情怀在学生心中生根;讲好吉利汽车人的故事,感悟吉利人的社会责任感、创业奉献的精神;讲好2019年台州人民众志成城抗洪灾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家乡人民不畏灾难、风雨同舟、热爱家乡的乡土之情;讲好台州人支援抗“疫”的故事,让学生领悟“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民族大义。讲好鲜活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乡土新闻、乡土故事,课堂不再是孤立的、冰冷的、脱离现实社会和真实生活的,而是更加温情脉脉,在润物无声中激发学生重亲情、爱家乡的乡土观念,奉献社会、保家卫国的责任意识,让家国情怀教育更能打动人心、扎牢根基。

三、超脱应试窠臼,改良和创新学业评价形式

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应试教育下片面强调课本知识,而对学生实践能力、创造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综合素质的考查明显不足,这容易使家国情怀教育的评价应试化,知行两张皮。创新学业评价则要改变单一评价方式,将学生政治认同、国家意识、责任意识、乡土观念等情感的变化,价值取向的选择作为学业衡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创新学业评价的方式可做如下尝试:

1.优化新闻播报。每节课的前5分钟作为“新闻播报”的固定时间,学生轮流进行新闻播报。教师提前一周布置任务,学生利用周末收集《新闻联播》《新闻1+1》《晚间新闻》《共同关注》《焦点访谈》及网络、乡土性新闻,并将新闻素材制作成精美的课件或视频剪辑,在课前5分钟将时政新闻与同学分享。其他小组同学对新闻播报的内容发表看法,或点评新闻内容与教材的联系,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相关的新闻,或探讨新闻背后的意蕴。通过该活动,学生加深了对国情的了解,感悟了中国的变化,激发了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为了更好落实,教师可将学生新闻播报纳入多元作业考核体系中。

2.撰写时政小论文。每一学期每位同学完成一篇时政小论文。教师可组织学生结合每日新闻播报的相关内容,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网络热议问题、校园热门话题等撰写时政小论文。教师将时政小论文整理成册,作为班级特色作业集发给每位同学,并将学生时政小论文以5%的计分比例纳入学期成绩中。

3.布置多样化作业。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以乡土素材制作黑板报、时政手抄报等,制作“家庭美德卡”,编辑“舌尖上的家乡”,撰写“来自家乡的报告”,完成关于党史、国情、民生、乡土问题的知识竞答等。生活化、个性化的实践作业使得学业评价更加多元,更重視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能点亮家国情怀教育,达到价值引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四、设计、开发拓展课程,在实践中促进知行合一

推动家国情怀教育,既要关注课堂这个主阵地,也不能忽略课堂外的广阔天地,这为我们进一步优化家国情怀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教育素材。通过创造性的研学类、校本类课程开发,可以让家国情怀教育不再只是高大上,而是更为真诚、更接地气、更有实效。

1.开发具有可行性的研学课程。“学校家国情怀教育的重点是在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由知向行的转化。”[3]教材和课堂是根植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依托,实践活动是学生将家国情怀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途径。要善于挖掘红色旅游研学资源,充分利用乡土乡情研学资源,设计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并与学科课堂教学相结合。师生在研学之前要做足功课,做好研学攻略。如组织“走进吉利企业,感受改革开放”活动,教师要搜集吉利企业的相关资料,并将其与教材所对应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改革开放”“创新永无止境”等内容进行简单梳理。在参观研学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撰写新闻稿、研学日记、研学报告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吉利企业对家乡、对国家作出的杰出贡献,激发学生乡土观念,植入爱国基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研学活动,以家国情怀教育为目的,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

2.开发拓展性的校本课程。利用学校拓展课这一更宽阔的平台,开发与课内教育教学相辅相成的选修课、拓展课,如“来自家乡的报告”“家乡时代新人说”“家乡追梦之光”等具有乡土气息的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的研发,展示台州的文化建设、经济发展、社会风尚等,助力初中生了解家乡,亲近社会,热爱祖国,并将爱国主义热情转化为爱国行动。校本课程的研发立足于家国情怀教育,服务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发拓展性的校本课程,加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对家乡人民的热爱,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为家国情怀教育奠定根基。

总之,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充分开发教材资源,为家国情怀教育提供素材支撑,打下扎实知识根基;用好中国媒体,讲好中国故事,让家国情怀教育落地无声,扎根学生心灵;超脱应试窠臼,学业评价多元化,作业形式多样化,让家国情怀教育有情怀更有温度;开发具有可行性的研学课程和拓展性的校本课程,让家国情怀教育真正开花结果,力求达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王国轩,译注.大学·中庸[M].北京:中华书局,2006:4.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278.

[3]赵志毅.家国情怀的结构及其教育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9(12):96-102.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