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

2020-10-14周宇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发展机制乡村文化文化旅游

周宇

摘 要 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乡村文化旅游能够有效提升乡村资源的利用率,为精准扶贫提供可持续发展路径。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情况下,要从乡村文化旅游全局出发,重点优化薄弱环节,力求推动乡村文化旅游常态化、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总结分析促进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乡村;文化旅游;乡村文化;发展机制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3.061

目前,乡村文化旅游市场普遍存在配套设施滞后、建设模式单一、文化内涵不足等现象,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都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实际需求,也影响了乡村文旅发展改善民生、巩固扶贫成果的功能。因此,必须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创新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和乡村文旅发展机制,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为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寻求突破点。

1 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1.1 加强乡村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当前,乡村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同质化现象普遍且质量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发展过程中忽略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一关键点,大多是对市场其他同类产品的模仿。因此,要加强对乡村文化的挖掘和保护。1)突出当地乡村文化特色,通过向专家学者请教、对当地居民进行口述史访谈、查阅地方志等,对乡村的文化发展进行梳理,厘清乡村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挖掘乡村与众不同的文化要素。2)根据乡村文化特色,打造本乡村的文旅主题,围绕这些文旅主题,开展一系列相关文旅项目,包括展览、演艺、餐饮、民俗体验等,使游客的体验更加深刻[1]。

1.2 进一步兴建乡村文旅配套设施

要结合当地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文化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特色书店、影院、文创商店和特色文化空间等,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的旅游功能。可以通过政策优惠,包括场地免租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创业指导、免费宣传等吸引文旅行业的从业者来乡村投资、创业、经营,鼓励艺术家们在当地扎根,潜移默化地渲染当地文化艺术气息。

在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过程中,要采取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原则[2],否则乡村游只会沦为低端版本的城市游。要立足乡村的历史文化底蕴,对能够承载当地文化特色的相关载体进行修复,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对于物质文化的修复,要进行充分考证,如对建筑进行修复时,要注意屋顶、门槛、墙角、梁柱等细节,力求修旧如旧,不可似是而非[3]。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修复,相关机构和组织对于未进非遗名录但对乡村具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也要给予关注,制定相关政策、规定予以支持和保护,并在政策范围内,给予这些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一定的文化补偿,使相关文化得以保留、延续下去,使乡村文化能够更完整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

2 创新乡村文旅产品供给

目前,破除乡村文旅产品供给同质化难题是促进乡村文旅市场转型升级的关键。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域的山水田园、农耕劳作、民俗风情都可以打造成极具吸引力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

要建设与乡村文旅创新相关的孵化器。鼓励各种专业人才进驻乡村是发展乡村文旅的一种重要方式,人才的流动可以为当地带来好的经验做法,但是人才频繁流动则无法保证发展的持续性。因此,将当地人才培养成文旅创新发展人才对发展更为有利。相关部门可通过引进有孵化经验的人才帮助当地建立孵化器或者创新中心,创新中心不应该贪面积之大、人数之多,应将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地分布到每个小单位中。创新中心的人至少包含3种:1)新乡绅,有资本,有影响力,能够激发群众活力;2)创客,见识广,有想法;3)返乡青年,对家乡有感情,能保证项目的持续性。

乡村文旅产品设计和生产必须立足在当地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围绕游客的实际需求进行。1)充分了解国内南北方不同的乡村实践,与专业调研机构合作,从广泛撒网向精准定位目标客群转型,发挥自身差异优势。2)与主流搜索引擎、文化旅游APP以及专业市场调研机构合作,了解与本区域乡村文化旅游相关的需求偏好,为本区域文旅商户提供信息咨询和指导服务。3)与专业的文化艺术机构合作,将当地的文化特色元素充分融入到整个文化旅游区域以及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同时,要定期开展调研,根据当地文旅产品实际供需情况,结合市场流行元素,对产品及时进行升级换代。

3 创新乡村文旅发展机制

乡村文旅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制度保障、合作平台,更离不开政府各部门、投资者、经营者以及农民群众等各方面的协同推进。

3.1 推进制度创新,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

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协同推进应在区域-镇域-村域三个层面上进行,从区域的整体布局出发,考虑各区域的个性化发展,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执行,确保乡村文旅协调、有序发展。1)完善区域协同发展的制度体系,省级出台《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促进条例》,作为乡村文化旅游区域协同发展的总体框架和纲领性文件,以推动乡村文化旅游区域性和行业性结构调整、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加大对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资金支持、构建乡村文化旅游区域协同发展的法律体系为目标,同时配套出台相关的乡村文化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条例和行政协议条款,作为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补充条款。各市要以这些制度为基础,出台各市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规章制度,以平衡各区县的发展格局,从而形成完整的区域协同发展制度体系[4]。2)建立乡村文旅区域协同发展的合作与机制问题处置机制,通过签订乡村文化旅游区域协同发展的行政协议,建立乡村文化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机构,组建跨区域的乡村文旅发展行业组织。

3.2 搭建合作平台,构建产业融合发展机制

要实现乡村文旅市场高质量发展,应缩短文旅融合的磨合期,尽快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向“+文旅”转型,依托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各乡村优势产业,由当地政府牵头,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构建产业融合发展机制。1)联合农、林、住建、交通、文旅等部门,深化各部门对发展“+文旅”产业的认识,将市场需求与当地农林牧副渔等自然生态资源、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制定详细的扶持性政策法规,开辟“+文旅”项目“绿色通道”[5];在金融服务、税费優惠、信息指导等方面,鼓励多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推进复合型产业创新发展。2)联合相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金融机构、龙头企业等,成立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联盟。联盟可以通过构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智库平台、乡村产业融合金融服务平台、新型乡村人才培养平台、乡村产业融合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进一步加强乡村文化旅游产学研之间的联系,促进不同产业、不同单位之间的战略性合作。3)在文旅融合度高、公共服务建设全、乡村产业基础好的区域推进乡村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的试点,通过给予最大程度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以及引进专业人才、高新科技等措施,结合乡村实际情况,推进乡村产业之间的多种融合,探索适合推广的乡村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和机制。

4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是为了振兴乡村,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要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发展,除了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创新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和乡村文旅发展机制外,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也是很重要的一步,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增收,还可以提升其精神文化的获得感。因此,应对赋闲在家的农民需求进行前期调研汇总,结合本区域乡村文旅发展的资源和实际情况,与企业、高校合作,确定不同阶段的培训主题,举办各种形式、长短期相结合的公益性培训、讲座、活动等,想农民宣讲、教授与本区域乡村文旅发展有关的政策法规、科普知识、专业技术,帮助他们了解时事、开拓思维、习得技术。可根据学员的学习和考核情况,给予证书认定并结合实际在本区域安排工作岗位,促使其参与到乡村文化旅游的建设中。

参考文献:

[1] 张玉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基于成都市农科村的调查[J].大众文艺,2019(10):262-263.

[2] 谢珈,马晋文,朱莉.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企业经济,2019,38(11):

88-92.

[3] 谢璐.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8):233-234.

[4] 周春山,邓鸿鹄,史晨怡.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特征及机制[J].规划师,2018,34(4):5-12.

[5] 余欣.完善机制激发乡村振兴活力[EB/OL].(2019-12-30)[2020-07-07].https://m.sohu.com/sa/362169822_100143231.

(责任编辑:刘 昀)

猜你喜欢

发展机制乡村文化文化旅游
基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贵州省文化旅游创意发展态势评价
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机制研究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选择的重庆市长寿区实践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大数据技术对新闻业务的影响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