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西地区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控措施探究

2020-10-14叶理清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病因分析水稻种植防控措施

叶理清

摘 要 黑条矮缩病是粤西地区水稻种植的常见病。梳理相关的研究文献,分析其发生情况、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关的防控措施,以控制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为粤西地区水稻种植的稳产、高产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 粤西地区;水稻种植;黑条矮缩病;病因分析;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3.004

近年来,水稻黑条矮缩病开始在粤西地区流行。该病害作为一种较为流行的水稻病毒病,发生面积持续增加,给水稻稳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基于此,分析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暴发成因和流行规律,并提出防控的关键措施,为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提供参考。

1 粤西地区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

1.1 病原及传播介体

研究文献表明,诱发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原体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1]。当前的流行性研究表明,白背飞虱是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播的主要介体昆虫。该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介体昆虫取食染毒病株,而后取食健康水稻,导致健康水稻受到病毒侵害。试验研究表明,白背飞虱的子代获毒是通过取食带毒的植株,卵不会传播病毒。研究白背飞虱的获毒机理表明:白背飞虱若虫可以在5 min内获毒,获毒后在体内循环再次传毒的时间间隔为5~7 d,取食过程中的传毒可在5 min内完成,如果若虫获毒,会终生传毒,且传毒速度要高于成虫[2]。

1.2 病害症状

在粤西地区广泛流行的水稻黑条矮缩病会严重影响水稻生长。作为一种新型病毒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水稻生长中可见多种症状,部分症状具有典型性。黑条矮缩病在水稻不同组织中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水稻根部被病毒侵染后会变得短小,颜色也会变为黑褐色;叶片在染病后变得短宽、僵直,表面有裙皱凸起,叶尖卷曲,叶脉处有白色条状凸起,随着侵染的深入变为深褐色。水稻在染病初期,特别是苗期,拔节困难,植株生长缓慢,后续有分蘖,表现为“高节位分枝”;在拔节期,穗子难以结实。不同生长期水稻感染黑条矮缩病有不同的症状。水稻秧苗期染病会导致叶片短、叶脉有蜡白色凸起,并逐渐变为黑褐色,生长变慢,植株高度低于平均水平,后期抽穗困难,甚至干枯死亡。分蘖期染病会导致叶片短小僵直,早期分蘗的水稻还能抽出少许穗,但穗多畸形。抽穗期水稻感病后植株矮小,抽穗较迟,且多空心粒,粒较轻。有研究将水稻黑条矮缩病进行了分级,依据症状分为5级,如表1所示[3]。

1.3 寄主范围

有文献表明,水稻黑条矮缩病易引发禾本科作物的感染,包括常见作物玉米、小麦,另外稗草、水莎草等也会受到侵染。

1.4 暴发原因

1.4.1 白背飞虱虫害加重

受温室效益的影响,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气候条件的变化导致白背飞虱的越冬虫分布区域扩大,数量增加,给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增加了难度。白背飞虱喜食杂交水稻,而粤西地区种植的主要水稻品种为杂交水稻,因而当地白背飞虱的防控难度较大。此外,粤西地区种植水稻过量施用氮肥,助长了白背飞虱的繁殖;田间套作使白背飞虱侵害早稻后继续侵害中晚稻,病害持续发生,导致水稻黑条矮缩病不断积累后暴发。

1.4.2 气候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粤西地区的天气状况变化无常。部分年份上半年持续干旱少雨,水稻播种期被迫推迟,而后半年又有持续性降雨,发生水灾,导致白背飞虱大量发生,引起水稻黑条矮缩病。

1.4.3 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

当前,我国对于水稻黑条矮缩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已初步掌握病毒基因的结构,并对传播媒介、寄主范围开展了多层次研究,总结出了病害特征与侵害特点。但是,对于该领域还缺少深入研究,如白背飞虱迁入规律、病毒分布规律、早期预警机制的建立、抗病性水稻品种培育等,针对水稻黑条矮缩病还缺少有效的防治措施。此外,农技方面还缺乏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快速检测方法,发生病害后缺乏应急措施,灾害的控制效果受到了影响。

1.5 发生特点

粤西地区早稻与中晚稻采用交叉种植的模式,带毒白背飞虱会将病毒扩散到中晚稻中,导致病害大面积暴发。有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稻发病率要高于常规稻,但是当前研究还难以明确是品种特征还是抗病性造成的。在种植模式方面,育秧田的发生率要高于直播田,因为育秧田种植密集,白背飞虱喜食秧苗,会导致水稻黑条矮缩病在秧田快速扩散繁殖,引发大面积感染。

2 粤西地区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措施

2.1 粤西地区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原则

2.1.1 病虫害综合治理

防控技术要以粤西地区水稻的栽培特点为基础,防控措施要考虑到适用性。1)以保持种植区域生物多样性为出发点,防控措施要实现生态调控,以实现病虫害的高效防治;2)从保护与利用天敌入手,借助自然天敌或实施人工增殖的方式,利用有益生物进行控害;3)科学使用农药,不施用高毒、高残留以及高污染农药,促使化学农药使用量不断降低。

2.1.2 立足于轻便和简单

防治技术的应用要有配套措施并实现规范化,复杂技术要力求简化,应用防控新技术要解决使用成本较高或劳力投入数量多的影响。

2.1.3 保证规范化和标准化

水稻种植的病虫害防控技术要有章可循,同时还要保证配套技术的科学化、合理化。比如水稻病虫害防控采用人工释放天敌的方式要考慮到天敌数量与防控区域害虫数量匹配。天敌数量过少,防控效果难以实现,过多则会产生浪费,导致防控成本增加。对于“三诱技术”的应用,既要考虑如何促使色板、杀虫灯、性诱剂充分发挥优势,还要结合水稻种植的特点保证悬挂高度,以最小的经济投入保证最有效的防控效果。

2.2 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技术

防控技术的选择要结合水稻种植的特点。要实地调查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气候特点、种植规模,分析区域内病虫害的特点,明确安全要求以及生态环境要求,探究种植区域水稻病虫的产生原因,确定水稻病虫害的防控方法。技术选择要优先考虑非化学农药防治技术,如生物技术、物理技术以及生态调控等,还要保证技术的应用效果,同时保证作物、环境、人畜安全。

2.3 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具体措施

综合防治要从源头做起,阻止病害发生扩散。应本着治理秧田与保护本田的原则,借助前期治理与后期防治,实现联防联控,具体措施如下。

水稻幼苗期发病,正常生长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前期就要针对黑条矮缩病做好联合防控。1)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药剂拌种。2)在种植前期,要注重水稻秧苗培育,并选择优质的水稻秧苗,可以借助塑料膜育秧,对幼苗加以保护,同时去除生长有缺陷的幼苗,并适当喷洒药剂预防病虫害,提高幼苗的抗病能力。3)对于稻田种植土壤也要进行消毒处理。

秧苗移栽后,要组织人力实施大规模排查,发现感染病虫害的植株后,要及时拔除,防止对其他良好水稻造成不利影响。黑条矮缩病主要通过灰飞虱、白背飞虱传毒为害,且不经卵传毒,不经种子传毒,因此拔节时期要重点防控飞虱,可采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40 g或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20~30 g兑水15 kg均匀喷雾防治。

3 结语

近年来,粤西地区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对水稻种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分析粤西地区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原因,并提出关键的防治措施措施,有利于提升防控的效果,为水稻种植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宝祥,胡金龙,孙志广,等.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评价方法及抗性资源筛选[J].作物学报,2014,40(9):

1521-1530.

[2] 杨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与水稻激素的关系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5.

[3] 于文娟,王建,钟雪莲,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7,30(12):2705-2710.

(责任编辑:刘 昀)

猜你喜欢

病因分析水稻种植防控措施
水稻种植中关于抗病技术的创新探讨
神经内科100例头晕患者影响因素研究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重庆云阳同一地区不同土质种植的质量分析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