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精神培养视域下中学历史教学探究

2020-10-13周忠平

教育界·A 2020年9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

周忠平

[摘要]人文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底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素养。中学历史教学中自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挖掘并利用这些内容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其形成良好的品性和情感,对于其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文章分析了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方案。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内容

中学历史教学对于人文精神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中学历史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认识过去,全面认知世界的发展历程和规律。特别是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历史学科重视提升学生的爱国认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教师应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文明发展史以及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合理的历史思维方式,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社会,思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并可以对我国当前的国情有更为客观的认识。同时,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深入了解各个阶段的历史、取得的成就以及曾经受到的屈辱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对于国家这一概念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而为祖国的未来发展做出努力。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提出“中国梦”这一伟大历史复兴概念的情况下,中學历史教学无疑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体验和认知,让学生的家国情怀更加浓厚和深刻。

2.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

中学历史人文精神的培养,追求提升学生的品格,让其养成良好的品德素养,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中学历史教学不但要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发展规律,而且要引导学生剖析其中蕴含的价值观、人文素养以及良好的人物精神等。特别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在对各种历史事例和历史人物讲解过程中,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中学历史课本涵盖了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也对国外历史有细致的设定,这些内容都较为客观,其中蕴含着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历史事件。这些人物身上有着值得学生学习和思考的闪光点,他们或热爱国家、死而后已,或坚韧不拔、不骄不躁,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通过这些人物,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人文主义情操陶冶和熏陶,可以明辨是非,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养成良好的品格。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会借助各种历史事件和人物去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透过事件和人物去分析背后的内涵。如,透过卢沟桥上残损的狮子,认识到军人保家卫国抵御侵略的热血场景;通过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认识到这位古人的气节;通过《陈毅探母》,了解到孝敬父母的优良传统;透过历史书籍中的文学作品、书法字画以及文物古迹等了解中华民族对于自由、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这些内容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审美价值,是历史教学中需要深入挖掘和讲授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讲解,挖掘其内在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对美的感悟。这种审美能力不但能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认知,而且会对其他学科学习以及生活提供良好的帮助。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现状

从中学历史教学现状来看,教学活动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并不是非常细致,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够合理。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单一的讲授式教学弱化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是采用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更多的是基于应试教育需要的各种知识点的分析和记忆。学生在教师讲解下被动地学习,缺乏主动思考,记忆的内容大多都是跟考试有关的知识点,为了应付考试还会死记硬背一些重点和难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很少会针对性为学生讲解历史知识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涵,学生也无法自我去剖析和了解,这让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效果不佳。

2.没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内涵

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照本宣科,引导学生记忆和背诵相应的知识点,帮助学生解题,即使一些知识点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也很少去挖掘。一些问题虽然涉及人文精神内涵,且解答需要学生有全面的了解,但是教师在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只是机械地套用一些解题的思路,并不会帮助学生从人文精神内涵的角度去挖掘历史事件,也不会更为多样化和客观地去了解历史人物,只是简单地重复课本上的知识点,相应的内容拓展也是为了提升解题效果而设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学历史教学活动空有躯壳,缺乏实质,无法引导学生体会人文精神实质,最终将原本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变为枯燥的知识点讲解,弱化了教学质量。

3.没有将人文精神和课程内容系统融合

在教学活动中,虽然历史教师也对一些历史中的人文精神内容进行讲解和分析,但往往是形式化地讲解,没有将人文精神和课程内容进行系统融合,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让学生将人文精神内涵同教条式的答案相等同,忽略了这些人文内涵真正的价值所在,进而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效率。

三、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

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需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帮助和引导。客观来说,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应该从以下几点展开思考。

1.转变观念,深度挖掘历史教材内容的人文内涵

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进一步挖掘历史教材内容,不断剖析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涵,丰富教学内容。从历史教材内容来看,其涵盖了我国5000年的文明史,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文精神内涵,在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中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而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教师对此并不会非常重视,弱化了教学质量。而为了强化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需要转变理念,对教材中存在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加以总结,将教材中有限的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更真实还原历史,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民族大义、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导学生认知和理解,给予必要的鼓励和支持,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其认识到自身的职责和作用,形成良好的历史使命感,进而更愿意努力提升自我。

2.拓展知识内容,丰富人文精神主旨

历史教师要注意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历史学科的人文精神主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历史知识中的人文精神,但是不能够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而应该对这些内容做进一步拓展,进一步探索内容背后蕴含的主旨,然后为学生进行剖析,对于其中的人文精神内容做客观评判,并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形成客观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这一时期的知识内容时,受到电视剧和各种图书的影响,曹操这一形象一直被很多学生认为是奸臣、逆贼、枭雄。事实上,曹操不但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战乱,还创设了屯田制,安抚流民,让百姓安居下来,还抵御了匈奴的进犯。另外,曹操还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书法家,其创作的诗篇得到了广泛认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文武双全的人,就连伟人毛泽东同志都非常崇拜。教师要对曹操进行客观评价,搜集课外资料让学生进行全面思考,更为客观地了解曹操这一人物形象,并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全面地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体会其背后的人文精神价值,加深对历史的认知程度。

3.强化互动合作,引导学生认知人文精神

教师要积极强化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认知,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身份还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更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思考,营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例如学习古代各朝各代的历史兴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对统一的条件、难度等进行分析,了解各个朝代的文化、经济、政治、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思考,集思广益,整理各种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加以阐释和沟通。教师最后加以总结,分析创造性的答案,使学生互相启发,得到更好的感悟和心得,进而对历史产生更加全面和清晰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并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分析能力。

4.强化互联网的应用,提升历史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性

歷史教师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提升历史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性,深入挖掘相应的图片、影视资料、音频、文字等内容,提高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了解,使其形成更为客观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在学习“虎门销烟”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一方面可以搜集相关的资料和内容,让学生有直观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搜集缉毒警察同贩毒分子生死对战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鸦片、毒品的危害。这样能够让学生对毒品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进而认识到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的伟大,从这一简单的历史事件中认识到人文精神内涵。

四、结语

中学历史教学承载着提升学生历史认知的教学任务,同时需要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这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转变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并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案,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知识中的人文精神内涵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朴再浩.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张扬[J].课程教育研究,2014(21):244-245.

[2]王耘.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3(04):104—l05.

[3]兰辉.人文精神与有效的历史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08):35-36.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影响名师成长的威胁性刺激及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环境史与中学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