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发区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对比
2020-10-13潘艳丽马小悦黄正奇
吴 平, 柯 军, 潘艳丽, 马小悦, 黄正奇
(1.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a.深圳分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57,b.广州分公司, 广州 510623;2.深圳市机智联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57; 3.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 广州 510663)
2015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多部门陆续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等文件明确提出将生物医药产业纳入国家重点发展的高端产业领域。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初步形成了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等中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1],其中,上海张江高科技园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式发展的典型,被誉为“中国药谷”[2],广州开发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已经跻身500亿级产业集群之列,目标是培育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3]。
以园区为聚集形式,可帮助生物医药企业快速成长,因此生物医药园区的发展一直受到美日欧等生物医药强国的重视,在我国近200家以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主要产业的园区中,广州开发区在基础竞争力方面排名第一,上海张江高科技园(以下简称“张江药谷”)在研发竞争力方面排名第一[4]。相对于其他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对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对专利保护的依赖度最高[5],因此,基于专利视角对广州开发区和张江药谷的生物医药产业进行创新对比分析,不仅可以为广州开发区提高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竞争力、更高效地实现聚集式发展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国内生物医药园区的创新发展提供方向。
1 广州开发区与张江药谷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实力对比
1.1 技术发展趋势对比
以生物医药产业的四大领域为一级技术分支,对研发难度大、研发门槛高的生物制药领域进行二级技术分类,将生物医药产业从2000年到2019年共20年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5年,分析各阶段广州开发区和张江药谷在生物医药各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占比变化,以此对比二者在各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分支的发展趋势。由表1可知:横向来看,广州开发区在各技术分支的专利申请量占比均呈升高态势,张江药谷在中药、疫苗、血液制品等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占比近年来有所下降,在化学药、医疗器械、抗体药物、干细胞治疗产品与基因检测等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占比呈现增加趋势;纵向来看,张江药谷在第一阶段的各个技术分支的专利申请量占比均高于广州开发区,由此可知张江药谷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早于广州开发区,广州开发区在第二阶段的疫苗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占比领先张江药谷,但在其他技术领域仍然落后,在第三阶段广州开发区在血液制品、基因检测和中药等三个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占比超过张江药谷,到第四阶段广州开发区在除基因检测以外的各个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占比均超过张江药谷,因此,广州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近5年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速度较快。
表1 广州开发区与张江药谷的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对比
1.2 技术实力对比
表2为广州开发区和张江药谷在生物医药各个技术领域的专利数量及PCT申请数量对比,由此比较广州开发区和张江药谷在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侧重点以及技术实力。广州开发区的生物医药专利数量大于张江药谷,其中在生物制药、中药和医疗器械等三个一级技术分支的专利数量均领先于张江药谷,在体外诊断检测二级技术分支专利数量领先最多,但是在国外申请人在华重点进行专利布局的化学药、抗体药物领域,广州开发区在专利数量上较大幅度落后于张江药谷,并且在这两个领域的PCT专利申请数量也同样较大幅度落后。值得关注的是,广州开发区在中药和医疗器械两个领域的专利数量领先于张江药谷,但是PCT申请数量落后于张江药谷。由此可知,广州开发区在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技术实力上比张江药谷强,但是在全球生物医药的热点技术领域上研发实力弱于张江药谷,并且生物医药产业的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力度弱于张江药谷。
表2 广州开发区与张江药谷的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实力对比
1.3 技术集中度对比
表3为广州开发区与张江药谷在生物医药各技术领域的前十位专利申请人的专利申请量占比情况,以此对比二者在生物医药产业各领域的技术集中度。从表3可以看出,张江药谷在化学药、中药和医疗器械三个一级技术分支的技术集中度均高于广州开发区,在生物制药的八个二级技术分支中,有四个二级技术分支的技术集中度也高于广州开发区,由此可知,张江药谷的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实力总体上超过广州开发区。
表3 广州开发区与张江药谷的生物医药产业技术集中度对比
1.4 研发合作对比
由表4可以分析广州开发区和张江药谷在生物医药产业各技术领域的研发合作专利数量及占比情况,对广州开发区在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合作情况进行定位。可以看出,广州开发区在体外诊断检测、医疗器械和化学药领域的研发合作数量较多,均超过100件。张江药谷在医疗器械、化学药领域的研发合作专利数量较多,在化学药领域的研发合作的占比较高。横向对比来看,在血液制品、体外诊断检测领域,广州开发区的研发合作占比高于张江药谷,而在其他生物制药领域的研发合作占比均低于张江药谷。
表4 广州开发区与张江药谷的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合作情况横向对比表
1.5 创新企业对比
2019年10月,“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榜单在“2019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医药产业发展成就展”上公布,榜单以硬数据为依托,通过三个创新维度和四个评价指标为依据评选而出[6],表5为两园区上榜创新百强企业的技术实力对比,张江药谷有10家企业入榜,广州开发区仅有1家企业入榜。从表中可以看出张江药谷的创新企业不仅注重国内专利申请,也积极通过PCT申请途径进行国外专利布局,广州开发区的创新企业在国外专利布局方面明显落后。
1.6 专利运营对比
表6为广州开发区与张江药谷的生物医药产业专利运营情况对比:在专利转让方面,广州开发区在化学药领域和生物制药的疫苗技术领域的占比领先优势较大;在专利许可方面,张江药谷在各个技术领域的占比均领先。可以看出,广州开发区的专利运营力度仍有待加强。
表5 广州开发区与张江药谷医药创新百强企业技术实力对比
表6 广州开发区与张江药谷的生物医药产业专利运营情况对比
2 广州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集群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广州开发区在生物医药产业的专利申请量相对高于张江药谷,较为注重采用申请专利的方式保护知识产权。除基因检测领域外,广州开发区生物医药各技术领域近5年专利申请量占比增幅超过张江药谷,广州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是,广州开发区生物医药领域专利合作申请量占总申请量比例的9.49%,而张江药谷专利合作申请量占比19.18%,在专利合作申请的数量和占比上,广州开发区均处于劣势。
总的来说,广州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规模已初步形成,集群内部技术转移初见成效,但集群优势未能充分发挥,虽然有生物岛、科学城等生物医药企业集群基地,但是企业间彼此独立,实施专利合作申请等情况较少,产业合作联系较低。
2.2 技术研发存在空白
广州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分布广泛,以生物制药和化学药为主,其次为医疗器械和中药。其中,在生物制药药物方面,主要集中分布在抗体药物、重组治疗性蛋白和干细胞治疗产品领域,但在疫苗、血液制品等领域较为薄弱。尤其在血液制品领域的产业布局几乎空白,技术研发存在空白。
2.3 企业创新能力薄弱
广州开发区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比较薄弱,仅有1家企业入榜“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远低于张江药谷的入榜企业数量,广州开发区企业的技术积累和研究能力有待提升,创新实力有待增强。
2.4 海外布局丞待加强
广州开发区生物医药领域通过PCT申请途径进行海外专利布局的数量远低于张江药谷,后者在化学药、抗体药物领域进行了较多的PCT专利申请,因此,广州开发区生物医药领域海外专利布局力度亟待加强。
2.5 专利运营实力较弱
广州开发区生物医药领域的专利转让和专利许可数量均低于张江药谷,广州开发区企业的专利运营还停留在母子公司之间的相互转让,较少普及企业之间的转让与许可,专利协同运作与运营能力较为薄弱,没有将专利作为战略资产来利用,没有通过专利资产开发出新的商机与活力。
3 广州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调整产业结构
广州市开发区可围绕生物医药产业链,采取强化优势、弥补劣势、填补空白的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1)强化体外诊断检测、医疗器械、化学药等方面技术优势。广州市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的优势领域主要集中在体外诊断检测、医疗器械、化学药等技术分支,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优势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研究竞争对手的专利动向以及专利布局态势,找出困扰生物医药优势企业发展的专利技术瓶颈问题,积极运用专利规避等手段,以突破核心专利技术为目标,带动优势企业创新发展,形成辐射效应。
2)补强抗体药物、重组治疗性蛋白、干细胞产品治疗等技术薄弱环节。广州市开发区在抗体药物、重组治疗性蛋白、干细胞产品治疗等领域较为薄弱,可借鉴上海张江药谷采取横向产业集群拓展模式,在地域规划时即同时考虑区域之间的产业链合作关系,着重吸引不同类型不同环节的企事业单位进驻,延伸产业链并形成配套的研发创新体系,并借助中小企业为主导力量辅助构建外围专利技术,从而形成与优势企业的互补发展。
3)填补疫苗和血液制品等方面空白。广州市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在疫苗和血液制品领域的专利申请量相对较少,尤其在血液制品领域的产业布局几乎为空白点,建议通过招商引进来快速实现填补,即通过技术引进评估、引进国外优势企业、促进广州市开发区技术引进等方面填补广州市开发区在该领域的产业空白。
3.2 培育整合优势企业和引进优质单位
广州市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企业的实力提升可遵循内部培育整合,外部引进合作的思路开展。
1)优势企业重点培育及鼓励资源整合。目前,广州开发区内拥有多个生物医药的上市企业、国内领先的科研院所、部分方向的国际领先单位等优势企业,对于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可实行重点培养,利用包括政策倾斜、资源配套拨付等手段进行支持。同时鼓励企业开展并购整合活动,利用企业孵化器扶持并促进广州市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的中小型企业发展。
2)优质单位引进及创新合作。在抗体药物各重点靶点领域和干细胞各技术领域,国内排名靠前的专利权人大多是高校,尤其在干细胞领域。因此,广州市开发区可强化与浙江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等高校的良好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强企业在干细胞领域的研发能力,从而获得技术突破。在生物材料和高端医疗器械产品领域,国内技术水平和技术储备排名靠前的高校主要有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以及中科院下属的部分科研机构,广州开发区可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利用优势的产业扶持政策、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等条件,提升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水平、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升级。
3.3 加强专利市场运营
广州市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的专利及市场运营,一方面,可参考国际巨头企业并购策略,并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或与其合作,以延伸自身的技术领域和产品线,同时将自身技术通过转让、许可等形式实现产业化。另一方面,根据生物医药产业链发展需求,参考上海张江高科技园的做法,构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以促进全区生物医药企业的技术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