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共育焊接加工专业技师队伍

2020-10-12李鹏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21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中职

李鹏飞

摘 要:为了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中职学生可以根据社会焊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一个实训和生产一体化的真正的生产环境,有利于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本文通过阐述构建焊接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的重要意义,分析中职学校焊接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共育专业技师队伍的培养,希望能够为相关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中职 校企合作 专业工件 人才共育 技师队伍 焊接加工专业

一、构建焊接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焊接加工制作对于专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需要培育出一批综合素质较高,可以直接加入到生产一线的职业型人才。中职学校必须在原有教学基础上做出改革,将实训教学和企业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操作能力。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机制,对于社会、学校、企业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焊接加工专业技师的培养,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学校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会发展的人才,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打造品牌化中职学校。企业通过校企合作能够减少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成本,增加技术创新。想要不断拖动校企合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校企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培养优秀的焊接加工专业的技师队伍。

二、校企合作共育焊接加工专业技师队伍

1.构建适应校企合作的专业课程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中职学校焊接技术专业在课程的设置上,要不断地调整课程体系,将不再符合市场要求的课程取消,适应焊接技术专业不断发展的要求,添加更加符合焊接技术实践需要的课程,健全课程体系,不断满足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必须将焊接技术和职业技能相连接,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和技能,在编写关于热处理、焊接冶金等实践性课程内容时,可以请企业中资深的技术专家参与,构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体系。树立能力本位论思想,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的课堂体系[1]。

2.积极开发符合焊接专业特点的教材

优质的教学材料可以方便教师的讲授,也可以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统一。教学材料包括基本的常识和操作理论,内容很实用,例如,在学习“低碳钢结构的焊接”时,理论知识是要学习低碳钢的性能和常用牌号,教材将主要的部分放在实践案例的讲解上和实际训练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或微课的形式呈现视频操作过程,图片分解动作等,讲解教学中复杂的概念,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多样化的呈现方式丰富了教学课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

3.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建立稳定的合作体制机制,才能确保企业的合作发展。学校和企业可以以政府的策略为指导方向,保障校企合作的合法有效性,使校企合作可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优惠补贴,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确立学校和企业的互惠共赢原则,根据学校和企业的教学目标、发展方向和实际情况,使校企双方各自满足自己的利益,制定校企共同学习或共同管理的制度,共同探索系统有效的办学机制,简化烦琐的机制程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在企业和学校各个方面相互交流和合作,促进校企双方的资源、技术和管理方式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3]。

为了促进校企合作的高校运作,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应该构建一套系统、完善的校企合作规章制度,提高校企合作的资源利用率,以达到高效资源配置的目的。还要不断补充、完善现有的校企合作法律法规,为中职学校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4]。

4.完善校企合作的人才评价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多元化人才评价机制,可以解决评价参与主体单一的问题,解决评价内容模棱两可的问题,解决评价结果欠佳的问题。促进中职学校学生能力的提高,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学生在企业实训时,可以利用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的体制机制来要求学生,并纳入学生的总体评价指标中,企业中真实的职业氛围更能够考察出学生的综合素养。传统的职业体系太过于注重学生的能力,却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得不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因此,应该优化评价体系,从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等全方面评价学生,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人才。评价体系的多样化,可以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凸显教学评价的发展性特征[5]。

结语

校企合作是焊接技术发展的重要的环节,能够培养出适合企业合作的专业性人才,实现教育和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加强对焊机技术校企合作的创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对社会岗位良好的适应能力,使中职学生能够成为适应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的综合性人才,发挥出校企合作对专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可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让教师到企业中继续学习和深造,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更新和支持等等,参与企业中的产品开发,开展科学技术服务平台,為企业注入新鲜的活力,提高企业技术含金量,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赢。

参考文献

[1]郑兆巍.技工院校焊接加工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对策研究——以镇江技师学院焊接专业发展为例[J].职业,2014(32):152-153.

[2]潘茜.打造焊接加工专业微课堂实现精准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浅谈微课在焊接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与思考[A]..中国职协201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一二等奖)[C].:,2018:4.

[3]刘晓辉,赵国.焊接加工专业技能型课程教学模式在高技能人才培训中的实践与运用[J].广东科技,2014,23(22):173-174.

[4]王芝玲.技工院校焊接加工专业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一体化教材开发研究[J].职业,2015(20):90-91.

[5]范宁.技师学院焊接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1):139.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中职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