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学前教育对孩子规则适应和独立性的引导分析

2020-10-12任丽珠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21期
关键词:独立性引导学前教育

任丽珠

摘 要:幼儿园除是幼儿学习的场所,其对幼儿规则意识与独立性的培养来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意义,由此受到很多家长的高效关注。很多幼儿习惯和行为便是在幼儿园养成的,这样幼儿学前教育重要性便得到充分体现。如此可以发现,幼儿园在幼儿规则意识与独立性培养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本文首先对学前教育幼儿规则适应性与独立性培养期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之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幼儿园学前教育中教育引导孩子规则适应性与独立性的方法,望可以为幼儿学前教育事业的长远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 学前教育 孩子规则适应 独立性 引导

3~6岁是幼儿模仿能力较强的一个时期,并且还是栽培幼儿规则意识与独立性的良好时期。一旦错失这一时机,幼儿错误性的规则意识与行为习惯便可形成,如果形成那么在进行纠正时便会存在较大的困难。所以幼儿园的学前教育便成了很多家长所关心的事情,由此可以发现幼儿园是幼儿规则适应与独立性引导形成的重要场所。通过在幼儿园内的学习与生活,可促进幼儿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与独立自主意识,从而让孩子形成健全优秀的人格。

一、幼儿园学前教育对孩子实施规则适应性与独立性引导教育中会遇到的问题

1.家长与幼儿园对此教育并不重视

在社会激烈竞争背景下,一些家长通常仅对孩子学习技能培养比较重视,一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便开始上各类艺术班和兴趣班。然而却对孩子心理和人格上的培养有所忽略,对于幼儿规则意识及良好行为的养成并不重视。有句俗语“父母是孩子首任教师。”从幼儿很多行为上都能反应出父母的道德修为与文化程度。所以,对家长而言需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榜样行为来引导孩子成长。而且在幼儿园的教育当中,教师对幼儿一些不合规范的行为,并未采用合理科学的方式来引导和教育幼儿对规则进行深入明确的了解和认识,然在很多情况下,都选择使用说教的形式来阻止这些行为,如此根本无法让孩子对错误行为提高认识,像这样的事情会在以后的生活当中再次出现。这一现象与幼儿园孩子学前教育的原本目的完全不符。对孩子一些不听话的行为举止,教师太过强调行为规范性,长期如此较易让孩子生成叛逆的心理,这对于孩子身心发展非常不利[1]。

2.培养方法不科学

3~6岁的孩子是其身心发展敏感期,对这一时期的孩子实施规则教育或是实施独立性教育时,不可以像要求成年人一样来要求孩子。如很多幼儿园教师在对幼儿刚开始实施教学时,便告知孩子需具备集体形式的规则意识,需热爱班集体,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而言通常都是不合理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家长与教师在要求幼儿学会做某一件事的时候,经常会整个过程都在说孩子,要求孩子照着教师或者是家长所设置的思路去做事。然这样便会对孩子本身的独立处理能力提升形成阻碍,影响孩子发现和探索世界。所以这种教育方式并不科学,对于规则意识与独立性培养非常不利。

二、幼儿园学前教育中教育引导孩子规则适应性与独立性的方法

1.利用现实生活情景再现的形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与独立性

幼儿园时期,孩子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所形成的理解便与成人思维有所不同。孩子在这一时期是生理感知较活跃的一个时期,对形象并且生动性的事物来说印象都较深刻,并且存在积极的探索精神。所以,教师在引导孩子理解一些规则或是学会独立做事的时候,可利用具体形象性的情景再现,来辅助孩子对规则或是做事的方法加强了解。如一些幼儿教师利用动漫视频的方式将教授的规则展现给孩子,使孩子可以将自身融入动漫情境中,如此便可以让幼儿对规则加深了解和认识,这样幼儿也会主动的遵从和适应各种规则。在培养幼儿独立性期间,教师可利用开展趣味性游戏,激励孩子积极参与活动,并同时在实践当中让孩子学会和理解独立性。所以,幼儿园利用情景再现的方式,来对孩子规则意识与独立性进行培养具有促进性作用[2]。

2.利用榜样作用引导孩子独立自主完成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小孩模仿能力都非常强,利用榜样模范的作用,可对孩子起到积极性的教育效用。孩子利用榜样进行学习,可以更清楚自身所存在的缺陷。并及时采取对策来进行整改。这种效果是教师说教方式的教育无法实现的结果。所以,需对榜样力量提高重视度,并且还需不断激励孩子主动独立完成分内事。使孩子可以学会独立处理问题的办法。中国家庭面对孩子教育的事情,存在一个常见性问题,就是过分的对孩子宠爱。大多数家长都会帮孩子处理学习及生活当中的困难,长期如此孩子便会对家长产生依赖性,由此会变得更加懒惰,致使孩子在离开父母以后不能独立生存。如此能够发现对孩子独立性培养的重要性。

3.通过结果承担的形式提高孩子对规则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

有一句古话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明确指出所有行为均需要有相应的规则来给予约束,不然因此产生的后果便会没有人来承担责任。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也可利用后果承担法来让幼儿了解规则重要性,从而自觉的适应规则,积极对错误性行为进行纠正。如在堆积木的游戏活动中,有孩子在全班幼儿都完成游戏的时候,把积木推倒,这样别的孩子的成果便会付诸东流,为此大家都非常生气。如此大家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统一的约定,就是不与不遵从规则的孩子子一起做游戏。这一规则树立以后,就没有任一位小朋友愿意与其做游戏,如此这一位不遵守规则的小朋友就会很孤独,这时教师引导其主动承认错误,并向其他孩子道歉,同时承诺以后遵从游戏规则。这便是后果承担教学法所带给孩子的转变[3]。

结语

总体来说,幼兒园机构对孩子规则适应与独立性的教育需历经长时间教学实践才可以达成的,所以不可太过急躁。在幼儿园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孩子实际心理特点,通过多样性的方式来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潜规则。激励孩子独立完成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并同时栽培孩子独立动手的能力,提高孩子自信心,促进孩子养成优良的学习及生活习惯。由此使其有效形成良性健全的人格及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娟.学前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08):156.

[2]珠效弘.家园合作共育对幼儿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影响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2):278.

[3]王改霞.学前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性探索[J].才智,2019(01):148.

猜你喜欢

独立性引导学前教育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考虑误差非独立性的电力系统参数辨识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