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特色文化公益平台开发研究

2020-10-12孟雯曹俊周晓雨包许飞

锦绣·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互联网

孟雯 曹俊 周晓雨 包许飞

摘 要:安徽省特色文化公益平台是一个专注于安徽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以信息采集、信息融合、信息存储、信息共享以及信息发布为核心,为大众、企业、政府提供关于安徽特色文化信息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能够将市场需求和供给有效结合,有效应对疫情对实体经济冲击,助力精准扶贫,推动文化传承。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精准扶贫;文化特色平台1

1 安徽省特色文化平台开发的背景

1.1政府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建设,但推行力度不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安徽省委省政府也设立了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国家设立了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但是由于资金有限,无法支出如此巨额资金去推广所有的传统文化,那么让文化“走出”本地,遍地开花的推手将成为政府的新宠。

1.2安徽传统特色文化面临失传的巨大危机

由于较多守艺人身处“深山”没有平台展现技艺,加之人们生活方式、审美意识的改变以及守艺人自身的一些问题,不少身怀特殊技艺的守艺人面临发展困境,生活难以维持。由于传统工艺美术品的经济效益较差,目前也没有特殊的政策扶持,他们的孩子不愿意学习技术,更不用说把它传授给他人了。许多技能面临失传的危机,形势令人担忧。

1.3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度“外包”发展不足

安徽省政府发布了《关于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公布了《安徽省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在目录中,政府从社会力量购买的公共文化服务,涉及公共文化信息的收集和统计分析,这正是“徽风皖韵”所做的工作。因此,我省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度“外包”发展不足成为平台的一大机遇,该平台将帮助我省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迎来新的飞跃。

1.4社会鲜有开设专门培养传统技艺的培训学校

目前省内外鲜有开设专门培养传统技艺的培训学校,导致安徽特色文化产品的专门人才极为缺乏。以安徽“界首陶瓷”为例,世界第一陶瓷技术在国内陶瓷技术中处于领先地位,但“界首陶瓷”的生产规模较小,但在整个发展史上,以家庭工厂化生产为主,技术难以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如果我们建立一个专业培训学校或者建设相关文化专业,根据企业需要定制性培养特色文化技艺人才,助力安徽特色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必能将没有持续性保障的家庭式作坊转变为能适应市场的高端文化产品生产企业、帮助安徽特色文化产业迅速实现规模化。

2 安徽省特色文化公益平台构建的意义

安徽省特色文化公益平台作为一个公众了解安徽特色文化的资讯平台、企业与安徽特色文化守艺人无缝对接的平台、安徽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安徽特色文化信息资源的大数据平台,创新性地解决如何有效保护安徽特色文化的难题,意义重大。

2.1推动“精准扶贫”思想落地

目前,身处“深山”的守艺人普遍经济贫困,生活现状不佳,还有一些没落传统技艺的守艺人也面临着经济窘境。平台集政府、企业和大众的力量共同保护此类技艺,并通过基金会资金改善贫困守艺人的生活现状,推动“精准扶贫”思想落地。

2.2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乘数因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让要素从成熟、老化的供给中,转移到新形成的供给中。而“徽风皖韵”安徽特色文化囊括的众多不广为人知的安徽特色,是经济增长的“乘数因子”,为企业、大众提供商机和新供给,将市场需求与供给有效结合,助力其挖掘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开拓新空间,创造新产业。

2.3打造文化产品的服务高地

“徽风皖韵”平台撬动各种社会资源发展安徽特色文化,吸引众多资金投入安徽特色文化领域,通过培育拥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文化创意品牌,打造安徽特色城市名片。

3 安徽省特色文化公益平台项目介绍

3.1项目宗旨

历史暨文化,文化暨保护,保护暨传承

3.2项目内容

“徽风皖韵”项目主要包括“徽风皖韵”安徽特色文化、徽風皖韵志愿者、徽风皖韵企业会员、(政府)徽风皖韵公益基金和孵化园五部分。构成一个由民众、工商界、政府共同参与的文化保护系统。

“徽风皖韵”安徽特色文化作为内容中心和数据中心,将项目的其他部分资源整合和利用起来,是整个项目的运营基础和发展支柱。

平台将志愿者挖掘后经层层筛选的安徽特色文化内容整理、发布,使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在内容依托平台上查找和浏览信息,实现用户与手艺人的对接。

我们根据安徽文化的特性和平台风格,将平台内容分为“安徽特色建筑”、“传统器具制作工艺”、“特色食品制作工艺”、多民族的“歌舞习俗”和以中医药为主的“特色医药文化”。

3.3项目定位

3.3.1信息内容定位

“徽风皖韵”平台将信息内容定位于安徽省域的特色文化,力图深挖安徽地区的特色,以安徽特色与世界对话,大大降低省内外了解安徽特色文化的交易成本。当然,此平台的运营模式可为其他地区或省域的特色发现提供借鉴,运营模式的可复制性是“徽风皖韵”平台一大重要社会价值。

3.3.2用户定位

①政府:作为该的合作方,推动平台建设,提供信息资源以及资金支持。该平台为政府整合信息,提供大数据,使其能更加快速准确地把握文化发展动向,便于进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工作,进而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提高民众的认可度。

②企业:作为平台的合作方,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实现平台中后期的“基金会”、“传承计划”、“孵化园”等项目。该平台可向企业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使其挖掘具有市场前景的特色文化产品,创造经济价值。

③守艺人:传统文化守艺人可通过该平台将自身拥有的安徽传统特色文化推向市场大众,从中获取关注度,并有机会与企业合作,开拓市场,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现状。

④公众:该平台向公众提供涵盖衣、食、住、行、休闲、技艺、文化、收藏等各类安徽特色文化,满足喜好安徽特色文化公众的需求,同时也传承和保护了安徽特色文化,达到“人人爱安徽,人人保护安徽”的目的。

4 安徽省特色文化公益平台的优势

4.1项目涵盖领域广,综合性强。

“徽风皖韵”是以整合集成安徽省域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品、文化、技艺、组织或人等的各类信息资源为形式,集中提供各类具有安徽特色的数据、声像等数字化信息,囊括涉及各个行业的具有安徽特色文化的产品和服务的信息资源,同时涵盖文化科技资源共享、产品研发辅助、产业成果转化等文化产业活动的各个方面。

4.2能形成完整的文化信息资讯体系,具有导航性。

充分利用发达的互联网优势以及广泛的志愿者网络优势,通过信息资源进行规范收集、系统分析、加工提炼、价值判断、整理归类,形成完整、便捷、准确的安徽特色文化信息导航系统,提高了搜索质量,降低服务对象搜索相关信息的时间成本。

4.3秉持“服务大众,满足小众”的宗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平台建设是以广泛、大量的需求调研为基础,利用了多种方式对服务对象进行调查,了解服务对象对信息资源搜索、分类、使用的相关情况,然后针对性地设计、构建该结构和内容,发挥信息资源对服务对象消费、生产活动的最大促进效应。

4.4免费向公众展示文化信息,具有公益性色彩。

基于“历史暨文化,文化暨保护,保护暨传承”的理念,集社会之力挖掘、保护和传承安徽优秀的特色文化;撬动各种社会资源来发展、复兴安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改善贫困守艺人的生活现状来推动“精准扶貧”思想落地;助力催生出安徽艺术文化的新流派;实现了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张道升.加强改革创新,加快安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N].合肥晚报,2020-05-13(A03).

[2]钟艳,李霞.发挥安徽地域文化资源优势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对策研究[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06):15-19.

[3]袁维海.坚持守正创新 铸造安徽文化新辉煌[N].安徽日报,2019-09-03(006).

作者简介:

孟雯(2001.02-),女,安徽淮北人,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18级学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互联网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