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对国际议程的影响探析

2020-10-12杨佳琪廖宇翔

公关世界 2020年18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杨佳琪 廖宇翔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产生巨大冲击,也改变了国际议程:疫情相关问题成为国际社会首要关注的议题,议题涉及主体扩大,还改变了国际议程载体——国际会议的方式与安排。而在后疫情时代的国际议程中,公共卫生安全议题重要性凸显,合作议题也将增多,且本次疫情催生的国际会议线上模式将更加流行。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国际议程 国际会议

一、新冠疫情形势及国际议程的概念

(一)全球疫情形势严峻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爆发,并逐渐蔓延开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及时果断地采取了包括武汉封城等一系列联防联控的举措,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然而,世界多国新冠肺炎疫情却不断恶化,其中,美国、巴西、印度等国疫情来势汹汹。根据世卫组织数据,截至8月10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971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72万例。美国是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495万例,巴西、印度的累计确诊病例也各超过301万例和221万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自1918年大流感以来全球最大规模的流行性疾病,衍生出诸多国际关系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对国际议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国际议程的概念发展

国际议程的概念由传播学发展衍生而来。一般而言,议程是会议所讨论的问题及其推进程序,而讨论的一个个问题则是议题。因此,议程由议题总汇而成,体现的是议题间的联系和次序。议程设置(agenda-setting)由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Maxwell E. McCombs)和唐纳德·肖(Donald L. Shaw)于1972年提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国际关系学者在研究国际问题时借鉴传播学,发展出国际议程设置这一概念。一般认为,国际议程是指在一段特定时间内,因具有重要性而受到相关国家、国际组织或国际会议高度关注的一些问题及其安排。国际议程设置则是相关行为体将其关注或重视的议题列入国际议程,获得优先关注并确保得到充分讨论的过程。

二、疫情改变当前国际议程

(一)国际议题的改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重塑了今年的国际议程及所有国家的内政、外交议程。第一,新冠疫情成为各国首脑首要关注的议题。多国领导人对本国疫情高度重视,将防治新冠疫情作为国家的重要议题,并多次就疫情发表讲话、召开会议。同时疫情亦成为各国领导人会谈的中心议题。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与多国领导人就疫情问题通电话,交流看法和意见。第二,疫情也成为国家及国际组织间会议讨论的首要议题。如,G20领导人特别视频峰会、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特别会议、世卫组织大会等国际会议都围绕疫情及其相关议题进行讨论,并达成了合作抗疫的共识。

(二)议题涉及主体扩大

今年以来,疫情对世界政治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因此,疫情及其相关问题為国际社会各类行为体所关注。第一,疫情议题的涉及主体扩大。与以往一些国际议题只涉及部分国家及国际组织的情况相比,这次的疫情问题对几乎所有国际行为体都产生了影响,由此,不仅所有国家和地区都持续关注疫情问题,绝大多数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等行为体也都高度重视这一议题。而在各国国内疫情问题也成为公共议题,关注主体不断扩大。第二,随着议题关注程度的提高、关注主体的扩大,议程设置的主体在疫情相关报道上可施加的影响增大。其中,媒体成为人们主要的导向来源,而掌握议程设置的利益集团通过选择并强调疫情相关报道的某些属性,来实现其利益。至于掌握国际话语权的一些西方国家则通过在国际议程设置上的主导地位,利用疫情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渲染放大特定议题和情绪,转移国内矛盾。

(三)国际议程载体的改变

疫情促使了国际会议安排的调整和形式的改变。第一,打乱国际会议安排。受疫情影响,一些国际会议被迫延迟或取消。譬如,今年的上合组织国家元首理事会和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推迟;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取消,等等。第二,国际会议召开方式趋向数字化。疫情的影响使得这一时间段的国际会议转为线上进行。譬如,今年的G20特别峰会和世卫大会等都是通过视频会议模式进行的。

三、后疫情时代国际议程的走向

(一)公共卫生安全议题的重要性突显

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使得国际社会认识到了当前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缺陷,由此,公共卫生安全议题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今后国际议程中相关议题必将增加。第一,这次疫情暴露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缺陷。如,作为指导全球抗疫的世界卫生组织,在统筹调配全球力量和资源等方面难以得到足够支持,没能充分发挥作用。此外,全球抗疫也缺乏高效的联防联控机制以及完善的疫情监测预警网络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第二,重塑国际安全格局。这次疫情的影响使得公共卫生安全议题迅速回到各国及国际议程的首位,国际社会普遍意识到,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新冠肺炎这一世界性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影响了包括从个人到国家及国际社会的多个层面,涵盖经济、政治、外交等多个领域,国际社会必须做出应对。因此在今后的国际社会中,公共卫生安全议题在国际议程中的排序应仍居前列。

(二)国际合作议题将增加

新冠疫情期间国际社会进行了多层面的抗疫合作,让各国充分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性,今后合作议题将会增加。第一,在此次疫情中,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进行合作,以应对严峻的抗疫形势。譬如,在多边层面,参与G20特别峰会和世卫大会的国家就合作应对疫情达成共识,等等。而在双边层面,中韩成立了应对疫情联防联控合作机制;中俄在抗疫中相互支持与合作,等等;这些合作成功经验可以推广到其他领域。第二,这次疫情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更广泛认同。疫情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全方面的冲击,并使全球经济停滞乃至衰退。这些现实使得国际社会认识到,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多国政党政要、智库学者的认可。譬如,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Yukio Hatoyama)、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阿尔布劳(Martin Albrow)等人士纷纷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前瞻性,中国在抗疫过程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理念,各国也对该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国际会议将更多线上进行

受疫情影响,很多国际会议都改为线上模式,并缩短了会议日程。譬如,G20领导人特别峰会第一次以视频的方式召开,与往常需要几个月时间筹备、持续数日的会议相比,这场会议只持续了九十分钟。而线上会议具有明显的好处:避免各类重大事件的干扰;减少碳排放;削减了传统会议模式下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减轻主办方组织会议的压力等。同时也降低了主办方干扰会议议程设置等因素的影响力。譬如,澳大利亚就曾试图利用东道主身份在2014年G20峰会上将气候变化问题排除出会议议程。线上会议方式将是今后国际会议的主要形式,并会催生新的国际议程理念和模式,比如,2021年第5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便计划将以“线上+线下”模式进行。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广西重大项目培育基金项目”:“广西参与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创新研究”(ZD201806)。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COVID-19 Situation Report-203,[EB/OL].(2020-08-10),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coronaviruse/situation-reports/20200810-covid-19-sitrep-203.pdf?sfvrsn=aa050308_2.

[2]贾中正,欧阳向英.解析俄罗斯的国际议题设置[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9(05):27-40.

[3]韦宗友.国际议程设置:一种初步分析框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10):38-52.

[4]孙东方.推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EB/OL].(2020-04-03),http://www.qstheory.cn/llwx/2020-04/03/c_1125809345.htm.

[5]方长平.疫情对世界政治四个方面的影响与思考,[EB/OL].(2020-03-25),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639418.

[6]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全球抗疫合作——外国政党政要和学者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团结应对疫情[N].人民日报,2020-05-19(17).

[7]国际述评:G20领导人特别峰会“特”在何处,[EB/OL].(2020-03-27),http://www.chinanews.com/m/gj/2020/03-27/9139415.shtml?f=qbapp.

[8]疫情影响下学术会议纷纷延期这将颠覆学术交流模式吗,[EB/OL].(2020-02-21),https://tech.sina.com.cn/csj/2020-02-21/ doc-iimxxstf3175008.shtml.

[9]呂松涛.隐蔽的压制——国际政治中的排除型议程设置探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5(05):139-143.

[10]2021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模式进行,[EB/OL].(2020-06-03),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0/0603/ c1002-31734450.html.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疫情
日本科技社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措施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国外经验、启示及借鉴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下对公证服务的思考
超越决策系统失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价值坚守和科学精神
建立和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常规治理与非常规治理相结合的机制
精准在线教学+居家学习模式:疫情时期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途径
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公共危机应对能力
首都都市圈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探析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