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ascinC、H-FABP、NT-proBNP的变化与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变化的关系
2020-10-12杜永海霍玉峰
杜永海 霍玉峰
心脏瓣膜病是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疾病,属于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瓣膜退行性病变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基础,极易诱发心力衰竭,已成为威胁老龄人群生命健康的重要疾患[1]。临床研究认为心脏瓣膜病性心力衰竭作为我国慢性心衰常见原因之一,重点在于早期准确诊断和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严重程度来决定采取恰当的方式治疗,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预后[2]。血清学指标检查因操作简便、效果准确等优点,在临床心功能评价方面具有可行性。腱糖蛋白C(TenascinC)主要存在于存在于细胞外基质中,可参与细胞的增殖、迁移及凋亡等病理生理过程,文献提示TenascinC与心力衰竭、心肌炎及心肌病等均关系密切[3]。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均是心肌损伤的一种重要标志物,对心肌梗死早期心功能评价及预后均具有较高敏感性[4]。故而,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上述指标变化与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功能变化的关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确诊的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病例组)、健康体检对象60例(对照组)。病例组男55例,女37例;年龄32~75岁,平均(54.1±10.8)岁;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25例,Ⅲ级45例,Ⅳ级22例;体重指数(BMI)(22.8±2.3)kg/m2。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30~75岁,平均(52.8±11.9)岁;BMI(22.6±2.0)kg/m2。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比、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诊断学》第8版中的标准[5];②患者NYHA分级:Ⅱ~Ⅳ级;③病例组的患者均因风湿性心脏病导致患者心瓣膜病变;④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志愿者;⑤本研究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2 排除标准:①高心病、先心病、冠心病患者、心肌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②甲状腺功能疾病;③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性疾病;④结缔组织疾病;⑤恶性肿瘤;⑥肝肾功能不全。
1.3 指标检测方法 取2组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离心后分离血清,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TenascinC、H-FABP、NT-proBNP水平,相关试剂盒均购于北京中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超声心动图检测方法 使用我院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飞利浦公司生产,型号X300)检测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
2 结果
2.1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TenascinC、H-FABP、NT-proBNP水平比较 2组的TenascinC、H-FABP、NT-proBNP水平组间对比分析,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TenascinC、H-FABP、NT-proBNP水平比较
2.2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病例组的LVEDD、LVESD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LVEF%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2.3 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例组患者TenascinC、H-FABP、NT-proBNP水平比较 NYHA分级为Ⅱ级、Ⅲ级、Ⅳ级的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enascinC、H-FABP、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例组患者TenascinC、H-FABP、NT-proBNP水平比较
2.4 病例组患者TenascinC、H-FABP、NT-proBNP水平与LVEF的相关性 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enascinC、H-FABP、NT-proBNP水平与LVEF%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见表4。
表4 相关性分析结果
3 讨论
心脏瓣膜是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瓣膜性心脏病是指心脏的瓣膜存在结构或功能异常,其中瓣膜的狭窄和关闭不全瓣膜,狭窄是心腔负荷压力增加,瓣膜关闭不全,使心腔容量负荷增加,均属于常见的瓣膜病类[6,7]。瓣膜性心脏病可造成心房和心室结构改变及功能失常,最终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
临床研究证实单纯的心肌细胞牵拉刺激就可促发心肌重构,故此,修复瓣膜损害成为二治疗瓣膜性心脏病的关键[8]。现临床普遍认为NYHA心功能Ⅱ级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均必须进行介入治疗或手术置换瓣膜,并有研究证实手术或介入治疗具有较大获益,可延长存活率[9,10],但具体的手术方式需要根据心功能具体情况确定。
本研究对相关血清学指标研究发现病例组的TenascinC、H-FABP、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enascinC与心肌纤维化关系密切,文献提示H-FABP心肌内含量最高,可参与线粒体能量代谢过程,心肌受损后可以快速释放入液[11],现主要用于早期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TenascinC与蛋白多糖、纤维蛋白及骨膜蛋白等细胞外基质均具有相互作用;NT-proBNP是脑钠肽的前体物质,能够对左心室功能准确反映,当患者心肌缺血尤其左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后可进一步造成机体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12]。因此上述结果说明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肌纤维化、心肌缺血症状,上述指标具有评价本病患者心功能程度的重要潜力。
本研究对心功能研究发现病例组的LVEDD、LVESD值高于对照组;病例组的LVEF%值低于对照组。心脏超声技术是诊断和评价心脏相关疾病的重要技术LVEF下降及LVESD升高均说明心室收缩能力下降及泵血功能减弱,LVEDD升高反映了患者心室肌张力减弱。
对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例组患者血清指标比较发现NYHA分级为Ⅱ级、Ⅲ级、Ⅳ级的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enascinC、H-FABP、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心力衰竭时出现的心脏离心性扩大或后负荷过重迫使心室收缩压向心性肥厚,均可造成心室壁张力升高,可促进细胞外基质的沉积或心肌细胞的肥大,因此随着心功能严重程度的升高,TenascinC水平逐渐升高[13]。文献提示心肌细胞受损时,H-FABP可快速释放至血液中,导致血液中水平快速升高,在AMI发生后可于1~2 h立即升高,6 h达高峰,并持续至12 h[14],这也与本研究结论一致。研究发现心力衰竭属于心肌的舒缩功能障碍,是不同病因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临床综合征,可造成心脏扩大、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以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因而机体心功能不全加重时,血液中的NT-proBNP水平会逐渐升高[15]。
相关性结果显示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enascinC、H-FABP、NT-proBNP水平与LVEF%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该结果均说明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enascinC、H-FABP、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损害程度具有重要的关系,值得在临床范围内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enascinC、H-FABP、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心功能损害程度具有重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