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某企业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结果的分析
2020-10-11王旭
王 旭
(辽宁省锦州市全民健康保障中心 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科,辽宁 锦州 121000)
噪声是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若工人长期处于强噪声的环境下,会造成机体多个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危害,严重可威胁工人的生命健康。长期处于强噪声环境中,可引起末梢血管频繁痉挛、收缩,造成内耳耳蜗毛细胞出现缺血、缺氧甚至营养障碍等症状,从而引起工人出现听觉障碍、幻听、听力下降等情况[1]。若长期处于此种环境下,将导致工人耳蜗出现代谢性损伤,甚至引起永久性失聋。听力损伤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噪声干扰早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若未及时进行干预或改善制作工艺,工人听力损伤程度会逐渐累积,直至出现职业性噪声聋[2]。因此,对工人的体检报告进行分析,筛选存在听力损伤工人,并及时给与干预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旨在了解锦州市某企业噪声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职业禁忌证,预防职业病,以期为保护劳动者健康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锦州市某企业共1200名噪声作业人员。其中,男1080例(90.00%),女120例(10.00%);年龄在18~25岁125名(10.42%),26~35岁728名(60.67%),36~45岁288名(24.00%),46~55岁59名(4.92);工龄<5年293名(24.42%),5~10年532名(44.33%),11~14年252名(21.00%),≥15年123名(10.25%)。
1.2 方法 ①职业健康体检分析:根据《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3]与《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4]中的相关规定检查项目对1200名噪声作业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体检内容包括既往职业史、内科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耳鼻咽喉科常规检查、心电图常规检查、纯听力检查等。②岗位噪声强度判定:采取型号为AWA6270的噪声频谱分析仪(厂家及型号:美国SRS生产的SR785频谱分析仪)定岗位噪声强度,判断标准参考《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GBZ/T189.8-2007)[5-6]中的相关规定。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职业病史占比、体检结果异常检出率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两组间比较行χ2检验,多组件比较行F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职业病史调查结果 在1200名工人中共发现314名(26.17%)职业病患者。其中,头晕、头痛、失眠耳鸣125名(10.42%),乏力记忆力减退58名(4.83%),痛经38名(3.17%),高血压病史85名(7.08%),接受手术治疗8名(0.67%)。
2.2 体检结果异常情况 1200名工人中体检结果出现异常的工人有936名(78.00%),其中血常规异常232名(19.33%),血糖异常59名(4.92%),血脂异常68名(5.67%),肝、肾功能异常49名(4.01%),经B超检查出现异常(包含肝囊肿、脂肪肝、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肾结石及肾囊肿等)269名(22.42%),高血压85名(7.08%),心电图异常67名(5.58%),听力损伤310名(25.83%),尿常规异常31例(2.58%),经X线检查存在异常30例(0.25%)。
2.3 不同性别、年龄、工龄血压、心电图异常情况比较
2.3.1 不同性别血压、心电图异常情况比较 不同性别间的血压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血压、心电图异常情况比较[n(%)]
2.3.2 不同年龄、工龄血压、心电图异常情况比较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异常发生率显著升高;各年龄组血压异常发生率、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随着工龄的增长,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变化十分显著;各工龄组血压异常发生率、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2 不同年龄段血压、心电图异常情况比较[n(%)]
表3 不同工龄段血压、心电图异常情况比较[n(%)]
2.4 听力损伤与性别、年龄、工龄的关系
2.4.1 听力损伤与性别的关系 1200名工人中听力损伤310名(25.83%),其中男280名(25.93%),女30名(25.00%);不同性别间的听力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2 听力损伤与年龄的关系 各年龄组的听力损伤检出率分别为5.60%、22.07%、38.19%、54.24%,各年龄组听力损伤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听力损伤的概率显著增加。
2.4.3 听力损伤与工龄的关系 各工龄组听力损伤的检出率分别为10.24%、30.08%、51.59%、65.85%,各工龄组听力损伤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工龄的延长,听力损伤的概率显著增加。
3 讨论
噪声对工人的危害是缓慢且持续的,导致工人在日常工作中对身体的轻微变化关注度往往不够。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下容易导致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7]。工人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工作噪声长期反复对身体造成刺激,一旦超过身体承受能力,则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进而使条件反射发生障碍,脑血管功能紊乱,从而产生神经衰弱综合征[8]。神经衰弱综合征不仅可引起头痛、头晕、耳鸣等临床症状,还可引起记忆力、思考能力等神经行为效应。本研究选取的1200名工人中共检出314名职业病患者,占总人数的26.17%,其中以头晕、头痛、失眠耳鸣最为显著,占10.42%。在长期噪声刺激下,还可引起呼吸和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律不齐,胃液分泌减少,胃肠运动减弱,进而影响食欲[9-12]。此外,在长期噪声刺激下极易出现视力减退,这是因为噪声引起眼睛对运动物体的对称平衡反应失效,噪声强度越大,视力清晰度稳定性越差。视力减退极易导致工人在工作中出现差错或意外[13-1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间的血压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血压异常发生率、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工龄组的血压异常发生率、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间的听力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或工龄的延长,听力损伤的概率显著增加。综上所述,噪声对于人体的健康存在多方面影响,且噪声对人体功能及相应功能改变是缓慢且持久的。因此,各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对工人进行噪声防护处置,并改善制作工艺,选用相对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并在安装隔音、吸音装置,从而有效防止噪声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