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应用于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价值

2020-10-11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4期
关键词:医嘱循证心肌梗死

宋 琳

(辽宁省大连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3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内形成血栓,将心肌血液的供应阻断,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发病后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研究发现,心力衰竭为心肌梗死后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多行手术治疗,同时配合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1-2]。常规护理应用于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效果较弱,并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帮助较小。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提高,患者的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常规护理已不适用于临床应用。循证护理既是全面的、科学的护理模式,也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护理模式,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可以取得理想效果[3-4]。本次研究以患者为中心,取72例患者分组实施不同措施,对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接收72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先入院的3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并给予常规护理,将后入院的36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并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为46~82岁,平均年龄为(70.20±3.60)岁;心肌梗死部位:前间壁心肌梗死9例,下后壁心肌梗死7例,高侧壁心肌梗死7例,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13例。研究组患者男19例,女17例;年龄为47~82岁,平均年龄为(69.50±4.30)岁;心肌梗死部位:前间壁心肌梗死10例,下后壁心肌梗死6例,高侧壁心肌梗死6例,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肌梗死部位等一般资料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入选患者的病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相关诊断标准,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家属均签署了知情研究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排除了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精神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有严重肝肾器官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强心、利尿及扩张血管等常规治疗方案。

1.3.1 对照组 给予患者临床治疗及常规护理,遵医嘱为患者用药,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一旦发现有不良反应发生,要及时上报医师处理。护理人员监测患者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异常。若有异常,应及时上报医师处理。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并为病房定期通风、消毒;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具体需求后,调节病房适宜的温度、湿度,根据医嘱为患者行抗感染护理。

1.3.2 研究组 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3.2.1 心内科组建循证护理小组 由心内科责任护士中选出组长,通过护士长、组长、责任护士三层管理的方式开展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由护士长担任循证护理小组组长,为组员实施循证护理内容培训。护士长通过知网查阅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原因、致死原因和护理方式,结合心内科科室具体情况,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程度、病情进展特点,为每位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制订循证护理计划。

1.3.2.2 症状观察与病情监测 从患者入院开始,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24 h的心电监护,确定患者是否发生心力衰竭症状,如咳嗽、乏力、腹胀、呼吸困难等症,同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等变化,做好24 h液体进出量的记录工作,测量患者的腰围、腹围和体质量,观察患者是否发生肢体水肿。对已发生肢体水肿患者,要根据医嘱为患者用强心、利尿等药物。护理人员监测患者血压后根据血压值变化给予硝酸甘油。指导患者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用白蛋白治疗,以便有效改善水肿。对患者水肿部位、水肿程度定期进行观察和记录,加强对患者的皮肤护理,观察患者的皮肤是否发生压疮或感染,并根据医嘱用药。

1.3.2.3 用药循证护理 护理人员要根据医嘱为患者用药,如吗啡、洋地黄及血管扩张剂等。具体用药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结合期刊文献上相关疾病和症状的用药情况,核对用药剂量与方法。使用吗啡治疗时,要观察患者有无发生心动过缓或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若发生不良反应,要立即告知医师,并根据医嘱处理。使用洋地黄时,要先将其稀释后再用,静脉推注时要观察患者的心率指标变化情况。为患者应用血管扩张剂时,要监测患者的血压,按患者血压变化调整血管扩张剂的剂量与使用方式。根据医嘱为患者输液时要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并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根据文献记录的预防静脉炎的方法,提前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

1.3.2.4 健康宣教 经过治疗,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以后,护理人员为患者和家属实施健康宣教,先指导患者禁食、禁水,再按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确定其恢复饮食的时间。患者可以正常进食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先选择流质食物,再过渡到半流质食物、正常食物。指导患者尽量选择清淡的、容易消化的食物,保持低盐、低糖和低脂,坚持少食多餐,排便时控制力道,避免用力排便影响病情。指导患者在发病早期卧床休息,其后按患者身体的恢复程度,安排患者下床活动。

1.3.2.5 心理护理 住院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主动积极的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为患者提供关怀和安慰,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建立康复的信心。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胸痛症状缓解时间、血清心肌酶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统计两组存活率、血管再灌注成功率、再次住院率与心力衰竭复发率。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护效果 研究组患者胸痛症状缓解时间、血清心肌酶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护效果[d,()]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护效果[d,()]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存活率94.40%、血管再灌注成功率91.70%,高于对照组的77.80%、75.00%;研究组患者的再次住院率11.10%、心力衰竭复发率13.90%,低于对照组的33.30%、30.6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2.3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 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2.10±7.20)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4.20±8.70)分,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t=4.7939,P=0.0285,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冠状动脉受阻,心肌血液供应受到影响,心肌持续性缺血发生的坏死。该病容易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都发生障碍,静脉回心血不能充分排出心脏,在静脉系统内淤积,导致动脉系统血液灌注量不足,心脏循环功能发生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等症状[5-7]。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治疗依从性,不利于开展护理工作。有研究发现[9],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若配合有效护理,可提高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护理中采用的常规护理措施属于传统护理方式,护理人员根据医嘱执行护理操作,对患者心理缺乏足够的了解,护理工作并不能为患者满意[8]。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给予研究组患者循证护理措施。循证护理为新型护理模式,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遵循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开展的护理服务理念,护理人员为患者开展护理前,先了解疾病的特点及患者的病情进展,通过查阅期刊了解此类患者护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为患者制订全面的、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保证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干预[9-10]。循证护理服务应用过程中,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理责任心,完善护理计划,不断提升护理质量,从而降低护患纠纷。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胸痛症状缓解时间、血清心肌酶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存活率94.40%、血管再灌注成功率91.70%高于对照组(77.80%、75.00%),研究组再次住院率11.10%、心力衰竭复发率13.90%低于对照组(33.30%、30.6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92.10±7.20)分高于对照组的(74.20±8.70)分,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与姜雪等的研究相符[10]。可见,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应用循证护理,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预后也能起到有效的改进作用。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的应用不仅能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满足患者需求,也能提高循证护理小组所有成员的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水平,为护理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循证护理应用于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显著,对临床辅助抢救起到重要的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疾病好转率,维持和谐的护患关系,可以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医嘱循证心肌梗死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不合理医嘱分析及对策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