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护理对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0-10-11张艳红伦爱美邓洁梅何子妍
张艳红 伦爱美 郭 里 邓洁梅 何子妍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 肇庆 52600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心脏起搏器在缓慢型心率失常、心肌病、终末期心力衰竭等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是一种解决不可逆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的有效手段[1-2]。起搏器植入作为一种有创治疗方法,在常规术后护理中会要求患者沙袋压迫6~8 h,绝对卧床24 h,对防止伤口出血、电极脱落等情况有一定作用,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便秘、尿潴留、腰酸腿疼的情况,影响其恢复速度[3-5]。所以,寻找一种可以加快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恢复速度的护理方式非常必要。快速康复护理是指在围手术期实施的一种科学临床护理方式,可以在减少并发症的同时提高治疗有效率,多见于有创手术的术后护理[6-8]。本研究将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应用于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中,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男28例、女15例,年龄32~85岁,平均年龄为(69.41±5.57)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1.76±0.38)年。观察组患者,男25例、女18例,年龄3 5~8 4岁,平均年龄为(68.75±4.63)岁;病程7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1.82±0.2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术前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心率<40次/分、心脏超声射血分值≥50%;②具备语言和文字理解能力,可正常进行交流及沟通;③能够独立完成评估问卷;④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运动障碍;②合并精神系统疾病不能配合;③合并术中严重并发症;④肝、肾功能或凝血功能异常。
1.3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心内膜起搏,起搏电极置于右心室室间隔,测试起搏参数满意后,置入脉冲发生器于患者的胸前皮下囊袋中。
1.3.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的常规护理。①术前健康教育:发放“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简介”,通过介绍主治医师和治疗方案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在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病程等基本情况后,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解答,包括手术原因、手术方法、术后恢复及注意事项等,引导患者正确宣泄负面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预防诱发病因。②术后指导:术后予弹力胶布包扎切口,观察其切口情况及生命体征,绝对卧床休息24 h,床上大小便,术侧肢体避免上举动作。③活动指导:离床期间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同时仔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出现异常及时通知主治医师。④出院指导: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包括起搏器的使用年限、频率,外出时防止意外时间发生,必须携带起搏器卡;除此之外,避免靠近高压电、磁场相关场所;出院后,若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需及时呼救,坚持自测脉搏每日2次,节律异常需及时就医。⑤出院随访:出院后1周、1、3、6、12个月需来医院门诊进行复查,记录起搏器的工作情况、伤口恢复情况。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护理。①术后当天:予弹力胶布包扎切口,指导患者进行握拳,即五指用力伸直后再握拳,每次5~10 min,每日2~3次。术后平卧6 h后护士协助坐起后离床活动,起床时尽量避免术侧上臂及肩关节作过度活动。②术后1~2 d:协助患者进行外展运动,患者站立后,双手自然垂于两侧,术侧肢体缓慢侧伸,在健侧肢的协助下至水平位置,然后回收,重复动作,每次5~10 min,每日2~3次。③术后3~5 d:协助患者进行旋臂运动,患者站立后,双手自然垂于两侧,以术侧肩部为旋转轴,手臂由前旋至后,每次10~15 min,每日2~3次。④出院日:观察伤口恢复情况,叮嘱患者继续进行术侧肢体恢复训练。
1.4 观察指标
1.4.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
1.4.2 两组Kolcaba简化舒适状况[9]评分比较 在术后6 h利用Kolcaba舒适度量表评估患者舒适度情况,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环境、社会文化4个维度,每个问题利用1~4分进行评分,量表总分28~112分,分数越高表示舒适度越高。
1.4.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①统计患者术后当天出现腰背酸痛、排尿困难、排便困难、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②对患者通过电话和门诊随访3个月,统计患者电极移位、囊袋感染、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4 护理满意度评分 于患者出院前,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估量表,调查内容共10项,每项分3个层次,满意10分,基本满意8分,不满意6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前后Kolcaba舒适度评分比较 术后6 h,观察组Kolcaba舒适度各部分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当天观察组腰背酸痛、排尿困难、排便困难、尿潴留的并发症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囊袋感染、电极移位的并发症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6.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表2 术后6 h两组Kolcaba舒适度评分比较(分,)
表2 术后6 h两组Kolcaba舒适度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n(%)]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分为(92.61±6.54)分高于对照组(89.76±5.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2,P=0.031)。
3 讨论
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长期卧床会增加其出现要腰背酸痛的情况,而部分患者不习惯卧床排便,导致其出现尿潴留、便秘的情况,会影响患者心理状况及术后恢复情况[10-12]。常规护理策略只针对疾病本身,具有一定局限性,如术后会建议患者的术侧肢体制动,反而不利于患者恢复。
既往研究围绕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的护理方法有过许多讨论,如个体化运动护理可以显著改善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的运动能力;舒适护理可以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门诊小组随访护理可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13-15]。但是,以上研究中的护理方法作用较为单一,不能兼具改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运动能力的作用。快速康复护理路径是指明确患者围手术期可能遇到的问题后,运用科学的方法加速其康复的护理策略,可以改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应激反应发生率和情绪状态,提高患者配合度[16-17]。唐虹[18]认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外科手术的护理过程中有应用潜力,在提高手术疗效及术后护理满意度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作者结合快速康复护理理念、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出入院前、手术后1~5 d、院外随访多个阶段的跟踪护理,强调术后适当进行肢体运动的重要性,避免患者因长期卧床而出现腰酸背痛、排尿及排便困难等。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可能是因为术后至出院前,医护人员每日督促患者进行握拳、伸展、旋臂运动,让患者术后恢复事半功倍,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另外,本研究中术后6 h,观察组患者Kolcaba舒适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可改善起搏器植入患者舒适度,是因为:①护理过程中让患者术后平卧6 h后开始离床活动,减少其卧床时间,增加其生理舒适程度;②加上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让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释放,医患信任度加深,提高其心理、精神、社会方面舒适度[19]。本研究中,比较出院前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者腰背酸痛、排尿困难、排便困难、尿潴留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快速康复护理模式有助于降低患者出院前并发症发生率,是因为护理人员术后6 h帮助患者坐起后离床活动,减少其卧床时间,加上术后运动指导,减少了患者因长期卧床导致的腰背酸痛、排尿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韩晓玲等[20]的研究将早期快速康复综合护理用应用与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说明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改善患者预后有着积极意义,患者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心理状态、运动能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其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