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护理临床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0-10-11任雪飞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4期
关键词:缺血性出院评分

任雪飞

(昌图县中心医院,辽宁 昌图 112500)

缺血性脑卒中属于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可造成患者肢体、吞咽、认知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甚至引发患者心理问题。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出现痴呆,甚至丧失自主生活能力,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每年以8.70%的速度攀升。有报道显示,我国每年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费用在400亿元以上[1]。早在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就通过开展持续护理临床路径来规范护理工作,可显著降低医疗费用。近年来,我国在开展临床路径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及自身护理经验开展持续护理临床路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持续护理临床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标准化护理提供数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昌图县中心医院内科进行治疗的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及纳入标准的105例患者,将2018年每个月科室收治的、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前5位患者设为观察组(55例),第6~10位患者设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男29例,女26例;平均年龄(58.75±11.2 5)岁;伴随疾病:高血压43例,2型糖尿病27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9.15±11.75)岁;伴随疾病:高血压41例,2型糖尿病2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伴随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严格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及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相关标准[2-3]进行诊断。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者;②年龄35~80岁者;③首次发病,或二次发病首次未遗留任何后遗症者;④无影响护理观察的循环、免疫、呼吸等系统疾病与恶性肿瘤者;⑤洼田试验评级≥3级者;⑥患者及直系亲属均自愿同意参与。排除标准:①在院治疗时间少于9 d或长于16 d者;②发病至入院时间超过48 h,或入院24 h内接受过系统治疗者;③需要插管者;④伴有精神障碍及痴呆不能正常交流者。

1.4 方法 两组患者均参考国卫办医函〔2016〕1315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中脑梗死(2016年编号550)的临床路径治疗,最终观察组除外变异患者,共55例,变异率8.33%;对照组共50例,变异率16.67%。两组患者均不在同一病室。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包括入院健康宣教、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遵医嘱开展护理工作,无系统时间限制。观察组首日入院进行健康宣教,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根据评估结果指导患者饮食、肢体摆放;第2~5天进行认知训练,每日2次,并予以早期心理干预,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与床旁活动;第6~9天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并开始吞咽功能训练;第10~15天进行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在护理干预期间,连日收集患者的信息,并对其不良生活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与患者建立微信联系,出院后1个月重点进行康复训练及日常用药指导,出院后2~3个月进行康复指导与用药提醒,并完成相关评估[4]。

1.5 观察指标 ①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两组患者在出院时的治疗效果;转为1~2级为显效,未达到1~2级、较原来上升1级及以上为好转,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②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ale,FMA)评价入院当日、出院当日、出院后1个月及出院后3个月的恢复情况。③出院当日,统计两组患者在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包括满意、较满意、一般、较不满意、不满意。④出院后3个月,统计两种患者的复发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HAMA评分、FMA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HAMA、FMA评分比较 入院当日,两组HAMA、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当日、出院后1个月及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HAMA、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HAMA、FMA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HAMA、FMA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及复发率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3.64%(2/55),对照组为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大力推广临床护理路径,可在降低患者住院费用的同时,通过不断探索标准化护理方案,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护理体系的建设。国内临床护理路径多强调临床医疗的程序化,多围绕用药展开,缺乏护理标准化干预,使得临床护理路径的发展相对滞后[5-6]。但也从现行的临床护理路径中不断汲取经验,逐渐完善护理路径,改变现行临床护理路径变异率偏高的现状。

3.1 设立护理路径的目的与临床意义 当今,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首要面对的问题已经转变为降低残障率,其中肢体与吞咽功能及心理状态为最突出的问题[7-8]。优质护理最终的目的是使患者更快、更早的回归社会,降低家庭负担与复发率,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护理路径中多强调肢体、吞咽、认知功能及心理梳理,突出重点,集中精力开展护理,并在出院前针对主要病因及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入手进行健康宣教,通过离院前建立微信联络方式进行后期指导[9-10]。这种持续性的护理干预改变了过去千篇一律的健康宣教,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此外,常规临床路径患者变异率较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服药不及时、检查不及时,多因沟通不畅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变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通过护理日常指导,每日提醒患者,与患者多交流,可有效改善医患关系,降低变异率[11-12]。

3.2 持续护理路径的优势 在基层医院,通过视频学习及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十分重要。开展早期良肢位摆放及相关康复训练,并配合心理疏导,可明显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为主的心身状态,加之出院后予以持续指导,可促使患者快速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入院当日,两组HAMA、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当日、出院后1个月及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HAMA、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均P<0.05)。

3.3 持续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 标准化的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护理,这是因为其分工明确,后期突出个体化指导,强调针对性;同时,明确各节点护理重点,不同阶段解决不同护理问题,标准化干预可提升护理效率;持续性指导与督促对患者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有效改善医患关系。由此可见,予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护理康复指导十分重要,特别是基层医院康复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通过模块化工作,节点式展开交友式护理,在细节护理中强调个体化差异。

目前,持续护理路径在我国尚未成型,但临床效果十分突出。其能够明确每个阶段的护理重点,并给予导向,通过优化护理结构,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在院变异率及离院复发率,节约远期医疗资源。由此可见,采用持续护理临床路径干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促进患者功能的快速恢复,并改善负性心理,患者的临床满意度较高,从中长期来看可有效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家庭经济负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缺血性出院评分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我给爸爸评分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