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足部痛风性关节炎36例
2020-10-10毛力威高加强
周 丹 毛力威 高加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疼痛性疾病。它常发生在跖趾关节,特别是拇指和脚趾关节和第一跖趾关节。发作时发作部位出现红、肿、热、剧烈疼痛,活动受限,西药主要使用秋水仙碱、别嘌呤醇等药物,疗效尚可接受,但不良作用较大。而近年来有报道采用局部放血结合其他疗法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上取得较好的效果[1,2]。作者通过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按就诊顺序将7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36例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30~75岁,平均(42.5±10.6)岁;病程1~10 d,平均(3.5±1.7) d。对照组34例中,男26例,女8例;年龄30~74岁,平均(40±12.5)岁;病程2~8 d,平均(4.0±1.5) d。经统计学分析,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采用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标准[3]。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提出以下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为跖趾关节、足背突然肿胀发热,常在夜间发作,夜间又轻又重;②血尿酸高于 400 μmol/L。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30~75岁;③均为门诊患者;④自愿加入本试验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年龄在30岁以下或者75岁以上者;②施术部位有皮损患者;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④化脓性关节炎患者;⑤合并有心脑血管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或有精神疾病的患者;⑥同时应用其他药物或进行其他治疗会影响结果判定者。
1.5 中止、剔除标准①未能坚持治疗者;②未能严格按照本治疗方案执行者;③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严重不良反应者;④治疗过程中出现其他并发疾病或者病情恶化者。
1.6 治疗方法
1.6.1 治疗组刺络放血治疗,取穴:选取患者患病关节处青紫或怒张的络脉,或循经刺络。操作:患者取端坐位,双足垂直放地上。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用9号一次性针头点刺法疾刺:一手固定被刺的部位,另一手持针头,露出针尖3~5 mm,对准出痧的部位快速刺入并迅速出针[4],出血量40~60 ml。当出血量达预期量时,用消毒纱布加压止血,防止局部皮肤血肿,然后用75%酒精棉球清理局部的血渍。治疗后,嘱患者在36 h内保持针孔处清洁干燥。每5 d治疗一次。15 d为一个疗程。
1.6.2 对照组急性期给予口服吲哚美辛片,每次25 mg,每日3次。间歇期给予口服别嘌醇,每次 10 mg,每日2次。共治疗15 d。
1.7 观察指标①血清尿酸数值: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抽取早上空腹时的外周血, 采用TOSHIBA 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UA水平。②采用VAS疼痛问卷评估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以此评定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疼痛的缓解程度。VAS疼痛问卷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VAS评分与疼痛程度表
1.8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血尿酸低于 400 μmol/L,半年随访未复发。好转:临床症状、体征消除或关节肿胀改善,疼痛缓解;血尿酸检查较前有所改善。未愈:治疗后的症状、体征及血尿酸数值均无明显的变化。
2 结果
2.1 2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97.22%,对照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1.18%、82.35% 2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数值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数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2组的血清尿酸变化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比较 (例,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皆有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3 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急性无菌性炎症反应,是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尿酸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中结晶形成的。它们大多发生在第一跖趾关节,可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常累及肾脏。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原则是促进尿酸排泄,抑制尿酸合成,但化学药物不良作用大,成本高。
中医学中有许多痛风的记载,历代医家都在讨论。元代朱丹溪的《格致余论》中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致痛,至夜更剧。”《丹溪手镜》中称痛风:“血得热,感寒冒湿不得运行,所以作痛,夜则痛甚……有血虚痰逐经络上下作痛”。所以中医认为,痛风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不节,加之脾肾两虚,导致痰浊瘀血凝滞,风、寒、湿邪气侵袭机体,逼阻于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见肢体、关节处疼痛,即为痛风。根据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中认为,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食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于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热邪可耗伤津液,湿邪又可影响气机运行,瘀血内生[5]。急性发作期多为发热、窘迫、关节剧烈疼痛或游走、局部红肿发热,可见舌苔黄腻、脉弦滑。治疗方法应以清热化瘀、疏通经络为主。《灵枢·经脉》曰:“诸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刺络疗法的作用机理有退热、止痛、消肿等。刺络放血疗法可以使脉络中的恶血充分排出体外,祛腐生新,达到“邪随血出”“痛则不通”的治疗目的,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作用,治疗瘀血内阻型痛证有很好的疗效[6,7]。
现代医学认为:运用刺络放血疗法可以把血管中较高含量的血清尿酸及尿酸盐随血液释放出来,同时,降低血管张力,改善毛细血管阻力,可以促使新鲜的血液流向病灶,改善局部微循环障碍,起到消炎止痛的功效,减少局部炎性刺激,缓解病变关节的症状。
本研究结果表明,刺络放血疗疗法临床见效快,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并且,刺络放血法治疗急性足部痛风性关节炎在治愈率、总有效率、降低血清尿酸、缓解疼痛等方面均优于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