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瘀抗癌汤灌肠联合耳穴贴压对肺癌患者肠道菌群及炎症因子功能的影响

2020-10-10薛莲沈春勤陈超

中医药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化瘀抗癌耳穴

薛莲,沈春勤,陈超

(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200)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不断上升[1]。外科手术切除是阻止癌细胞扩散的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2]。肺癌患者常用化疗治疗,而放化疗对胃肠道副作用很大,有效减轻患者胃肠道反应, 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是肺癌患者恢复的关键。我国传统治疗方法,耳穴贴压法对胃肠道蠕动具有有效的治疗效果[3],改善患者胃肠道症状。化瘀抗癌汤中汤剂中黄芪、白术等益气药及水蛭、川芎等活血化瘀药物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穿透性,促进癌症新生血管退化,延缓癌肿复发或转移,常用于癌症术后患者[4],我们探究对肺癌患者采用化瘀抗癌汤和耳穴贴压法联合治疗,探讨化瘀抗癌汤对患者肠道菌群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就诊于我院收治的98例肺癌患者纳入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龄均在60~70岁之间,平均(58.36±11.47)岁。观察组中,男性32例,女性17例,年龄均在60~70岁之间,平均(56.36±9.72)岁。

1.2 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

符合参考《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5]。纳入标准为:①肺癌经病理一致诊断肺癌患者;②有明确的病理学诊断;③行为状态评分(Karno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50分;④姑息PS (PPS) 量表预计生存期大于1月。

1.3 排除标准

①近2个月内接受抗生素治疗;②服用免疫抑制剂或益生菌制剂;③有消化系统疾病;④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疾病者;⑤患有心脏、肝等脏器功能异常或内分泌系统疾病,或结缔组织疾病,血液疾病。所有病人自愿参与本实验,病人本人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实验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4 研究方法

1.4.1 两组患者基于相同的基础药物治疗及营养治疗

对照组采用化瘀抗癌汤灌肠,观察组采用化瘀抗癌汤灌肠基础上联合耳穴贴压法,药物组成:黄芪45 g,西洋参15 g,白术15 g,桃仁15 g,赤芍15 g,全蝎1条,水蛭1条 ,川芎12 g,牛膝15 g,当归15 g,半边莲30 g,龙葵15 g,甘草9 g[6],每日1剂,水煎400 mL,滤渣后将汤剂浓缩,高温灭菌后分装真空包装袋中,患者每日排便后保留灌肠,每日1次:耳廓消毒后,在神门、交感和皮质、胃、脾下5个穴位贴按压片,镇痛期间患者感觉到明显压痛时加压1次[7]反复搓揉, 患者有酸胀、疼痛感为止, 每个穴位按压30~60 s,2~3次/d,每次耳穴贴压5~10 min。两组患者均给予2周治疗作为1个疗程[8]。

1.4.2 临床基本资料

记录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史等。

1.4.3 肠道菌群及血清学指标测定

于入院第1,14天对患者粪便取样,通过荧光定量PCR(Taqman探针法)进行肠道菌群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小梭菌进行测定。于入院第1天、14天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严格按照试剂盒步骤进行血清炎性因子测定,包括: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AO、D-乳酸、LPS、Occludin、ZO-1的含量;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

对两组患者入院基线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性别、年龄、BMI、高脂血、糖尿病、病理类型及手术方式方面,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4种肠道菌群情况比较

1 d时,两组患者乳酸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小杆菌数目无明显差异(P>0.05), 与对照组相比,14 d后,治疗后的观察组乳酸杆菌高于本组治疗前(t=3.32,P<0.01),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 (t=4.705,P<0.01) ;而肠球菌虽然较治疗前高,但差距无统计学意义(t=0.449,P>0.05)、小梭菌数量低于本组治疗前(t=4.552,P<0.01) 。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4种肠道菌群情况比较(log N/g粪便,

2.3 两组患者肠道黏膜相关分子的含量

两组患者治疗前肠道菌群数目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相比,14 d后,治疗后的DAO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t=17.44 ,P<0.01),D-乳酸数量低于本组治疗前 (t=3.25,P<0.01) ;LPS数量较治疗前下降差距有统计学意义(t=2.938,P<0.05)、Zo-1数量低于本组治疗前 (t=4.899,P<0.01) 。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肠道黏膜相关分子的含量

2.4 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炎性因子情况

1 d时,两组患者四种炎症因子(IL-1、IL-6、IL-10、TNF-α)含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14 d后,对照组与治疗组中IL-1、IL-6、IL-10、TNF-α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水平(P<0.05), 对照组经治疗后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后, IL-1较前下降(P=0.045)、IL-6较治疗前下降(P=0.017)、IL-10较治疗前下降(P=0.025)、TNF-α较治疗前下降(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

3 讨论

目前肺癌在肿瘤里的发病率高,且前期多用手术方法治疗[9]。肺癌术后常常采用辅助放疗及化疗等方式继续治疗。然而化疗大多会引起较严重胃肠道反应, 患者坚持度较差,导致治疗中断[10]。

针对肺癌化疗患者气虚血瘀之病理现象,我们参照化瘀抗癌汤方子[6],运用保留灌肠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研究。黄芪、白术等益气药及水蛭、川芎等活血化瘀药物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穿透性,促进癌症新生血管退化,延缓癌症复发或转移[4],常常用于肺癌患者术后后期维持治疗。中医认为化疗药物损伤人体正气, 导致脾胃虚弱, 水湿内停, 引起中焦气化失常, 导致胃气上逆[11]。对穴位本身及穴位周围皮肤、肌肉、血管、神经的刺激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穴位所在的经络刺激了相应的脏腑,如:通过刺激梁丘、天枢、足三里、丰隆、上巨虚、下巨虚等穴位影响脾胃,通过刺激三阴交、阴陵泉、脾俞等穴位影响脾脾[11]。并且刺激有关耳穴后,机体的防御机能中多种免疫因素可得到广泛地调动,如谷光甘肽、黏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T淋巴球蛋白增高,从而提高了机体的免疫机能[12]。因此,耳穴贴压对于改善机体免疫,提升胃肠道功能是明确的,而化瘀抗癌汤保留灌肠联合耳穴贴压法疗效是否更佳,是我们实验探究的主要目的。

肠道菌群的平衡与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密切相关, 肠黏膜屏障的组成包括由肠道优势菌群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结合所形成的生物屏障以及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所形成的机械屏障[13]。我们的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经过14 d治疗后,优势肠道菌例如双歧杆菌、乳酸菌较前明显增加,而致病菌肠球菌较治疗前虽未明显减少,但是数目较前下降,小杆菌较前明显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化瘀抗癌汤联合耳贴压穴法可增加肠道的天然屏障,对胃肠道有保护作用。而在观察组患者推测其原因可能是,DAO是肠黏膜上皮细胞内的代谢酶, 受损的肠道细胞会增加DAO的释放[14],LPS及D-乳酸代表肠道黏膜的完整性,血清中LPS、D-乳酸与黏膜屏障的破坏有关[15-16],Zo-1与肠道细胞密切相关[17-18],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14 d后,LPS、D-乳酸、Zo-1的含量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说明了化瘀抗癌汤联合耳贴压穴法对胃黏膜屏障也有保护作用。同时通过对炎症因子的研究,我们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TNF-α较治疗前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仅如此,IL-1、IL-6、IL-10在与治疗前对比时,数目都有所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化瘀抗癌汤联合耳贴压穴法更为有效地减少炎性因子释放、抑制病程中的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 化瘀抗癌汤灌肠联合耳穴贴压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改善明显,且化瘀抗癌汤增强了耳穴贴压对肠道功能的改善作用。

猜你喜欢

化瘀抗癌耳穴
Huoxue Jiedu Huayu recipe (活血解毒化瘀方) alleviates contralateral renal fibrosis in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rats by inhibi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crophages to myofibroblast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Fuzheng Kang' ai decoction (扶正抗癌方)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invasion by modulating mir-21-5p/human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in lung cancer cells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抗癌之窗快乐摄影
三十年跑成抗癌明星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抗癌新闻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