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能型大学开放教学形态研究

2020-10-10宋平平陈琳菲孙晓雷

铜陵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务技能型学习者

宋平平 娄 洁 陈琳菲 孙晓雷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241003)

一、背景与问题

教育部提出,要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提升全民受教育水平;探索学分银行运行机制,做好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试点工作,目前国家开放大学和各省开放大学已展开积极探索。教育部要求实施产教融合技能型大学建设项目,同步推进项目建设和转型改革,切实把办学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两方面的目标给技能型大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学校需充分利用丰富的各类资源,服务终身教育,主动拥抱,并创新教育供给侧服务,为提高国民教育素养、能力水平做出贡献。

终身教育的生源对象是社会生源,因此入学门槛较低;但同时又要保证教育质量,应推进“宽进严出”的人才培养改革。要真正实现高质量继续教育,需针对不同生源特点,分类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弹性学制和灵活多元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组织和考核评价。在机制服务保障方面有两个选择,一是学校重新设计一套体系,另建一套管理服务系统;二是统筹在校生及社会招生的各类教学及业务需求,探索设计一套开放包容的体系机制,既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又能统一管理服务。我们认为高校应探索开放体系设计,构建开放教学形态。

二、开放的教育教学形态设计

技能型大学肩负着为社会、企业培养技能人才和不断提高就业者技能水平的重任,学校要为学习者提供职业技能教学服务,我们认为高校可根据社会招生、终身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尊重ODL(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开放远程学习)发展趋势与规律,依托信息技术,在现有全日制生源人才培养框架与机制基础上,从长远发展角度,完善优化各模块,提升系统的扩展性、灵活度,建立面向各类学习者的开放教育教学形态,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支撑,也为全日制学生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探索;同时为更多的服务提供商明确方向与机制,从而构建新时代开放包容的高校教育形态。

与培训机构、线上教育公司和开放大学比较,技能型大学是资源和教学经验的富集地。学校拥有丰富的物理资源、师资资源、电子资源、企业资源、社会资源,开放的教育教学形态应能支撑各类资源对学习者的服务。学校通过开放的教育形态设计,整合各类资源为在校生、社会招生、终身学习者服务,还可扩展到校企合作企业、社会优秀师资等资源。在目前的专业培养基础上,最终可实现学习者的自主选择课程学习,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并促进优质资源的建设发展。高校开放教育形态服务框图如图1所示。

开放的教育形态通过机制与平台这一纽带将学习者与资源联系起来,建立灵活、开放的教学形态,实现各类学习者的全过程服务管理;在开放教育形态全局性框架基础上,开放教学形态聚焦教务和教学等核心问题。我们可通过两方面设计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大教务和大教学平台要完全融入学校信息化大平台,并解决与校内、校外其它系统的衔接问题,疏通并促进所有系统的开放,真正实现整体架构设计、统一服务、统一数据中心。开放教学形态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二是大教务平台和大教学平台自身的业务要灵活、开放,二者之间要数据融合,教务平台可实现多教学平台包容。教务和教学平台关系图如图3所示。

图1 高校开放教育形态服务框图

图2 开放教学形态系统框图

图3 教务和教学平台关系图

开放教学形态整体设计应遵循系统性、开放性、个性化、模块化四个原则。系统性要求构建整体框架设计,明确各环节、各模块的业务需求及模块间的衔接,考虑与其它业务系统的接口。因为学习者的差异化,要推进一人一案的教务管理改革,并实现教务管理与教学过程管理的无缝融合;在与后端平台校企合作系统、教育主管部门系统、人社部门系统等对接后,可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更好地服务企业、社会,达成学习者、企业、政府多方共赢。

开放性要求平台系统能服务各种类型的主体,既包括在校学生,也包括社会生源,甚至是其它特定技能、课程学习者,以及类似疫情期间的线上学习需求等,并且便于扩展。个性化、模块化是在系统性、开放性设计原则下实施的具体策略,通过模块化设计,自由定制、组合,满足学习者、教师个性化需求。

三、开放教学形态实现

(一)完善大教务平台

学校可构建完善开放、统一、面向所有学习者的大教务平台,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尊重学习者需求和个体化差异,统一合理调配师资、基础设施资源,组织安排好教学活动,严格管理,并为师生提供各类信息化服务。大教务管理平台决策与设计需考虑三方面问题。

1.教务平台是学校重要的数据源,如果新增面向社会招生的教务系统,不仅可能因为业务分割造成资源调配的冲突,还会加大最终数据整合的难度,最终不利于学校统一管理和数据统计分析,因此选择构建服务各类学习者的统一教务管理平台。

2.现在的教务系统都基于学分制管理,基于学生个体差异、个性化需求,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管理服务机制;不论是理念还是机制流程都与社会招生培养有共性。通过将现行的教务管理系统改进完善,增加招生类型或学习者类型,加大不同类型学生排课、选课的流程定制灵活度,由基于专业、班级的学年、学分制管理向面向学习者的一人一案的服务管理过渡,满足终身学习者选一门或几门技能课程的需求。教务平台应能在原有全日制学生按时排课的基础上增加社会招生按普通专业班级(满足开班人数)实时排课,或插班到其它班级排课。针对插班业务需求教务平台可建学籍班、教学班两个字段,插班学生的成绩回归学籍班或个体。如果社会招生因为工作等原因无法按全日制学生课表现场上课,教师可借助大教学平台,提供在线课程供给,教务平台核心业务分流图如图4所示。

图4 教务平台核心业务分流图

3.包容、开放、可扩展的大教务平台既可实现,也是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灵活的框架设计可以应对未来各种类型个性化学习者需求,同时减少业务的复杂度,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它前端与招生系统对接,后端与大教学平台无缝对接,服务、数据完全融入智慧校园。

(二)建设大教学平台

很多学校都经历了或正在经历传统课堂—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室的发展,改善了一线教学环境,但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学平台反而被忽视或未被纳入整体设计。黄荣怀等认为教育要解决好“学什么”、“怎么学”、“在哪学”、“学怎样”这四个基本问题[1],基于此,大教学平台的设计从全局角度要考虑三方面问题。一是开放的教学平台应采取云服务、混合部署架构,支持校本数据对接、移动学习,能保证大并发、可靠运行服务。线上教学的轻资源存于云端教学平台,重资源(包括录播资源)可存于本地,通过链接访问。二是为了减少接口工作的复杂度,更统一高效的统计分析数据,教学平台应尽量集中统一。三是教学平台应能基于不同的教学环境,可能在教室,也可能居家,统筹线上学习、线下学习需求,满足传统教学、混合教学、完全在线教学的个性化定制需求。

从功能角度,开放的教学平台需要回答好或者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师生联系、学习环境、信息服务[2]。根据劳里劳德教育理论,教学的精髓就是对话,在技术平台上围绕教育基本问题,引入对话框架思维,吸取部分精品课程、资源库等使用率低的经验教训,从学习者的角度设计好平台各种形式的对话框架[3]。

1.平台在解决“学什么”即学习资源的问题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也决定了线上教学、混合教学是未来教育的必然趋势。一方面教师可将本课程教学的优质资源,包括各类文档、视频、习题、链接等推送给学习者,包括外校的、不同内容提供商的;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领导者,应能完全驾驭最新、最优质的资源。平台应解决不同内容提供商资源调用的问题,学校、社会可推动确立教学平台与教学资源服务商的开放、合作、协调机制。同时黑板(白板)板书、课堂语音也是一种宝贵的电子资源,尤其是对一些理工类学科、课程,也是很多教师的功能诉求,是学生跟随学习的重要途径。

2.解决好“怎么学”是开放教学平台的关键,最终要能实现学习方式与师生联系的统一。仅仅靠学生自学远远不够,部分优质MOOC、公开课课程结课率非常低能反映其中问题。充分考虑不同教师对师生互动度的个性化需求,互动度可轻可重、自由定制。此外,平台还应设计解决好异地学习的全功能场景,各类文档(包括PPT)、板书、各类资源及操作演示、教师实时音视频均能轻松呈现给学习者,同时学习者的音视频可被教师实时查看,开启实时互动对话讨论,提升教学的即时性和教师的临场感[4]。

3.平台的开放性已让“在哪学”不是问题,学习环境完全开放,在教室或异地均能实现,学生只需手机等基本移动智能终端。但为了满足开放的教学平台互动设计,在教师端或教室端应配备智能黑板、白板(手写笔)、音视频设备等基础环境,从而实现师生音视频级的交流互动及资源保存回放。

4.信息服务包括服务学习者、服务教师、服务学校。教学平台应完全融入学校信息化大平台,全面支撑学生、教师各类业务线上办理,线上服务、统一的数据标准、统一的接口、教学大平台的数据为师生实时了解教学状态提供可能,一方面基于云服务的教学平台基础数据要与学校智慧校园基础数据打通,同时教师服务模块设计应能实现从开课到过程管理、成绩输出的全过程管理,老师的工具选择权、自主裁量权加上系统的自动统计计算都为老师创造价值。

5.“学怎样”要解决教学评价及教育有效性问题,可从三方面设计建设此模块设计。一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因为学生所有的过程数据已被记录,平台支持教师自由选取相关要素、建立成绩规则,最终生成学生的成绩,并能实现与大教务平台的无缝对接或便捷导入。二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将这部分功能设计到大教务平台教学质量监控模块,统筹督导、同行、学生三方面评价意见,建立多维评价模型,并可溯源教学过程数据,科学客观得出教师评价。三是学校对整体教学情况的掌控与分析,为教学质量监测和教学政策制定提供量化数据维度的支撑。综上分析,教学平台功能导图如图5所示。

为了更深入研究教学平台的建设开发,教学设计非常必要。开放教学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者时,须在认知、情感、社会三个维度增强融合,促进参与式学习、投入型学习[5]。特别的,社会招生和终身学习者在认知和社会两个维度差异可能巨大,做好这两个维度的促进工作至关重要。

图5 教学平台功能导图

四、保障与挑战

新时代呼唤技能型大学开放的教育形态,开放的教学形态建设需要在正确方向指引下,不断深入理论研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不断探索前行。学校在推进过程中要围绕三个方面的问题与挑战,着力做好应对与保障工作。

(一)机制保障

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们一直想努力实现以低成本提供高质量、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但在传统全日制教学“规模”、“质量”、“成本”这个矢量三角图中[6],无法做到做好一个事项又不影响另外两个。而开放的教学形态借助技术平台支持,使“规模”、“质量”、“成本”这个铁三角更具灵活性,使得优质教育能以低成本得到扩大,可以被延伸和广泛传播,实现更大的规模、更高的质量和更低的成本。开放教育教学形态下的高校也可被视为一种开放大学,甚至兼具教育培训企业角色;针对各类型社会招生、终身学习者需求,学校需要建立优质资源促进建设机制、线上教学或混合教学促进机制,创新知识包装、组合服务。

(二)技术服务

首先学校须正确理解教育和技术的关系,组织专业团队参与设计、建设、推进、优化,能达成对技术服务商的引领。最终学校建设必要的信息化环境,为师生提供线上教学所需要的设备、平台及虚拟校园服务。其次,学校应为全体师生提供咨询、培训服务,实时解决师生困惑。

(三)文化保障

全体教师在机制促进和平台支撑下,不断融入并投身到开放的教育教学形态实践,革故鼎新,不断深入研究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成效,增强学习者的获得感,学校逐渐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增值“的文化自觉,勇敢面对技能型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新问题、新挑战。

五、结语

部分学校多年来努力建设的网络教学平台未能在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活动中发挥支撑作用,实际上在终身教育背景下,远程教学、异地教学、灵活教学、线上教学需求早已提出;同时社会招生的管理服务又是各高校的现实需求。我们认为技能型大学需兼顾在校生、社会招生、终身学习者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推进大教务平台的改革,推进大教务平台与大教学平台的融合,推进大教学平台的开放,做好顶层设计并着力解决其中的关键问题,构建开放教学形态,实现统一服务管理,创新推进技能型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

猜你喜欢

教务技能型学习者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与优化研究
教务排课对高等院校教学运行的作用分析
供给侧改革驱动下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措施分析
新时代高职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浅析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创新探讨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