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文素质教育的高校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建设
——以安徽省高校图书馆为例

2020-10-10方孝玲

铜陵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人文学科古籍人文

方孝玲

(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

一、引言

古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馆藏文献,也是高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古籍属于非再生性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数量上将会不断减少。如何更好地保护并利用好古籍文献,古籍数字化的发展为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带来了契机。古籍数字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古籍文献中的语言文字或图形符号进行加工处理,制成电子数据形式,以光盘或网络介质形式进行传播[1]。古籍数字资源的开发不仅可以对古籍进行再生性保护,更是促进了古籍的开发与利用。随着文献信息载体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数字阅读率持续上升,数字阅读逐渐成为阅读的一种主要方式,古籍数字资源相较于传统纸质文献具有易于存储、快速检索和交互流通的优势,自然成为人们阅读和研究古籍的主要图书资源,因此,高校图书馆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极大地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求,推进人文素质教育。高校图书馆如何根据人文素质教育目标,优化古籍数字资源配制,进行古籍数字资源建设,笔者以安徽省高校图书馆为例,对面向人文素质教育的古籍数字资源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就存在的问题及需采取的策略试作探讨。

二、高校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一)高校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服务人文学科建设

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存储中心、知识交流中心,担负着服务学科建设的职能。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服务于高校人文学科建设,特别是设有古代文学、历史、考古等学科的高校,古籍数字资源是必不可少的图书资源保障。

(二)高校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服务人文学科教学与科研

图书馆是教学和科研的图书资源服务保障机构。图书馆根据学科和专业设置,加强图书资源建设。丰富的古籍数字资源是人文学科教学和科研的坚实保障,图书馆应根据人文学科教学和科研需求,购建相应的古籍数据库,做好宣传推介和咨询服务,为师生课程教学和课题研究提供资源保障和服务。

(三)高校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

古籍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不竭源泉。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古籍是不可再生资源,纸质文献使用不方便且容易磨损,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古籍数字化的转型,特别是大数据、互联网、云存储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古籍数字化由最基本的文献阅读和检索,向古籍整理的知识化服务的进程。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快速推进,许多高校拥有丰富的古籍数字资源,古籍数字资源也成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

三、高校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建设现状

(一)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单位分布情况

笔者采用网站浏览、电话访问和QQ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对安徽省本科高校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共有14所高校图书馆建有古籍数据库(详见下表)。

安徽省高校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建设情况一览表

全省共39所本科高校,其中14所高校拥有古籍数字资源占比35.9%。具体分布情况如下:综合类院校4所,理工类院校1所,医药类院校2所,师范类院校7所。其中以师范类院校古籍数据库拥有率最高,达到87.5%;其次是综合类院校,为57.1%;医药类院校为50%;理工类院校为7.1%。从古籍数据库拥有绝对数量来看,安徽大学最多,总共10个;其次是安徽师范大学,有8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个;滁州学院、淮北师范大学分别为2个;其他9所高校皆为1个。

(二)古籍数字资源建设方式

从古籍数字资源建设方式来看,多数采用引进古籍数据库产品方式。高校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建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引进古籍数字产品,另一种是高校自建古籍数据库。安徽省14所高校图书馆共建有古籍数据库35个,其中以引进方式建设的数据库29个,占总数的83%;以自建方式建设的数据库6个,占总数的17%。全省仅安徽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两所高校自建有古籍数据库,且自建的数据库全部为馆藏古籍数据库。从公共图书馆和科研机构引进的数据库4个,分别是国家图书馆开发的《中华再造善本》和《中华古籍资源库》、上海图书馆开发的《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开发的《中国金石总录》,占引进数据库总数的14%;其余均为从国内古籍数字化企业引进的古籍数据库,如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中国古籍基本库》《中国方志库》,北京书同文电脑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古籍数据库》《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北京时代瀚堂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瀚堂典藏古籍数据库》,北京瀚海博雅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鼎秀古籍全文检索平台》,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中国地方志数据库》等,占引进数据库总数的86%。

(三)所建古籍数字资源类型

从所建古籍数字资源类型来看,全文数据库占大多数。在全省高校图书馆所建的35个古籍数据库中,全文数据库32个,占总数的91%;书目数据库3个,占总数的9%。书目数据库均为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其中2个为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1个为特色古籍书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普通古籍数据库,如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的《中国古籍基本库》、北京时代瀚堂科技有限公司的《瀚堂典藏古籍数据库》、北京瀚海博雅科技有限公司的《鼎秀古籍全文检索平台》等;第二类是近代期刊数据库,如上海图书馆的《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北京尚品大成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的《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等;第三类是古地方志数据库,如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的《中国方志库》、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地方志数据库》等;第四类是古代金石类文献数据库,如北京书同文电脑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的《中国金石总录》等。

(四)所建古籍数字资源功能

从所建古籍数字资源功能来看,引进的数据库功能强大,自建数据库功能相对单一。引进的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包括哲学库、史地库、文艺库、综合库等四个子库,20大类,收录了1万种自先秦至民国历代典籍;在检索方面,提供了分类检索、条目检索、全文检索和高级检索4条检索路径,并提供模糊匹配;可以繁体字与简体字进行转换;所有古籍均配有原版图像,可将全文版和图像版同屏比较;自带常用字典,可查询所收录典籍中常用字的发音和释义;版式设置中可切换横排和竖排排版;可实现校勘、标注、分类、编辑、下载、打印等全电子化作业。《瀚堂典藏》数据库包括14个子库,收录了自先秦至民国的文献约10190种,文字总量超过15亿字,检索模式有绝对精准、精准模式、模糊模式三种,可以将内容与原版进行对比查看,能自动排版为横排,每周对数据更新校勘等[3]。自建的数据库,如安徽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自建的馆藏古籍数据库,因局限于本馆藏书,所以内容相对单一,功能与《瀚堂典藏》等大型古籍数据库也无法相比。

四、基于人文素质教育的高校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安徽省高校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在古籍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需求来看,还存在着差距。

(一)基于人文学科建设目标,高校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不足

全省39所本科高校中,只有14所高校图书馆建有古籍数字资源,占本科总数的36%,而且各高校现有的古籍数字资源也是参差不齐,一些高校拥有古籍数据库种类较多,且数据库功能强大,可以有效地支撑学科发展,如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但有的高校虽然拥有古籍数字资源,但古籍数据库种类单一,与学科发展不匹配。另外其他25所高校虽设有人文学科,但图书馆却没有古籍数字资源,在学科建设保障方面存在着差距。

(二)基于人文素质教育需要,高校图书馆特色古籍数字资源较少

特色古籍资源是一所高校的特色文化标签,同时也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安徽省部分高校拥有丰富的古籍藏书,如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等高校古籍藏书丰富且特色鲜明,由于条件限制,许多有价值的古籍目前没有进行数字化,自建古籍数字资源较少,全省仅安徽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2所高校自建了古籍数据库,其他一些高校虽有相当数量的特色古籍藏书,但并未将其数字化。另外,高校自建的数据库多为馆藏书目数据库,只有少数全文数据库,内容和功能相对单一,因此,特色古籍资源的传播和利用受到了很大限制,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支持也极为有限。

(三)基于人文学科教学需求,高校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支持力度不强

全省39所本科高校都设有人文学科,从图书文献资料保障来说,应具有各类文科文献资源,古籍数字文献资源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类资源。古籍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承载,是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资源,更是教师教学设计必备的参考文献,从全省高校古籍数字资源建设情况来看,许多高校现有古籍数字资源对人文学科教学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

(四)基于网络资源利用效益,高校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共享程度不高

没有统一规划和指导,也没有统一发布平台,这也是目前高校古籍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各高校自建的古籍数字资源和购买的古籍数据库多是局域网发布。虽然一些高校拥有相当数量的古籍数字资源,但读者能够利用的却不多。多数高校古籍书目数据库对外开放,但是大部分图像版图文版数字化产品往往只能在馆阅览,不能通过互联网阅读检索,用户使用极为不便,共享程度远远不够。古籍数字化资源引进方面,由于观念和利益均衡等原因,出现了资源重复购置、资源配置不科学等现象。

五、面向人文素质教育的高校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建设策略

(一)转变图书资源建设观念,服务人文学科发展

传统图书馆工作是“资源决定服务、服务决定需求”,在知识管理新环境下,图书馆工作逐渐转变为“需求决定服务、服务决定资源”,即根据用户需求确定服务内容[4]。图书馆应以人文学科发展为主线,加强古籍数字资源建设,优化古籍数字资源结构,丰富古籍数字资源,充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科服务对象的信息需求,为学科发展提供支撑。

(二)加强古籍数字资源建设,服务人文学科教学

古籍数字资源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学科教学需求,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力度:一方面可以争取地方政府配套的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资金;另一方面应自身加大投入,图书馆应加强与校内单位、省内外企业合作,合作共建古籍数据库。还可以通过集团购买、联合采购、购买网络服务、利用免费资源等方式,以尽可能少的资金建设更多的数字资源。另外,也可尝试借鉴外省市所采取的有偿服务方法,创设系统保障资金;或各馆分摊数据库更新、维护的费用;或引入市场机制,对自建数据库及自行整合的免费数字资源采取有偿服务等等。

(三)合作共建古籍数字特色资源,支持人文素质教育

为丰富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在自建特色古籍数据库方面,高校图书馆之间应按照国家古籍数字化政策,在省级古籍规划领导机构统一领导下,结合本单位地域特色和馆藏优势古籍收藏情况,分工协作,充分开发古籍特色藏品,进行古籍数字化工作。在古籍数据库引进购置方面,高校之间可通过协商,由某一所高校图书馆牵头,以组团联采、各校分别付费的方式进行[5]。

(四)实现古籍数字资源互联共享,扩大资源利用效益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以信息共享为核心,是未来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工作的发展方向。古籍数字资源建设的方向是以行业和区域联盟为主体来共同开发共享型的数据库。古籍数字资源建设需要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实现数字化古籍的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浪费。可以借鉴安徽省数字资源建设经验,选择一至两种古籍数据库由省教育厅出资购买,在一些实力强的高校建设镜像站点以实现全省共享。也可建立高校古籍数字资源建设联盟,成员单位选择具有显著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的古籍资源,进行特色数据库开发,采用统一标准、统一软件平台,实现跨数据库的全文信息检索,免费向成员馆提供各自的数字资源,实现安徽高校古籍数字化资源共享。各信息服务系统相互融合,建立在全省高校范围内可以共享的古籍信息服务平台,为省内高校师生提供古籍信息导航,实现统一检索和跨库检索,进一步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流动,实现广泛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六、结语

总之,高校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应面向人文学科建设、面向人文学科教学、面向人文素质教育,根据高校自身实际情况来定位其发展方向和路径,走因校制宜、共建共享的道路。以单位馆藏优势资源和特色资源数字化为基础,积极拓展社会资源,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合理配置,最大程度发挥古籍数字资源的有效作用,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服务。

猜你喜欢

人文学科古籍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别再这样为人文学科辩护了
我是古籍修复师
再论哲学人学的学术性质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