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10-10葛凯杰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危重症胃肠功能胃肠道

葛凯杰,孟 佳,陈 建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许昌 461000)

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重症患者因各种因素可致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继发严重的营养不良、重症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1]。及时介入、干预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及疾病的转归。在急危重症患者中,常规的胃肠道管理主要包括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物、灌肠、导泻等措施,但往往效果不佳。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许昌市中心医院ICU收治的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分级及诊断标准[2],通过新型“水针技术”融合中医针刺技术与西药药理作用,促进胃肠功能障碍恢复,探讨其对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胃肠道管理策略,临床效果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ICU于2018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6例,女64例,年龄51~70岁,平均(67.06±1.97)岁。纳入标准:年龄>18周岁,AGI评分1级以上,住院时间≥72 h,入住ICU 48 h内出现腹胀、便秘等胃肠功能障碍,无消化道出血、穿孔、机械性肠梗阻等。排除标准:剔除对新斯的明药物成分过敏者,癫痫、心绞痛、室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哮喘者。或因手术、转院、出院或其他原因导致试验提前终止者。本研究经许昌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审理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纯针刺足三里组(A组)44例、单纯肌注新斯的明组(B组)51例、新斯的明穴位注射足三里组(C组)55例。患者在治疗前均先行AGI分级、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Ⅱ,APACHEⅡ)评分及监测腹内压。AGI分级包括:Ⅰ级,存在胃肠道功能障碍和衰竭的风险;Ⅱ级,胃肠功能障碍;Ⅲ级,胃肠功能衰竭;Ⅳ级,胃肠功能衰竭伴有远隔器官功能障碍。

1.2.2 治疗方法 在常规治疗原发病及胃肠道管理的基础上,A组选用1.5寸普通针刺针(华佗牌)行足三里穴位注射。具体方法:患者取仰卧体位,双下肢屈膝与床成直角,术者站立弯腰,同侧手虎口围住髌骨外缘,其余四肢向下,中指指尖处即为足三里穴位,对穴位局部进行消毒后,术者左手固定穴位皮肤,右手持针垂直刺入穴位2.1~2.5 cm,然后轻轻上下提插,拔针后轻揉按压注射部位5~10 s,用同样的方法行另一侧足三里穴位注射。B组选用1 mg新斯的明(河南省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03051)行单纯肌肉注射。C组按A组的方法定位足三里,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2 mL)抽取新斯的明注射液0.5 mg(1 mL)行双侧足三里注射,患者局部有胀、酸、麻感觉时回抽无回血将新斯的明注射液缓慢注入后即拔针。

1.2.3 监测指标 观察首次出现肠鸣音时间、首次排气或排便时间、治疗后24 h腹内压变化、AGI分级变化等指标,并监测有无药疹、恶心、呕吐、腹泻、流泪、共济失调、心率减慢、心脏停搏等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3组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多重检验(LSD-t);3组计数资料的比较Pearson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3组患者的年龄,治疗前的肠鸣音、APACHEⅡ评分、腹内压、AGI分级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3组的原发病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6,P=0.999),见表1~2。

表1 3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表1 3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AGI分级及原发病情况比较(n,%)

2.2 3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后3组患者肠鸣音、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肠鸣音以C组最高,其次为B组和A组;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C组均早于A组及B组,B组早于A组。治疗后24 h腹内压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腹内压下降较显著,明显低于A组和B组。治疗24 h后3组的AGI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55,P<0.05),见表3~4。A组未出现不良反应,C组心率减慢3例。

表3 3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性分析()

表3 3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性分析()

注:与C组比较,△P<0.05;与A组比较,*P<0.05。

表4 3组患者治疗后AGI分级差异性分析(n,%)

3 讨论

ICU危重症患者AGI发生率高,且AGI分级与患者预后指标存在相关性[3]。胃肠道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启动器官,胃肠功能紊乱或障碍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及早诊断、及时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4]。新型“水针技术疗法”又称“穴位注射疗法”,融合了中医针刺治疗时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及药物干预时的药理作用。新斯的明针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的水解受到抑制,延长其作用时间及效果,从而发挥促进胃肠道平滑肌收缩,促进胃肠道蠕动[5],促进患者排气排便的作用。既往研究[6]表明单纯应用足三里针刺或单纯肌注新斯的明针在治疗尿潴留、呃逆等方面有明确疗效。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维生素B1、联合芒硝等治疗在术后腹胀中效果明显[7-8],但目前关于重症的研究大多停留在重症胰腺炎、脓毒症等导致的肠梗阻或肠麻痹[9-10]及各类术后的胃肠道功能不全,对于ICU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仍不足。

ICU危重患者AGI发生率较高,其病死率与AGI分级呈正相关,对预后有预测价值。本研究基于AGI分级将中医针灸针刺技术与西医药物药理作用相融合,不仅比较了单纯针刺足三里与新斯的明针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效果,还探讨了新斯的明穴位注射足三里与普通肌注的疗效,试图寻找合适的用药剂量及用药部位。结果表明新斯的明针穴位注射足三里临床效果优于单纯的足三里穴位注射及新斯的明针肌肉注射,而新斯的明针肌肉注射临床效果又优于单纯的足三里穴位注射。应新斯的明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心率一过性减慢,且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其他不良反应少见。另外,新斯的明针每次总剂量1 mg时不良反应最少,提示治疗胃肠功能障碍时选用1 mg新斯的明针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效果较明显,但高龄患者需警惕心率减慢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中医穴位针刺技术与西医相结合应用于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效果较明显,减少了住院时间及费用。

猜你喜欢

危重症胃肠功能胃肠道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实施效果研究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酶可提高家禽的胃肠道完整性和生产性能
胃肠道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加速康复外科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临床应用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措施对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