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当代意义评述
2020-10-09罗晶晶
罗晶晶
关键词:伯恩斯坦;修正主义;当代意义
爱德华·伯恩斯坦是德国社会民主主义理论家和政治家,本人受过高等教育,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成员,也是修正主义思想的“开山鼻祖”。他早期信奉马克思主义,但在面对各种思潮以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他没有坚持立场,对于社会主义,他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修正,提出了自己系列的想法。在1895年恩格斯离世后,他公然地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修正挑战,其中,他于1899年所作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就体现了他的系列修正主义思想,在该书中他提出了一整套修正主义思想体系,成了他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修正的代表作,同时也标志了伯恩斯坦修正主义思想体系正式诞生面世。在新时期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对伯恩斯坦修正主义进行正确地研究解读,为新时代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伯恩斯坦修正主义产生背景
自普法战争普鲁士完成国家统一即德意志第二帝国宣告建立后,德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综合国力空前强大起来。并且在十九世纪末期,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超越英国和法国位居欧洲第一。在此时期德国的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由于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使得众多的中产阶级和小生产者破产而不得不加入无产阶级队伍中。这些小生产者虽然加入工人运动的队伍,其意志是不坚定的,他们的内心极其想要恢复其经济地位,想要在资本垄断中保住自身利益,他们并不想要通过革命的手段消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因此他们所希望的是通过与资产阶级的妥协来改变现状。与此同时,当时一大批不彻底的知识分子也加入了工人运动,这些人并没有从本质上接受马克思主义,所以在工人阶级中散播了危害甚远的资产阶级思想,削减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阶级群众里的影响与地位。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的失败表明了资本主义上升阶段达到其顶峰的同时也说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尚未成熟,因此就给欧洲工人运动一种需要进入未来革命的和平直入准备阶段的暗示,让工人阶级误以为社会的阶级矛盾在日渐缓和,通过革命解放自身的方式似乎大可不必。
伯恩斯坦修正主义主要内容体系
否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方法
坚持伦理的社会主义观点。伯恩斯坦首先否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方法,主张伦理因素应该代替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伯恩斯坦在他1898年发表的《社会主义中的现实因素和空论因素》文章的序言中,公开高喊要“回到康德去!”列宁指出:“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使二者妥协,使各种相互对立的哲学派别结合在一个体系中。”[1]“当康德承认我们以外的某种东西、某种自在之物和我们表象相符合的時候,他是唯物主义者;康德宣称这个自在之物是不可认积的、超验的、彼岸的时候,他是唯心主义者。”[2]而新康德派不遗余力地去恢复巩固康德哲学里存留的唯心主义,以求将科学和康德的唯心主义哲学相调和而混为一谈。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不应该是唯物论而应该是伦理学,伯恩斯坦就对新康德主义加以利用,进而攻击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伯恩斯坦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二者过多强调了经济基础在政治上层建筑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忽略了一些非经济因素的作用。伯恩施坦在其《社会主义中的现实因素和空论因素》一文中提到,“马克思社会主义所假定的利益,从一开始就具有了一种社会的或伦理的因素,在相当程度上不但是理智上的利益,而且是道德上的利益,因而它也固有一种道德意义的观念性。”[3]因此在伯恩斯坦看来道德是能够作为替代经济因素而实现社会主义的一种重要动力。
提倡折衷精神。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和修正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该思想体系一方面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另一方面也有资产阶级思想的缩影,伯恩斯坦本人也是站在马克思主义和资本主义中间以求调和二者,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该思想体系带有较为浓厚的折衷主义色彩。关于折衷主义,伯恩斯坦认为正确去借鉴吸收利用资本主义要比完全彻底地反对它更有效果。伯恩斯坦关于如何对待“卡特尔”和“托拉斯”的态度就可以明确地体现这点,他提到“我认为,从工人的立场看来,始终把‘卡特尔'和‘托拉斯'的能力放在心上,比去预言它们的‘无能更为重要的多。”[4]另外伯恩施坦提出“运动即一系列的过程是一切,而任何事先详细确定的,最终目的同它比起来是无关紧要的。”[5]。他认为没有必要过多地畅想未来,而要着眼于当前现实问题,所以他坚持“运动就是一切”,任何事情只要可以推动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就值得去完成。
批判黑格尔辩证法。伯恩斯坦指出“黑格尔把辩证法看成概念的自我发展,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却把概念的辩证法看成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反映,从而把黑格尔的辩证法重新‘从用头站立变成用脚站立。”[6]而这样的“站立”致使人们远离经验事实的基础,并且会导致人们剥离现实进行思考而跳进派生概念的无限循环之中,当在“概念的自我发展的圈套”之中无法抽离之时,进行讨论的事物就会更加庞杂困难,其危害性就会越大。伯恩斯坦指出马克思就是以此理论为基础,因而他所得出的论断也是不科学的,比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德国“处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而现实却是“革命”没有到来,与此相反的却是以资产阶级自我完善、工人阶级的让步而告终。伯恩斯坦认为这一切都是由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残余的产物”所导致马克思的理论决断具有“历史的自我欺骗性”。
批判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是他对经济社会进行分析重要理论贡献,伯恩施坦提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是从价值分析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的研究。伯恩施坦根据马克思学说指出,“商品的价值在于花费在商品上的按时间衡量的社会必要劳动,在运用商品的价值尺度功能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抽象和还原,这样一来只要所考察的是个别的商品或商品范畴,价值就失去了任何可衡量性,成了纯粹的思维的构想,而剩余价值是商品的劳动价值同对于生产商品时工人消耗的劳动力的付款之间的差额,因此“当劳动价值还只能作为思维的公式或科学的假说而要求得到承认的时候,剩余价值更加不过成了单纯的公式,成了一个以假说为根据的公式”。[7]他指出,“剩余价值作为可衡量的量,只有在假定存在着总经济的情况下才可以理解。马克思没有能做到为他的学说完成十分重要的关于阶级的一章。否则在这一章中就会极其清楚的表明,劳动价值绝对不过是一把钥匙,不过是同有灵魂的原子一样的思想印象”。[8]因此伯恩斯坦认为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在现实社会里,“没有衡量各个时期的总需要的尺度”,价值只是一个纯粹性思维的事实。
主张阶级调和论
在社会政治学方面,伯恩斯坦批判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而主张阶级调和论,主张通过议会的方式来达到从资本主义社会和平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而非通过暴力的、革命的方式。伯恩斯坦对于所主张的和平的、非暴力的方式做出了这样的解释,“我们在先进的国家中到处可以看到阶级斗争采取了比较缓和的形式,它给社会主义运动所指出的道路毕竟比灾变论所指出的更有希望,而且不致伤害社会主义战士的热情和干劲”。[9]他认为改良主义的缓和的道路是更加明智的,是更加进步的,而阶级斗争是社会进化中的一个无规则的动力,并且伴随着随着民主制度的不断发展,这种缓和的、和平的、非暴力的方式更加地民主人道,而这种和平的方式仅仅只需通过游行示威、投票选举等相似的手段就可以轻松达到目的从而避免必须要流血牺牲。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一书中提到两个必然推论即“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而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由自由资本主义逐渐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日趋繁荣。因而伯恩施坦据此提出“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灭亡”的推论并不符合经济社会实际发展情况,“至少在较长时间内可以把像从前那种类型的普遍营业危机看成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了”。[10]伯恩斯坦认为资本主义自身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适应能力,它可以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而不是即将走向灭亡。所以伯恩斯坦得出这样的结论: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来推翻资本主义从而进一步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不值一提的,社会主义是可以通过和平过渡方式一部分一部分逐渐来实现的。
伯恩斯坦修正主義的当代意义
在恩格斯逝世后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疯狂地抨击和修正,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彻底叛变者,比如他彻底否定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方法等等系列地修正无不体现他的反马克思主义的致命缺陷,但在当代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相对低潮阶段,以西方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仍然较为发达,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结合,因此在特定的环境下,我们不得不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去思考其合理成分。
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方式提供参考
伯恩斯坦修正主义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过渡到到社会主义以争取无产阶级权利的做法在当代社会是值得借鉴的。当今世界,以西方社会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任然较为强大,因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社会制度必将长期共存。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11]结合当代社会实际发展状况来看,企图通过暴力流血革命的方式来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是完全逆潮流的,绝不可能行得通。在当代社会而想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得通过发展生产力的方式,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上层建筑方面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但是并非主张无产阶级彻底放弃领导权和武装革命的权利,而是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现实情况,通过和平方式长期直入社会主义。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伯恩斯坦在他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中提到“民主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它是争取社会主义的手段,它又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形式”。[12]并且他在本书中进一步阐明阶级合作的观点。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当家做主,而关于民主党所提出的一个根本就是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里的为人民服务、共同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里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里的以人为本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无不体现出民主思想。而对于伯恩斯坦的民主思想我们显然可以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去辩证的吸收借鉴,一切从当前社会的现实问题出发,防止片面过分地迷信教条,这对于新时代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伯恩斯坦修正主义是结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资产阶级思想而形成的,之所以在革命者的眼里变成了一个妥协者和背叛者,是因为他没有偏执地迷信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教条,而是利用其独特的学术研究视角进行了特别的探讨。因此如若极端地、片面地反对伯恩斯坦修正主义其实质也是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繁荣,抹灭掉了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其中通过议会道路和平共处的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允许有私有制的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等思想都是其在基于资本主义社会新变化的基础上而提出的思想,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新视角。
结论
伯恩斯坦修正主义它是在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一个较为系统的思想体系,而它到底是否科学合理,我们不能仅仅从一个片面的角度去给予褒贬评议,在不同的特定历史时期,或许它会带来不一样的启发。但在对它的研究和学习中,我们也必须找出其错误言论对其进行克服。任何理论是没有标准的,也不是万能的教条。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我们也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的目光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不仅仅要对伯恩斯坦修正主义进行学习研究挖掘其学术价值,更要在新时代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防止各种机会的侵袭,在坚持中进行创新,在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中向世界展示中国优势。
参考文献
[1]《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03页。
[2]《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03页。
[3](德)爱德华·伯恩施坦著、殷叙彝编:《伯恩施坦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8页。
[4](德)爱德华·伯恩施坦著、殷叙彝编:《伯恩施坦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16页。
[5](德)爱德华·伯恩施坦著、殷叙彝编:《伯恩施坦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16页。
[6](德)爱德华·伯恩施坦著、殷叙彝编:《伯恩施坦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58页。
[7](德)爱德华·伯恩施坦著、殷叙彝编:《伯恩施坦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76页。
[8](德)爱德华·伯恩施坦著、殷叙彝编:《伯恩施坦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82页。
[9](德)爱德华·伯恩施坦著、殷叙彝编:《伯恩施坦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05页。
[10] (德)爱德华·伯恩施坦著、殷叙彝编:《伯恩施坦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12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2]伯恩斯坦:《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三联书店,1958年版 ,第1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