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北方谈话”及其当代意义再审视

2015-03-13范鹏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5年3期
关键词:当代意义邓小平

范鹏

[摘  要]1978年9月邓小平北方之行所发表的“北方谈话”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这一讲话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涵盖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诸方面。它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重要的思想舆论准备,并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指导。

[关键词]邓小平;“北方谈话”;当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  A4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03-0012-03

1978年9月13日,邓小平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赴平壤参加朝鲜国庆三十周年庆祝活动乘坐专列途经丹东回国后,没有直接返京,而是在东北三省停留了一个星期。他先后视察了本溪、大庆、哈尔滨、长春、沈阳、鞍山,听取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工作汇报,并发表了5次重要讲话。9月18日,邓小平一行回京途经河北唐山和天津时,在听取地方领导汇报工作后,再次发表谈话。邓小平此次北方之行中所发表的这6次重要讲话,后来被称为“北方谈话”。“北方谈话”正是在党和国家处于徘徊状态的关键时刻发表的。正如当时邓小平对沈阳军区司令员李德生所说的:“我是到处点火,在这里点了一把火,在广州点了一把火,在成都也点了一把火。”[1]包括“北方谈话”在内的这几把火,为实现两个多月后的伟大历史转折做好了重要的思想发动和政治动员。

邓小平“北方谈话”的内容十分丰富,仅在东北的谈话就多达十万余言。其中收入到《邓小平文选》的有两篇:《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改造企业》。其他内容可参见《邓小平年谱》(上)。“北方谈话”涉及面广泛,范围涵盖了当时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方方面面问题。

一、思想路线方面,强调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关键在于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开动脑筋,敢于思考问题

思想路线的问题是“北方谈话”中谈的次数最多、强调最充分的问题,十年“文革”使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受到严重破坏,使得思想路线上拨乱反正的任务显得十分突出。邓小平在东北三省都谈到了思想路线问题,其中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阐述是1978年9月16日在长春听取吉林省委负责同志的汇报后所发表的讲话,指出:“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关键还是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政治问题,是思想问题,也是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现实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不论搞农业,搞工业,搞科学研究,搞现代化,都要实事求是,老老实实。”[2]进而结合我国长期实行的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企业管理学苏联做法的经验教训,具体论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鼓励人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破除僵化。邓小平提出了什么叫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这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他尖锐地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做法:“‘两个凡是不是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这样搞下去,要损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3]“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就要在每一时期,处理各种方针政策问题时,都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从现在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实现毛泽东同志提出、周恩来同志宣布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4]“切实加速前进的步伐,是最好的高举。离开这些,是形式主义的高举,是假的高举。”[5]

次日,邓小平在沈阳听取辽宁省委负责同志汇报时再次强调:“全党全国范围的问题,昨天在长春概括地讲了一下,中心讲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恢复毛主席树立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6]他进一步批判了“两个凡是”大搞“禁区”的错误做法:“我们要根据现在的国际国内条件,敢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千万不要搞‘禁区。‘禁区的害处是使人们思想僵化,不敢根据自己的条件考虑问题。”认为“要开动脑筋,不开动脑筋,就没有实事求是,不开动脑筋,就不能分析自己的情况,就不能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7]

二、政治路线方面,强调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迅速实现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的重大问题

这是邓小平“北方谈话”的重心。经过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客观地说,在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我们的成绩单是很不令人满意的,是不及格的,“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8]“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9]社会主义制度甫一确立,我们就确立了“超英赶美”的雄心壮志,希冀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相较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10]可事实上此时的中国经济发展表现是什么样呢?不仅“赶英超美”的愿望成为泡影,而且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这不由得提醒我们:“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11]

邓小平强调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于发展生产力,指出:“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孰优孰劣的重大问题,“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慢,那就没有优越性,这是最大的政治,这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12],而且关系到共产党领导的成效,“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13]因此,邓小平强调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问题方面,围绕着如何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调要改革现行体制中的弊端,同时要重视对外开放

第一,明确指出了我国现行体制中存在着诸多弊端,提出要进行改革。1978年9月15日,他在哈尔滨听完黑龙江省委负责同志的汇报后指出:“从总的状况来说,我们国家的体制,包括机构体制等,基本上是从苏联来的,人浮于事,机构重叠,官僚主义发展……有好多体制问题要重新考虑。总的说来,我们的体制不适应现代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要求。”[14]

第二,指出必须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改造企业。9月18日,他在鞍钢视察时指出:“世界在发展,我们不在技术上前进,不要说超过,赶都赶不上去,那才真正是爬行主义。我们要以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我们要有这个雄心壮志。”[15]除了谈企业改造问题,他还谈到了进行企业改革和加强管理的问题。他说:“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后,一定要按照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经营方法、先进的定额来管理,也就是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一句话,就是要革命,不要改良,不要修修补补。”[16]

第三,提出要改变分配领域中的平均主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9月16日,他在长春指出:“不管大中小企业,搞得好的要奖励,不能搞平均主义,要鼓励先进。”[17]9月20日,他在听取天津市委负责同志的汇报时再次强调:“我们过去是吃大锅饭,鼓励懒汉,包括思想懒汉,管理水平、生活水平都不高。现在不能搞平均主义。毛主席讲过先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好的管理人员也应该待遇高一点,不合格的要刷下来,鼓励大家想办法。”[18]他要求“干部和工人都要经过考核,不合格的作编外处理”,“合格的管理人员、合格的工人,应该享受比较高的待遇,真正做到按劳分配”,“可以刺激大家努力向上”。[19]

第四,指出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必须重视对外开放。邓小平在本溪谈到:“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应当看看人家是怎么搞的。过去我们对国外的好多事情不知道。”[20]在长春时他指出:“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21]他痛斥了“四人帮”的错误做法,“‘四人帮搞得什么都是‘崇洋媚外、‘卖国主义,把我们同世界隔绝了”[22],并指出我们要懂得利用现在有利的国际条件,加快自己发展,“我们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和经济文化往来。经过几年的努力,有了今天这样的、比过去好得多的国际条件,使我们能够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吸收他们的资金。”[23]

四、邓小平“北方谈话”的科学预见性和现实指导性

邓小平的“北方谈话”具有很强的科学预见性和现实指导性,它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启动和进行,发挥了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首先,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邓小平思想发展的进程来看,“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形成期的前奏和序曲,是邓小平理论萌芽时期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开篇之作。邓小平理论的很多内容都能在“北方谈话”中找到雏形,它初步回答了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历来是一个注重理论建设和创新的政党,特别是在重要历史关头,党的富有政治远见和理论勇气的领袖人物,总是站在全球和时代的高度,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旗帜,对事关党、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的关键性问题给予科学解答,以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从事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其次,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舆论准备。思想路线问题的解决,是解决其他一切问题的总前提。“北方谈话”在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上涉及的内容最多、谈的次数最多。邓小平的“北方谈话”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三个月、在两种观点和立场对立严重的东北地区发表的。从邓小平发表“北方谈话”的时机和地点来看,其意义和作用非同一般,它直接推动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深入发展和全国性的思想大解放,起到了正本清源的效果,加速了历史性转折的实现。因此可以说,“北方谈话”在党和国家面临的全局性问题上,特别是在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上,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很好的、很及时的思想舆论准备。

再次,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指导。邓小平的“北方谈话”,第一次集中阐述了他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思考,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并借鉴其他国家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的理论创新,从而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推行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层面的指导。比如邓小平在视察鞍钢时发表谈话提到,中国的改革不仅要改经济体制,“要加大地方的权力,特别是企业的权力。企业要有主动权、机动权”[24],而且也要改政治体制,“现在我们的上层建筑非改不行”。[25]这就为我们日后科学地推进全面的、配套的改革提供了重要指导。再如,他针对辽宁经济结构中“工业腿长、农业腿短”的特点,指出:“农业要现代化,才能适应工业的现代化。工业越发达,越要把农业放到第一位。这就要求工业支援农业。工业支援农业要具体化。所谓农业走工业化道路,就是本身要搞很多新的行业。”[26]这就为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安排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指明了方向。又如,他在天津针对“四人帮”提倡“精神刺激”、反对“物质刺激”和“利润挂帅”的错误做法,指出:“讲物质刺激,实际上就是要刺激。我们过去也是老观念,认为工资总额、劳动定额不能突破,这样调剂的能力没有了。”[27]这就为日后国有企业改革中,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成功解决如何调动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问题开阔了思路。

正如当代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所说的:“当年毛泽东谋划点燃中国革命时,曾写下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与此相对应,“邓小平的东北之行(1978年9月13日至20日)也点燃了将使中国发生巨变的星星之火,而这些变化就反映在当年冬天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28]

参考文献:

[1][2][3][6][7][9][12][14][17][18][20][26][27]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382.377-378.379.380-381.381.381.381.381.378.387.373.382.389.

[4][5][8][10][11][13][15][16][19][21][22][23][24][2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27-128.128.128.128.128.128.129.129-130.130.128.127.127.131.131.

[28][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228.

作者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平致远

猜你喜欢

当代意义邓小平
浅谈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认识及其当代意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国家理论及当代意义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刘瑞龙的群众观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与弗洛姆自由观比较
从中医药文化看中医药的普世价值
邓小平承认:林彪比他更能理解毛泽东的意图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