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出一堂“接地气”的音乐课
2020-10-09童蕾
童蕾
摘 要: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音乐课程内容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音乐,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结合生活化的理念,具体的实例和情境氛围来进行教学,让小学生们对于音乐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知,提高他们在音乐学习中的获得感。
关键词:生活;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5-059-1
陶行知先生说过:“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熟悉的生活经验、直观的教学手段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因此,我把生活实际与音乐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音乐,在音乐中感悟生活。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将对音乐的理解融入到教学中去
音乐是抽象的艺术,要让小学生理解旋律和节奏所表达的内容和情绪,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辅助教学。
例如: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音乐欣赏唢呐独奏曲《山村来了售货员》,该曲以东北民歌音调为基础,表现了售货员挑担上山,热情地为山村民众服务的情景,是一首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音乐轻快、诙谐,使人充分感受到售货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开朗热情的东北人性格。乐曲分别表现了售货员赶路、吆喝、村民们选购、相互告别、继续前行等场景,如何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容呢?在新授之前,教师先创设逛“农贸市场”的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去农贸市场买菜时的所见所闻。学生们对此话题充满兴趣,课堂气氛极其活跃。有的说,卖菜的菜农会吆喝。老师随即让他模仿一下吆喝声,并让全班同学跟着学一学。有的说,买菜时会讨价还价。老师请他找个伙伴合作演一演,两人你来我往很是热闹,其余学生还不时地补充几句。还有的说,因为妈妈是某摊位的老顾客,所以每次见面和临走时还会热情地打招呼和告别。老师也请她邀请个小伙伴一起模仿一下当时的情景。经过一番“吆喝”、“选购”和“告别”等的表演,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对售货员和买卖物品的情景有了充分的体验,接下来的音乐欣赏,学生们就有了真切的画面感和角色的代入感,对于音乐的理解起到了非常好的辅助作用。
二、运用学生资源,将对音乐的理解渗透到教学中去
音乐教材中有很多各地的民歌,需要用方言来演唱才能更好地突显歌曲的韵味,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用方言来教唱歌曲。
例如在教唱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歌曲《拔根芦柴花》的时候,“小老师”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拔根芦柴花》是一首流行于江苏扬州地区的“秧号子”(田秧山歌),歌曲旋律婉转多变,装饰音的运用增添了扬州民歌的韵味,大量的衬词活跃了节奏,渲染了气氛,加强了语气和语调,使音乐语言更为口语化和生动化,从而增强了歌曲的表现力。如果仅仅用普通话来演唱,那一定是缺乏韵味的。学生即使学会了这首歌,也很难领略到扬州民歌的精髓和动人之处。学会旋律后,得知班里有不少来自苏北的学生,其中两位就是扬州的,于是,歌词的教学任务就交给了这两位“小老师”。他们首先用扬州方言给同学们演唱了这首歌曲,同学们听完纷纷为“小老师”鼓掌,说他们唱得特别有味道,并恳请“小老师”教他们扬州方言。“小老师”先教会同学们几个关键字的扬州方言读音,如“这、柴”卷舌音读成平舌音,“”读作“nia”,“拔”读成“bia”,“玉”读成“yo”,“吃”读成“che”,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体验扬州民歌的韵味儿。接着由“小老师”领唱第一乐句,全班同学齐唱第二、第三乐句,同学们在互相学习、互相合作的良好氛围中体会农民在劳动时团结、愉悦的心情。
三、巧用生活经验,将对音乐的理解深入到教学中去
音乐是听觉艺术,随着旋律高低的起伏,节奏急缓的变化,人们的脑海中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画面,而这些画面源自生活。因此,教师应结合生活经验,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使学生能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
《划船歌》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这首民歌表现了印尼千千万万船工行船时的情景和对家人的叮咛。歌曲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乐句规整,有规律的弱起节奏,唱起来朗朗上口。后半部分节奏突然变化,半拍休止后连续出现7个八分音符的“mi”,紧接着八度大跳到高音“mi”,并持续在高音区徘徊,一个乐句后又恢复到之前的平静。在教学中如果只是一味地模唱而没有理解音乐中节奏和音区的变化所要表达的含义,即使学生的节奏和音准都能准确的掌握,但是对歌曲的理解不够深入,这样的教学也是失败的。笔者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海、了解船工,让学生知道看似平静的海面上不只是美丽和辽阔,也有狂风和巨浪;船工出海的生活也不只是悠閑自在,更有危险和寂寞,这样,学生的脑海中就会形成大海的画面感和船工的角色感。当音乐来到第二部分,节奏和音区都发生变化时,通过反复聆听,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力,很快明白了7个连续的“mi”是营造紧张的气氛,表现海面起风了,狂风夹杂着巨浪,向小船袭来。高音区的旋律表现了船工用力撑着舵把握方向,小船驶向远方的情景。在深入了解了音乐的内涵之后,学生们再去演唱这首歌曲,在情绪上的表达显然更准确。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体验,他们对音乐的好奇和喜爱也愈发浓烈。
音乐既奇妙又引人入胜,令人欲罢不能。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是抽象而不易懂的。在教学中要想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进行有效的引导,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抽象的音乐“接地气”,变得更形象、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松陵小学,江苏 苏州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