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社会关系中的女性画家
2020-10-09徐德平
徐德平
摘 要:本文分成2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分析1840到1949年间女性画家所受到的教育和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第二部分分析1949年后,女性画家所受到的教育和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并阐述了女性画家发展的根本是提高女性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
关键词:女性画家;女性地位;社会关系
中图分类号:J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1-00-04
翻開世界美术史或是中国美术史,你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记录在史书里的女性艺术家非常少,基本可以用罕见来形容。即使是载入画史的女性也是有的没有生平记载或者粗略几笔带过,流传有序的作品更是极其罕见。在中国美术史中,女性的艺术才能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承认,她们很少会以独立的个人身份出现,基本只是作为男性的妻子、女儿、孙女或者侄女、姐妹等等记录下来。女性画家被看作男性的附属,是为了烘托男性才被写入中国美术史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才得以出现转机。
令人遗憾的事这一现象至今仍未完全消失。例如,在2009年11月的第十一届美展中国画展中,共有516张作品入选,画家一共有568人,其中女性画家初步统计只有10%左右。金奖两人均为男性画家,银奖9人中女性画家有3人,铜奖9人中没有女性画家,优秀奖5人中也没有女性画家。获奖的画家一共是25人,女性画家只有3人,比例非常之低。第六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入选和获奖作品有157件,164名画家,初步统计女性约有20人左右,和十一届美展类似。这种现状也绝非中国仅有。
一、1840年后社会关系中的女性画家
(一)1840—1949年间女性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受教育情况
第一,鸦片战争后,教会学校对女性教育的影响。这一时期,在沿海口岸城市,外国传教士的教会创办了女校,促进了女性教育体系的逐步形成。“对开发女性的智能,从根本上改善女性对资源占有的劣势地位打开了缺口,由此为女性形象的重塑奠定了基础”。“都市也成为近代中国新女性的诞生地和最活跃的中心舞台”[1]。
女性接受教育后,使女性的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到1920年的时候,“沿海地区的女布道有1527人,占全国65%;女教员有2145人,占全国69%;女医生有43人,占全国81%;毕业女护士又305人,占全国66%;肄业女护士1013人,占全国60%”[2]。
第二,女性开始积极融入社会,女性绘画也开始发展起来。女性在辛亥革命后,开始以不同方式参与到政治的改组或筹建过程中来。“五四”运动和大革命时期,是女性解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时期,女性积极参与到中国共产党的组建中。“到1926年1月全国国民党女党员已有2000余人”[3]。“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有8000余名女战士随军西渡嘉陵江,开始长征”[4]。由此可以知道,女性参与革命的人数是很多的,范围也很广。近代女性画家的发展是在女性为争取与男性的平等权的斗争过程中同步发展起来的。
(二)近代中国女性画家的崛起
第一,女性教育的快速发展随着女性中接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中国女性在1898年7月开始在上海办起了自己的第一张报纸《女学报》。部分女界的精英还在上海创立了女学会,开办面向女性的学堂。1907年秋瑾创办的《中国女报》在上海出版后,越来越多的女性刊物开始逐渐出现。“从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从1889年到1911年,妇女创办的报刊就有几十种…”[5]。“1907年,清政府公布女子小学及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妇女教育自此取得合法地位”[6]。
第二,女性美术教育的发展及取得的突出成就。(1)女性美术教育的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03年,湖南和上海的女校终于开设图画课程了。“1904年爱国女校附设了女子手工传习所、上海速成女工师范传习所、民国女子工艺学校、天津中国女子图画刺绣学校,其宗旨就是为同胞女子谋自立打基础”[7]。1905年清政府也开始选拔优秀的女子到外国去学习。李叔同在1910年前后在上海女中开设了图画、音乐课程,传授美术知识。“1918年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开办了三年制的图画专修科;1919年神州女校中设有美术专科;20年代有北平女子西洋画学校、常州女美专等等”[8]。(2)女性画家留学情况。在此期间留学活动也逐渐蓬勃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走出国门,到国外学习美术。“1902年到1911年出国留学的女画家有何香凝、马淑怡、冯拮英;20年代到30年代有金启静、陈进、关紫兰、蔡叔欣、陈露霞、叶佩芬、丘媞、曾奕、方君璧、邹紫暝、李自新、肖珉、葛健豪、胡蜀美、蔡威廉、唐蕴玉、袁枢珍、张荔英、杨华光、潘玉良、方召麝、荣君立、何玉莲、陆传纹、钟独清、陈芝秀、张倩英、苏雪林、萧淑芳、谈景澜等;40年代出去留学的有张君默、徐坚白、常沙娜、王娜婷、李国贤等”[9]。(3)女性画家的社交圈逐渐扩大。这一时期女性画家的称谓虽然还没有出现根本的改变,还只能作为男性的附属来出现。尽管这种充满封建男权色彩的“定名分”的习惯性称谓在民国初年还较普遍,但它已掩盖不了女性在各种社交活动中的独立形象。(4)红色革命根据地里的女画家。在红色革命根据地,也出现了很多女性画家,“延安鲁艺自1938年春至1944年共开办了6期美术学习班,除了学习后留下当教师的张悟真、张晓非外,还有学员王劲、黄薇、杨筠、王文秋、钮茵棠、刘增寿、王玖、白炎、林野、张菊、陈凡、宇田、郝苓、郝梅、吴铭、林恒、石岚、冯小朋、黄君珊等”[10]。这一时期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但是女性画家的人数,却已经远远超越了几千年的女性画家的总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关系中的女性画家
(一)新中国女性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
新中国从根本上废除了封建社会遗留的一切歧视、压迫女性的法律,从法律上确立了女性与男性同等的法律地位,女性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第一,女性在政治上的地位提高了。建国前,具有宪法效力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女性拥有同男性同等的政治权利。195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中明确规定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女性享有和男性平等的权力。这些法律的颁布,为确立和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女性在中共黨员和干部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全国各级政府中都有女性担任领导工作。1951年的时候,党和政府机关的女性干部约有15万。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到2007年的时候,全国的女性干部已经达到1500多万人,占全部干部的38%。
第二,女性在经济上日趋独立。就当时的资料来看,“经济上,新中国建立后的1949年,城镇女职工人数是60万,占总数的7.5%”[11]。但是在1958——1959年间,女职工就猛增到700多万。“到1994年的时候,女职工已经达到了56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38%。1998——2003年,各级妇联组织积极争取小额贷款,帮助了250万女性实现再就业”。
“2004年底女性就业人数达到3.37亿,占全部人数的44.8%。全国城镇单位女性职工为42227万人,占城镇职工的38.1%”[12]。这些都确实保障了女性独立的经济地位。
第三,女性在教育上快速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女性教育事业上。50年代是扫除女性文盲,改变女性无知状况。时至1958年全国有1600万女性脱盲,到2004年,全国城镇地区15岁及以上女性文盲率为8.2%,农村地区15岁及以上女性文盲率为16.9%,都取得了大幅进步。“基础教育方面,2004年的时候,男女童入学率分别为98.7%和98.3%”,男女差距仅有0.04个百分点。
(二)新中国时期的女性画家
新中国成立后,女性和男性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力,各民族各地区都出现了大批女性画家。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权力的意识越来越强,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这一时期的女性画家无论是数量,还是取得的成就,都是历史上最高的。
袁耀敏、林天苗、姜杰、刘曼文、王仁华、喻慧、申玲、闫平、喻红、朱冰、蔡锦……等一大批风格各异的女性画家在当代画坛各领风骚。这批女性画家都很关注现实,主动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融入到作品中。把自己的作品和生活经验直接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她们的作品有某种“自叙”的性质了。
(三)女性画家发展的根本是提高女性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女性在法律上已经确立了同男性平等的地位,获得同样的受教育的机会。政治上的平等,经济上的独立,使女性的地位比解放前有了更大的提升。女性画家的数量也比解放前有了更大的增长,取得成就的女性画家数量也越来越多了,各个民族各个地区都涌现了很多女性画家。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女性运动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起来,女性为取得真正的平等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有了更大的提高。此时无论是从女性绘画题材的选择,还是绘画语言的选择上,都已经具有了女性特有的角度。女性才终于摆脱了男性的阴影并真正发展起来。
特别新世纪以来,女性画家在各类大展中脱颖而出,尤其在工笔画界领域,以女性心思缜密、细腻的特性,涌现出一大批女性画家,在各类展览中摘金夺银,像安徽的王仁华,广东的罗寒蕾等,综上所述,女性画家发展的根本是提高女性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现代美术史虽然记载了不少女性画家,但是与同时期的男性画家相比,绝对数量还是不均衡,中间虽不乏翘楚,整体水准仍无法与男性相比。现代女性相较于男性,还是弱势的,要想女性绘画发展更进一步,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
三、结语
通过对女性画家在社会中的关系、地位方面的研究,笔者发现女性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越低下,女性画家的数量就越少,女性画家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越高,女性画家的数量就越多。造成女性画家稀少的根源是社会对女性的不平等对待。
促进女性绘画的发展,不能只从女性绘画自身来考虑,必须要从女性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来解决,也就是必须使女性真正享有同男性一样的地位,做到真正的平等,女性绘画才会真正的发展起来。如果不能真正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女性绘画就很难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罗苏文.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罗苏文.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1921-1927)[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罗苏文.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5]徐虹.女性:美术之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6]徐虹.女性:美术之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7]陶咏白.失落的历史中国女性绘画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8]陶咏白.失落的历史中国女性绘画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9]陶咏白,李缇.失落的历史——中国女性绘画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10]陶咏白.失落的历史中国女性绘画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11]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3)66.
[12]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