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状课堂中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教学活动的设计

2020-10-09李志霞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37期
关键词:动静结合

李志霞

摘要:思维品质是数学的灵魂,思维品质是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培养出来的。网状课堂的下的和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要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应服务于难点的突破或帮助学生脱困或引发学生思维碰撞。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探究的动力。课堂需要有充分思考价值、适宜探究空间、无限对话可能的数学问题,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逼”学生思考的同时也润物细无声地教会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在问题认知冲突中让学生的思维向纵深伸展。

关键词:明暗交织  正反结合  动静结合  真发展

一、基于学生需要顺应学生思维,用问题引领让课堂“无”中生“有”

在问题引领教学中,教师需要发现、读懂学生“问题”背后的价值,让学生在探究与猜测中自然生成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开放而延续的问题引领,激起一个个思维旋涡。延长思维的长度就要引导学生经历一个从头到尾思考问题过程,将思维逐渐引向问题的本质。

(1)明暗交织。明暗交织就是将题目信息“露一半遮一半”,适当留白让学生探究的兴趣更浓,获得的体验更深。这就需要让学生挖掘隐性信息,沟通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之间的联系。“曲径通幽”往往比“一览无余”更有味道。

例1.“3的倍数特征”教学片断:让学生闭上眼睛,用耳朵来听老师在计数器上拨出的数是否为3的倍数。老师拨6个珠子,2颗放在十位上,4颗放在个位上,拨完后迅速把计数器藏到讲桌下面,再让学生睁开眼睛。

师:你能根据听到的声音,猜猜拨的数是多少?它是3的倍数吗?

生1:我听到有6颗珠子落下的声音,是6,它是3的倍数。

生2:可能是60、600,反正都是3的倍数。

生3:还可能是15或51,也是3的倍数。

生4:也可能是144或4200,还可能是111111或3030 。

学生的答案越来越多:105、4110、1113、222……学生在交流中逐渐得出:只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6都有可能,当然这些数也都是3的倍数。遮遮掩掩,闭上眼睛只让学生听,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逼着学生想象和猜测,不同的学生显然“看”到了更多的数,3的倍数本质特征就这样通过“闭上眼睛听”这个环节凸显出来,让探究活动富有数学味。

例2.“小数大小的比较”的学习材料:校运动会上的一张跳远成绩记录单,很遗憾,不完整,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确定什么?

生:小明是第一名。

师:小强的信息记录不完整,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小结: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比较出第一名。

师:谁第二名呢?

生:还不能确定,因为不知道3.□8m中的□是多少?

师:如果小强是第二名,□是多少呢?

如果小刚是第二名,□又是多少呢?

明暗交织的信息,“逼”着学生去思考,提升了例题的思维训练价值,使探究活动变得更加自主、高效。

2.正反结合。

只讲正确的东西,忽略让学生去证实或证伪自己的假设,那么对概念的理解就不够深刻和全面。学生认识概念需要经历“正例→变式→反例→正例”的过程,从变式中剥离概念的非本质属性,再从反面证明襯托出概念的本质。再往前走一小步,经历反例→正例的过程,更能凸显概念的本质。

3.动静结合。

在动态与静态下研究变与不变的规律,现象的反差和矛盾使学生产生认识和情感上的“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不断的比较和反思帮助学生学会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从中会掌握一种思考和解决问题方法,整个过程中学生获得发现是真实的、全面的、深刻的,而发现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起点不同的学生都会获得发展。

例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如下:a.在动态背景下直观感受平行四边形面积大小和高有什么关系。b.在静态背景下体会平行四边形与转化后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将“比较一个长方形框架和由它拉成的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谁大谁小”作为探究的核心问题,让学生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在直观感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跟什么有关的基础上,自然推出平行四边形面积。

例4.“3的倍数特征”一课,当学生初步掌握3的倍数特征后,再往前走,动态呈现一些让学生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如147是3的倍数吗?接着,通过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运动变化让学生判断:174、417、471、714、741是3的倍数吗?最后,让学生判断:在147末尾添一个零以后,还是3的倍数吗?中间添一个零呢?添两个零呢?添三个零呢?……无数个零呢?在这样的动态变化中,学生对3的倍数特征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二、基于学生发展带学生进入真探究,用问题驱动把思维引向深入。

创设真实、有现场感的问题情境,直面学生已有的经验、认知基础、思维方式,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完成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达到思维的提升。在问题探究中,驱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了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驱动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思维是数学能力之核,也是数学素养之魂。网状数学课堂数学课堂应该基于思维教,围绕思维学,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思维启迪,能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社会、解决现实问题,进而提升学习质量、生活质量乃至人生境界。

猜你喜欢

动静结合
初中音乐课动静结合教学刍议
Herbert钉结合“动静结合”锻炼治疗单纯桡骨小头骨折疗效分析
动静结合,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完美
动静结合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研究
中医心脏康复新模式初探
由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引发的思考
例谈“动静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动静适时转换的运用
让课堂张弛有度,奏响语文课堂的和谐乐章
谈幼小衔接的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