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结合,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完美
2016-11-02唐胜
唐胜
摘 要: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革新层出不穷,教师致力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仿佛课堂越活跃,学生参与度越高,教学目的就能更好地实现,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动静结合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完美。
关键词:动静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课堂的活跃程度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没有必然联系,在某些活跃的课堂上,学生的积极与活跃只是一种表象,他们还缺乏冷静的思考,缺乏沉淀的时间,他们只理解了数学知识的表象,缺乏对数学的深入思考。只有将动态的集体活动与冷静的个人思路相联系,有动有静,才可以在改变被动式学习的沉默的同时,让学生合理地“动”,有序地“动”,动静结合,一张一弛,才能打造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动静结合,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许多新颖的教学方式,例如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学游戏、角色互换等,固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动感课堂教学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然而在这样躁动的环境下,学生是否真的才思敏捷,反应灵敏,回答的答案巧妙无比,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答案往往缺乏冷静的思考,准确度较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也不一定是最佳方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
吸收。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应该留给学生一定思考和考虑的空间与时间,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思考问题,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锻炼自己的思维,以加强自己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西师版“角”一课的讲解中,教师提出问题,“比90°大的角都是钝角”这个判断题后,马上有学生回答是对的,座下的学生受到鼓舞,都起哄是对的(这个群体行为也叫羊群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课堂确实够活跃,然而,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居然有许多同学回答错了,这就不是一个好消息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学生面对问题的时候缺乏冷静的思考,完全是想当然的回答,而其他学生则是盲目跟风,生怕落于人后。教师要改善这种现象,提高课堂讨论与问题回答的准确度,可以在回答之前留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将动态的讨论与静态的思考相结合,给躁动的学习风气降降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动静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之所以常常为人诟病,其根本原因在于它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打击了学生应用知识、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最终培养出一个个不知变通的“书呆子”。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扬自己的天性,让学生自由地“动”起来,亲自动手实践,互相讨论,各抒己见,不能一味地追求秩序与安静,束缚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有序的情况下自由思考,动手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以西师版“旋转与平移现象”一课为例,教师应该设置学习小组,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出旋转与平移的性质,并充分利用旋转与平移设计出美丽的图形。在学生进行讨论的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学生内部,来回走动,观察他们的讨论情况,这不仅是为了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也是为了监督他们认真的讨论,以防学生偏离讨论重心,开始闲聊和玩闹。教师可以通过这种动静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打造小学数学精彩课堂。
三、动静结合,打造和谐课堂
常言道:过犹不及,过度热闹的课堂会扰乱课堂秩序,增加教师对课堂的掌控难度,使学生的思维出现沉滞、混乱等情况,对课堂教学造成消极影响。然而,过于沉默的课堂,会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打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唯有动静结合可以在帮助学生深化理解课堂知识的同时,又调动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既保证了课堂的秩序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又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乐趣,对打造和谐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调控课堂教学的“静”与“动”,做到动静结合,张弛有度,是教师的职责和任务。
例如,当学生刚刚完成一项热烈的讨论时,教师不应该立马开始下一项教学任务,应该留给学生自己消化和理解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反之,当学生陷入思维惰性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设置情景的方式,制造矛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动”起来。
综上所述,想要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一味地沉默或一味地热闹都是不理想的,教师要注意动静结合,一张一弛,既要保证教学课堂的秩序,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过热则喧闹,过冷则呆滞,应该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费岭峰.论“预学”的实践意义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J].基础教育研究,2016.
[2]何家书,任晓玲.且听且深思: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倾听能力与深思品质[J].中国校外教育,2016.
[3]杜娟.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