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汉字教学现状及有效性策略初探》
2020-10-09杨倩雷倩
杨倩 雷倩
摘 要:汉语以汉字为基础,在汉语语文的学习中,识字的作用特别重要。回望历史,西周就开始进行汉字教学,直至今日,汉字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高耗低效”的局面。为推进中小学语文汉字教学持续健康发展,中小学汉字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汉字教学的现状,在分析中找原因,综合理论与实践探索出提高中小学汉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给今天的中小学汉字教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小学;汉字教学;现状;有效性;策略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汉字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因此,对汉字的理解和掌握是学生所有的有效语文学习活动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中小学识字总目标为:“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2]但实际教学距离目标的实现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情况要从教师、学生以及汉字本身三方面谈起。
一、教师层面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对汉字教学的有效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许多中小学教师并不重视识字教学,尤其是中学教师,他们认为识字教学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完成,中学不需要再进行汉字教学。并且,由于重视度不够,教师在汉字教学素养提高上所下功夫极少,因此在进行汉字教学时往往一知半解,不能举一反三,导致教学方式单一。同时,汉字作为艺术性文字,审美教育必不可少,但在应试教育功利性的驱使下,教师往往忽视了汉字所蕴含的情感和意蕴,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及文化。因此,汉字教学只能是素质教育的“洪亮口号”,学生很难具有汉字审美能力。
二、学生层面
首先,学生规范责任意识淡薄,未达到应有的书写标准。《语文课程标准》(2011)中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在识字和写字方面规定了学段目标,其中认为“义务教育结束阶段,学生应该学写规范、通行的正楷字。” [2] 但现实情况是,许多初中生并没有意识到规范汉字的重要性,而是为了所谓的“潮流”,大量使用自己编造的不规范汉字、网络上流行的新字以及难以理解的字母代码等进行日常交流,这对汉字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不利的。
其次,学生书写汉字时,错字和别字情况屡屡发生。从汉字构造方法看,形声字偏多,但随着语音发生变化,很多形声字已不能按它的声旁去读了。但是从小学开始,学生就已经有了“认字认半边”的现实情况,如小学教师在教学时,常常将音同或音近的字放到一起让学生读,如“青、清、蜻……”。因此,随着教学主体学段的改变,教学难度加大,学生开始进行“形”的识记,但“形”的识记依然是机械记忆,对“义”的识记少之又少。因此,学生难以在汉字使用语境范围扩大的情况下去把握具体语境下汉字引申义与汉字本义之间的联系,就容易出现别字现象,如“性别”写成“姓别”。同样,由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对汉字的偏旁部首和笔画顺序掌握不够,就会导致书写时频频写错字,如:时候的“侯”少写一竖。
最后,学生对汉字学习兴趣薄弱。由于对汉字学习缺乏兴趣,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阅读、文言文和阅读上,并未意识到它们的基础都是“汉字”,往往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而被迫抄写,最终结果就是对所学汉字的学习和掌握效果不佳。
三、汉字本身
汉字发展至今,难认、难写、难记是其给人的刻板印象。汉字的“难”不仅表现在汉字纷繁复杂的结构和读音的变化,还表现在汉字蕴藏着博大情深中国文化。安子介先生说曾说:“撼山易,撼汉字难。”这是因为汉字已经同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已经深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中,所以具有撼山易,撼汉字难的巨大威力。因此,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汉字的全面掌握是不大可能的。
虽然实际教学距离目标的实现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解决办法总要多于现实问题,为了有效解决中小学汉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汉字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因此,笔者综合理论与实践探索出了提高中小学汉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转变师生观念,充分重视汉字教学的意义
对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和初中不同的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我们不难发现识字与写字的数量都增加了 500个,一方面,我们会认为识字与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在中学阶段开始减弱。另一方面,我們又不能忽视新课标对于书写和审美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学生既要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也要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2]由此可见,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求数量,还应该要求质量,初中课标要求更明确、更高。因此,中小学教师应该转变思想观念,重视汉字教学。
首先,教师要在学生与生活中不断向学生强调汉字教学的重要性,并把汉字教学融入日常教学,让它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汉字的掌握能力。其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提高汉字教学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汉字的形式美、音韵美和文化美。汉字有形式多变的笔画构成,一个简单的独特字就可以构成许多不同的汉字,如一个“火”字读作“huǒ”;两个“火”字上下组合读作“yán”,三个火、四个火字又可以组合成新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来引起学生对汉字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同样,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美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汉字的音韵之美,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具有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的能力,讲授汉字历史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汉字的文化美,增强汉字教学的吸引力。最后,学生要在教师的带领下认识到汉字教学的重要性,树立自身发展离不开汉字学习的观念,进而热爱汉字,并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的指导下,规范书写汉字的责任意识,减少错字和别字的数量,感悟汉字文化,培养对汉字文化的审美能力,提高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度。
(二)尊重汉字的特点和规律,教授科学的汉字教学法
汉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自源文字,有独有的特点和规律,虽然难学,但只要我们抓住其特点和规律,采用科学的汉字教学方法,就一定能攻克难关,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1)依据形声字特点进行教学
汉字共有六种构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其中形声字居多,占比达80%以上,这是汉字结构的重要特点。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可以把握住这一特点,在尊重识字形式多样化的前提下,适当突出按形声字构字规律集中识字的形式。只要掌握了形声字形旁示意和声旁示音的组合关系,形声字的教学就不难了。例如:教学“战、站、粘、毡、沾、跕”这一组生字,规律明显,教师易教,学生易学。知道这些字都是以“占”做声符,另外一部分就是其形旁,就能做出如下分析:“战” 字,拿着武器才能作战,所以是“戈”字旁;“站”字,一人笔直的站立才是站立,所以是“立”字旁……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类推的方式,在学习一个字的基础上,认识一系列相关的字,认识一些部首且意义相关的常用字。如:“樱”,从木,婴声,木,是树木之形,现在从木的字多是与树木或木头有关。如:杉、杨、桃、松、梅、材、枫等。这样,就同时认识很多常用的字。同时,也可以根据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征,通过认读一个字来认识与其音同或音近的字。如认识:“冈”做声旁,可以认识“刚、岗、钢、纲”等字。
然而,当我们在运用这一规律进行识字教学时,还是要注意的是,语音的变化导致今天的很多形声字不能按其声旁去认读。而应该抓住汉字形旁和声旁的特点,从汉字的表意特色切入。众所周知,汉字作为表意文字,是音、形、义有机结合的整体,特别要注意的是,它的“形”和“义”的联系相当密切。因此,我们就可采用造字构形分析法进行教学。
(2)依据造字构型分析法进行教学
关于汉字的构型理论,传统的观点是“六书说”,它是汉字产生之后,古人根据汉字结构归纳出的汉字构造理论。[1]汉字在造字之初就是以据义构形的原则,如“山”就是一个山峰并立的形状。由此可见每一个汉字的“形”和“义”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因此,教师要讲清楚汉字的造字构形理论,让学生了解一个字的形体与其音义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进而深刻学习汉字的内在根据,就能大大降低错别字的概率。如:常常把“伐”字的“戈”错写为“弋”,如果教师只讲笔画,那学生是很难区分这一撇之差的,导致写错字,但用造字构形分析法,讲清楚“伐”字从人从戈,表示“砍杀,用戈砍人头” 的道理,学生就能深刻记忆了。
总之,这些方法完全符合汉字内部规律的方法,它能够充分利用汉字的特点,让学生深刻的理解汉字,当然方法还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教师要重视汉字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规律,合理地进行汉字教学。
(三)丰富汉字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汉字学习的动力
现在的识字教学大多采用的是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二者优缺并存,因此,为了提高汉字教学的有效性,可采用多种汉字教学方法。首先,最直接有趣的就是趣味识字,这种方法在小学更为常见,但初中使用也未尝不可。此法最直接的优点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课堂、游戏课堂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媒体辅助教学,将文、图、声、像融为一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还可以开设新型课,将汉字教学与其它教学相结合,汉字教学是阅读教学、文言文教學、古诗文教学、写作教学等的基础,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因此,在进行实际教学时,要将它们相互融合,更能提高汉字学习效率。
综上,“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汉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我们只有在“本”上下功夫,才能改变汉字教学“高耗低效”的局面,因此,全社会人都需要共同努力,尤其是语文教师要立足汉字教学现状,采取有效的汉字教学策略来提高汉字教学质量,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汉字教学研究》[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5.
[2]《义务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2.1.
[3]张文婷. 初中语文汉字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4]左延慧. 语文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初中汉字教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8.
[5]桑迪欢.中学语文课堂的汉字基本教学策略[J].江苏教育,2016(59):19-21.
[6]王丹. 初中语文汉字教学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