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美来呵护孩子们的生命汨光

2020-10-09殷红霞

教育界·中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美术教学渗透

殷红霞

【摘要】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事业中,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核心素养培育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价值,从而引导学生学会热爱生命、尊重生命。

【关键词】生命教育;美术教学;渗透

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对生命的本质产生一定的认知,培养学生感受生命意义、体验生命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教育事业的推进,综合素质教育已经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重视,小学美术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能够使学生树立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认知。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

想要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就要将美术教学作为媒介,通过美术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想要把生命教育合理的渗透进美术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潜移默化地把生命教育融入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选择一些与生命价值相关的教学内容,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美术创造性,在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例如在进行《我爱树木》的教學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美术作品创作。

教师:你们喜欢花草树木吗?

学生:喜欢。

教师:那谁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花草树木呢?

学生A:因为花花草草很漂亮,长得好看。

学生B:因为树木高高的,到了夏天能给我们遮住阳光,我们就不热了。

学生C:因为好多树能结果实,有的果子特别好吃。

学生D:因为花草树木是我们的朋友,可以为我们净化空气!

学生E:对,还能美化环境,让我们生活得更舒服。

……

教师:真棒,你们都说出了喜欢的理由,那么老师想问一问大家,花草树木有生命吗?

学生A:有生命,但是它们不会说话。

学生B:那如果我们破坏了它们,它们也会疼吗?

教师:是的。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都是有生命的,如果我们无缘无故的加以破坏, 那么它们也会感觉到伤心难过的。

学生C:对,我奶奶家有一棵小树,因为他们经常倒脏水,现在树都死了。

教师:对,如果我们不加以保护,小树也会慢慢死去,所以它是有生命的,但是它们生命也是很顽强的。比如它们也能在缝隙里生存,能很长时间不“喝水”也不会死……

教师:我们今天就从身边的花草树木入手,通过自己的联想进行创作,从绘画的过程中,感受到花草树木的生命力。

通过教师对学生加以生命教育和引导,学生很积极地投入到了自己的创作中,把自己感受到的树木的生命力运用画画的方式一一表现出来。有的学生画了开满花的海棠树、有的学生画了寒风中“倔强”的松柏、有的学生画了春天伊始刚刚萌发嫩芽的柳树、有的学生画了小树的生长过程……他们都用属于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二、将教学实践与生命教育融合渗透

在美术教学中,更注重对学生的审美培育和人文教育,由此看出,将美术教育与生命教育有效融合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方式。但是想要让二者进行有效融合,就要发挥出两者的促进作用,教师也要从实际出发,营造一个科学、合理、优化、轻松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只有氛围的轻松才让学生的身心放松下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创作和探索当中。

例如,在进行“形形色色的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品的创作。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绘画人物,这样就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加以引导,让学生懂得为他人着想,助人为乐的道理,懂得助人为乐、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学会向他人学习,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等一系列的高尚品质。同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

教师:我们画画的笔和纸是用什么做成的呢?

学生A:我知道,是用草、树、竹子这些东西做成的。

学生B:对,画笔是用木头做的,木头就用大树做成的。

学生C:我爸爸说过,纸就是大树加工磨浆做成的。

教师:的确是这样,我们使用的画笔、纸都是用树木加工而成的。树木也是有生命的,一棵小树想要长成大树,需要经历许许多多的风雨,小树苗也要经过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长成大树。我们如果多浪费一张纸、一支笔,可能就需要更多的大树做代价,这样好吗?

学生A:不好,我们不能浪费纸。

教师:对,任何形式的浪费都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我们要严加重视,养成节约、环保的好习惯。这样,我们来一个约定吧,每一张绘画作品不能超过两张纸,每一个绘画作品都要想好了之后再下笔,不要盲目地画,更不能画完之后又因为画得不好而扔掉。在小组合作当中,每个小组使用一盒画笔就可以了,让我们从一点一滴中养成好的习惯。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就能够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思想意识,都能够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每次的教学实践中践行这种行为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环保、节约、为他人找想、助人为乐的美好品德,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在教学赏析中融入生命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鉴赏水平。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全面的眼光来审视艺术作品,在作品赏析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艺术作品中的思想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积极地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感受艺术之美时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例如引导学生赏析“大爱、奉献”的绘画作品时,教师要告诉学生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得到多少,而在于付出的同时体现出的自身价值,只有心中充满阳光和大爱,才能更具有生命意义。例如在引导学生观看关于战争时代、“南京大屠杀”的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战争的残忍,让学生更加热爱和平、珍惜生命;例如引导学生观看“汶川大地震”“新冠病毒”等作品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生命的变化是无常的,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逆境、不顺,所以要自强不息,勇于战胜挫折,走出困境,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作品的赏析更能够直观地打动学生的内心,触动学生敏感的内心,因此教师也要加强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全面地、积极地、客观地看待事物和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是非观、人生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受益,丰盈学生的人生。

四、在绘画过程中完善生命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最多的实践过程就是让学生进行绘画的过程,教师既能够从学生的绘画作品中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也能够从绘画作品中看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每一份绘画作品都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只要认真地解读就能够发现学生的内心,进而在绘画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完善生命教育,实现对小学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例如在进行“动物朋友”的教学时,由于本次的绘画让学生创作自己喜欢、熟悉的小动物,每个学生都很积极地投入自己的绘画创作中。有的学生画的是一只鹦鹉,有的学生画的是家里的小猫,有的学生画的是自己的宠物仓鼠,有的学生画的是宠物小狗,还有的学生画的是吃树叶的长颈鹿、洗澡的大象等,然后他们都能说出了自己绘画的理由。

学生A:我画的是我家的鹦鹉,它叫豆豆,长得非常漂亮,它还会说,你好!Hello!

学生B:我画的是我的小宠物仓鼠,它叫小白,因为它全身都是白白的,每天放学我都要和它玩一会儿。

学生C:我画的是小象,我最喜欢小象了,因为它长得特别可爱,胖胖的、肉肉的。

学生D:我画的是我姥姥家的小猫,它叫花花,它每天特别听话,懒洋洋的。

这时,教师看到了一幅“特别”的作品,其他的学生画的动物都是特别可爱、干净、漂亮的,只有小X的画有些特别,他画的是一直脏兮兮的小猫,蜷缩在一个垃圾桶旁边,很可怜的样子。

教师:小X,能说说你这幅画吗?

小X:我画的是我在放学路上看到的一只流浪猫,它已经在这很长时间了,还受了伤,但是特别怕人,不让人靠近,特别可怜。

教师:小X,你把它画出来,说明你是一个特别有爱心、善良的学生。

教师:每一个小动物都是一个生命,如果可以我们要努力帮助它,但是不能随意抛弃每一个生命,它们也有自己的感知和感受,它们也会伤心、失望、难受、疼痛。

通过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放学后,教师组织学生救助了这只小猫,学生也从中学到了很多。

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展生命教育,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价值意义,使学生能够更加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能够让学生在感知艺术美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两者的有效融合,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综合素质、道德情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斌杰.引导学生欣赏生命的美——美术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13(04):177-178+162.

[2]石剑青.让生命教育滲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J].小学教学研究,2011(35):65-66.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美术教学渗透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