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文化馆如何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20-10-09王强

管理学家 2020年12期
关键词:传承与创新文化馆传统文化

王强

[摘 要]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神财富,但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与困境。作为面向群众的县(市、区)文化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既能培植队伍,深入基层挖掘地方资源,保护传统文化,又能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之得到更好地传承。

[关键词] 文化馆;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很大一部分蕴藏在民间,保存在草根百姓之中。富阳区文化馆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开展抢救工作。文章根据富阳区文化馆的一些实际做法,谈谈县区级文化馆如何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培植队伍,挖掘传统文化

文化馆作为面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文化员的普及,使县区级文化馆拥有完整的群众文化业务网络体系。乡村文化员,植根于本乡本土,对于深入群众,挖掘当地传统文化资源,有着绝对的优势。

富阳区文化馆在培植挖掘传统文化队伍中,利用组织优势调动各乡镇(街道)文化站力量,同时,邀请当地传统文化研究人士,组成一支传统文化挖掘队伍。每个村一般4—5人,对全村传统文化作地毯式的普查。按项目名称、内容简介、讲述人及联系方式、普查人及联系方式等栏目填写线索表。然后,请传统文化研究者逐条进行审核,哪些有挖掘价值,哪些可以放弃。对有价值的,派人下村,或者有当地文化员作再作重点采录。

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由富阳区文化馆牵头,对全富阳传统文化进行普查,共查到线索52097条,经审核,对其中的2572条作立项,并填调查表,再派人作深入的采录。其中民间文学方面,有神话、传说、故事529份,民间歌谣、谜语、谚语127份。

在富阳,孙权、罗隐、施肩吾、董邦达与董诰父子及孝子周雄等传奇人物,在民间有大量的传说故事,基本上是口耳相传的,流传的地域性比较强。在文化馆的组织下,进行了分期的挖掘。在采录中,以名人出生地的文化员和对该人物有研究的文化爱好者为主。如孙权,以场口地区的场口、龙门两镇为采录地;而罗隐,除了新登地区,遍及整个富阳乃至省内外,实地采录的队伍分成数支;施肩吾,龙羊地区桐桥镇一带;周雄,除了渌渚、新登、永昌等乡镇,还波及省内衢州及江西、江苏、安徽等省,除了当地采录外,通过搜集外地资料,或用信函、电话等方式请有关地区的文化机构帮助采录[1]。

又如汉族民间罕见的叙事长歌《朱三与刘二姐》,主要流传于浙江富阳、余杭,扩布于湖州、长兴及上海松江一带。为了将《朱三与刘二姐》从濒临湮没的境地中抢救出来,富阳文化馆和民间文艺家协会一起,组织了一支十多人的挖掘队伍,分组深入城乡采录。他们走遍了富阳的各个角落,访问259位老人,发现富阳会唱《朱三与刘二姐》的民间老歌手37人,年龄在57—92岁之间,搜集到歌词3677句,传说故事7个。

在挖掘出一批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培育壮大了一支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才队伍。只有建设一支业务精通,工作作风扎实,喜爱传统文化的队伍,才能从根本上做好传统文化的抢救性挖掘工作。

二、传播宣传,传承传统文化

县(区、市)级文化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有着快捷的通道。2017年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相关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安排和部署。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实施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县级文化馆,是宣传传播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几年来,富阳区文化馆,在培植队伍,挖掘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做好本地传统文化的宣传传播、传承工作[2]。

为做好传播,对挖掘出来的民间文学进一步加工,协助非遗中心,编辑出版了《富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民间文学卷》《杭州市富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民俗卷》等书,协助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浙江杭州·富阳卷》。在区文化馆的支持和影响下,一些单位或个人也纷纷搜集汇编民间文学书籍,特别是一些名人传说集,如罗隐第45代孙罗益平等编写《罗隐传说》《罗隐民间传说故事集》,孙权第55世孙文达等主编《孙权传说》《吴大帝传说》,渌渚镇下村李仁贤采写《周雄传奇》,还有《施肩吾传》《施肩吾传说》《二董传说》《郎飞贵故事》等等,也相继正式出版,有的还成为浙江省社科普及课题成果。

还有长歌《朱三与刘二姐》,因为“十唱朱三九不同”“若话朱三唱得全,讨个老婆勿要钱”,就是说,《朱三与刘二姐》的长歌,每个人唱的都不一样,也没有人能够唱全。当时搜集到的长歌是一件破碎、残缺不全的“出土文物”。在整理过程中,首先对所有的歌词、情节进行分析比较,重复的情节挑选歌词完美的,同一事不同的情节,挑选比较合理的,对情欲描写,也作了适当的取舍,情节之间缺乏过渡、照应的地方,在不破坏民歌风格的前提下,作了少量的增补。1300多行的长歌最先发表于上海《民间文艺季刊》,后又收录在浙江省、杭州市的歌谣集中,用文字的形式把富阳民间口头文学,传统习俗保存下来,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传播效果。

通过挖掘、传播,还确立了传承人。如民间文学类的《朱三与刘二姐》《罗隐传说》《孙权传说》《二董传说》《施肩吾传说》《郎飞贵故事》,民俗类的《孝子祭》《“活金死刘”习俗》《龙门孙氏祭祖大典》《场口八月半》《环山十月半庙会》,游艺类《东吴传龙》《跳仙鹤》《大头和尚》《大源魁星舞》等,分別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县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确定了代表性传承人,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做好传播宣传,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也得到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三、传承中创新,打造传统文化品牌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一切现代流行元素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和双耳。现代化的浪潮袭面而来,使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实现现代性的创造性转化,同时融入新的理念。只有永远保持创新精神,才能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与活力。当然,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而空谈文化创新。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内在统一的,传承是基础,没有基础,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空中阁楼是立不住脚的。创新是生命,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精神,把握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两者不可偏废。

周雄,杭州市富阳区渌渚镇六渚村人,生于南宋淳熙年间,享年二十四岁。在短暂的有生之年,尽孝尽忠,做了许多感动天地有益社会,有利于民眾之事,继承和发扬孝道文化,尊老爱老的生动事例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八百年来,周雄誉满四海,明文遐迩,更有四朝六皇十一次赐封,前所未见。渌渚、永昌一带有孝子祭习俗。周雄文化挖掘后,恢复了孝子祭等活动,也出版了相关周雄的一些书籍。创作越剧《孝子周雄》,把周雄形象搬上舞台,是孝子祭活动的又一创新。富阳是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的故乡,这种接地气的传播方式,为广大群众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提供了多元化的途径,使传统文化活了起来。周雄孝子祭也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银湖街道梓树村的梓树布龙,起源于清代,相传,还曾应邀去杭州迎接乾隆皇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梓树村舞龙时断时续。2002年下半年,再度兴起。在服装道具、表演阵势、舞蹈动作、舞动技艺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和变革,使演技更为生动鲜活,气势恢宏。改革后的龙灯,由一条大龙和四条小龙组成,长达40余米的金色大龙象征东吴大帝孙权,天子豪气纵贯四海;长仅3米的小龙则代表孙权的子子孙孙,在神州大地世代相传,尽显风采。2003年1月,重新组建的舞龙队正式亮相。9月,参加富阳市首届乡镇(街道)文艺汇演,获二等奖。2004年,更名为“东吴传龙”舞龙队。4月24日,“东吴传龙”代表杭州市参加在江苏省昆山市陆家镇举行的第二届江浙沪舞龙邀请赛,获得银奖,这是浙江参赛队中唯一获得大奖的代表队。10至11月,代表富阳出席第六届(2004)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获得金奖。2005年2月,应法国尼斯旅游局邀请,“东吴传龙”作为中国唯一的一支民间艺术代表队,参加法国尼斯狂欢节,连续巡演3场,受到法国观众欢迎。2008年5月,他们又一次走出国门,应邀赴韩国参加全罗南岛郡“海路庆典”巡游,所到之处赢得掌声和赞誉声。正因为创新,“东吴传龙”成了富阳传统文化的一张金名片。

经过创新后的传统文化,以清新而富有现代感的面貌示人,变得可亲可爱,让人感觉到传统文化并没有沉睡在历史之中,而是就在我们鲜活的生活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广泛地宣传传播,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精神内涵,使之在传承中得到创新,焕发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李思群.浅谈文化馆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资源的保护和传承[EB/OL].(2019-11-1).http://www.akxw.cn/.

[2]谢念.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传承[EB/OL].(2019-11-1).http://www.cssn.cn/.

猜你喜欢

传承与创新文化馆传统文化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6)
作品赏析(2)
赣州市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现状和对策
试论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探析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承与创新”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