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现状和对策
2017-01-20陈涛曾韶英
陈涛+曾韶英
摘 要:赣州市红色文化底蕴相当深厚,充分传承与开发赣南红色文化,推动全市红色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赣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赣南红色文化发展的现状,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战略为视角探讨了赣州市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对策和实现路径。
关键词:赣南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途径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赣州新时期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以及文化战略定位。赣州市红色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发展是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赣州是红色故都,中央革命根据地在此创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此奠基,
伟大的苏区精神在此孕育形成。近年来,赣州市多措并举,切实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着力推动红色文化发展创新,提升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影响力,红色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
一、赣州市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重大意义
随着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若干意见》) 的出台,明确了赣州市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战略任务。赣州市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有利于弘扬以苏区精神为核心的赣南红色文化创新发展,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大量涌现,以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赣州城市文化的软实力和红色文化品牌升级。
(一)以苏区精神为核心的赣南红色文化为培育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宝贵源泉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党的优良传统,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红色文化精神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信念和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等思想内容。通过对赣南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有利于人们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培育自觉艰苦奋斗精神。孕育红色文化的革命时期和发展建设时期涌现的典型先进人物是践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和标识。传承和创新赣南红色文化能极大地增强对广大群众践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吸引力和说服力。
(二)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有利于赣南红色文化产业升级发展
随着近年来赣州市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和物质消费水平逐年提高,同时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逐渐强烈。《若干意见》出台后,赣州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红色文艺精品不断推出,红色精神宣传教育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绩,但还存在文化产业一体化程度不高,文化作品差异化不明显的问题。赣州市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有助于提高赣南红色文化产业的差异化和一体化程度,优化赣南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布局,加快红色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使其成为赣州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有利于将近代红色文化和传统客家文件进行复合开发,对丰富赣州市城市文化精神内涵,充分展示城市个性文化魅力,推动赣南文化产业和品牌升级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赣州市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基本情况
在赣南这片红土地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留下了数量众多的革命遗址遗迹,红色文化遗存的丰富性和密集度全国罕见。根据《若干意见》要求,赣州在红色遗产保护,发展红色文化特色旅游,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等方面做相当多的工作。
(一)科学编制了《赣南苏区革命遗址保护规划》和《赣州市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总体规划》
为贯彻落实《若干意见》要求,2012年7月,由江西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牵头,赣州组织编制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规划》。并成立了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规划课题组,委托清华大学文化产业(北京)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总体规划》。《总体规划》从赣州市实际出发,提出打造“三基地两区一目的地”,即全国重要的苏区精神和中央苏区历史研究基地、全国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文化产业集聚区和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高起点的编制规划为赣州市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及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打开了科学发展的空间。
(二)着力加强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力度
根据国家文物局2014年批复的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立项报告的要求,赣州相关部门分年度编制了革命遗址维修方案,2014年至2016年共有近700处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工程项目获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的支持,目前工程进展顺利,大批革命遗址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目前,已开辟为红色旅游景点且有专人维护的有341个,建立的国家、省级、市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分别为65个、16个、18个;全市有30余万人次参加了革命文物认护,被保护的珍贵革命文物有800多件。先后建成了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兴国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等一批苏区革命历史标志性建筑,直观地向人们展示赣州红色革命史全貌。
赣州市还正着手对苏区文化史料进行抢救性保护,组织专家学者对苏区历史典籍、档案、文献、故事、歌谣、戏剧、标语、漫画,以及各类影像资料进行抢救性搜集、整理,通过这些创造性的保护措施,使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再现光辉的苏区历史和伟大的苏区精神。
(三)红色文艺精品不断涌现
近年来,赣州市组织文艺创作人员深入基层,收集、整理和创作各类红色题材作品,制作了《永远的歌谣》、《报名参军》、《活捉公审张辉瓒》等一大批有特色、有影响的红色题材文艺作品。兴国山歌专辑《情动哎呀嘞》整理收入了《苏区干部好作风》、《送郎当红军》等红色经典曲目,一经出版发行便受到市场热捧;连续拍摄了《老镜子》、《红土地上的望夫石》等纪录片,以及《兴国,兴国》、《我的传奇老婆》、《长冈七日》等红色电视剧和电影。其中,《长冈七日》在中国电影频道首播,《兴国,兴国》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热播。重点打造的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已演出300余场,大获观众好评,社会反响强烈,并荣获文化部文华奖“优秀剧目奖”和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成为赣州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的典范之作。
(四)深入开展“红色文化育新人”活动
为传承好红色基因,赣州在全市深入开展“红色文化育新人”等德育教育系列活动,组建“红色大篷车”、“红色宣讲团”深入基层宣讲,构建红色文化熏陶教育平台;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进书屋等工程,在全市开展“读一本红色书籍”等活动,把红色文化融入农家书屋和社区文化建设,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革命传统教育网络,使红色文化教育入心、入脑。同时,做好旅游产业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等文章,全力打响红色文化品牌。如今,赣州跻身全国12大重点红色旅游区,有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红色旅游收入占全市旅游收入的半壁江山。
三、赣州市在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中面临的挑战
从近期工作成效看,赣州在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我们也要冷静地思考,对照《若干意见》的要求,看到其中的差距,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做好工作的方向。
(一)红色文化产业链条缺乏延伸性
赣州在红色文化的产业链条上,目前仍以分散单一的红色遗址保护和参观为主,各县区在红色文化产业开发上还是“各行其事”,各自规划,缺乏“大赣州”、“大开发”概念。例如:在赣南苏区整体上看,还没有真正形成住、行、食、娱、购一条龙的红色旅游产业链条。在红色文化产品开发上,虽然赣州已经开发了领袖瓷盘、红色遗址模型、红军人物毛绒玩具和印有红色元素的打火机、U盘等产品,但红色文化产品的表现形式还过于单一,产品质量也不够精美。另外,红色文化产品的精神内涵还很肤浅,“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是苏区精神的基本内涵,现有红色文化产品没有充分展现这些精神底蕴。
(二)红色文化旅游经典线路建设还存不足
赣州市下辖的各区县在红色文化旅游合作中缺乏协同配合,在对外宣传推广利用红色资源过程中,几乎各自为战,没有很好地融合形成合力。从赣州市范围来看,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存在分段现象,缺乏整体性,连续性,从而导致红色旅游线路覆盖面不广的局面。另外,赣州市与吉安、闽西、粤东北等市县的旅游衔接合作还有较大空间,红色景区游客集散中心和城市间的游客周转传送机制还没建立,红色文化旅游经典线路的多样性和体验性仍然无法满足游客的需要。
(三)红色文化创新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缺乏
当下,赣州市急需红色文化继承和创新发展的各类人才,特别是红色文化发展的高端领军人物。在红色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红色创意产品的策划创新方面仍然感到乏力,红色创意产业项目吸引力不强,红色创意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全市红色文化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红色素养亟待提高,在宣传红色文化时更多是照本宣科,没能够把红色文化与时代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红色文化教育的吸引力不够。[1]红色文化发展的战略规划领军人才缺乏,红色文化发展的战略规划较为模糊,红色文化品牌特色不够鲜明。以上所述的根源终究是缺乏各层次的红色文化继承和创新的专业人才。
(四)红色文化传播方式陈旧
赣州传统的红色文化传播方式是将受众假设为主动学习、接受的个体,缺乏实践体验。在红色文化教育时,往往是采取灌输式、理论被动式的传播方式,讲授的内容太过于传统,缺乏时代活力。在红色旅游上,不少红色景点静态旅游方式多, 游客进行红色旅游时缺乏参与感。许多展览场馆的展品大多采取静态的陈列方式,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出现停留时间短,无法深入了解展品的红色文化内涵。当今已进入全媒体时代,而赣州还没有充分利用微博、微信、视频点播等信息传播渠道,全方位传播红色文化。
四、赣州加快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对策、建议
赣州要进一步加快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建设,就需有针对性地解决工作中问题。那么,赣州市应该如何做好这一工作呢?
(一)建立赣州红色文化金融平台,优化红色文化产业链条
资金投入情况,必然会影响到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建设。赣州应做好投融资工作,多渠道解决资本投入不足的问题。一是要建立红色文化金融平台,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工作,吸收银行、外资和民间等资本进入,成立股份合作形式的赣州红色文化创投基金,盘活资金流量,提高红色文化产业投入力度。二是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符号价值,加大红色文化衍生产品开发。赣州应该挖掘红色电影、电视、动漫、游戏的衍生产业链和衍生价值,进行全面、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专业的机构管理,要建立红色市场准入机制。
(二)整合旅游资源,加快红色文化与旅游的进一步融合
赣南拥有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将赣南红色文化与这些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是传承和创新赣南红色文化的有效渠道。一是要建立以瑞金为中心的游客集散中心,加大区域合作力度,与吉安、闽西、粤东北等地合作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延长游客消费路径。二是要树立大赣州观念,跳出各区县埋头单干的圈子, 加强各区县红色文化创新协同发展,形成合力才能在全国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三是要打造以红色年代为背景的“文化体验”旅游项目,例如:红军行军线路体验、红色记忆、红军村生活体验等,形成以情境化为基础的参与式、体验式红色文化景区模式,提高游客参与热情。
(三)加大红色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
红色文化人才是赣州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核心生产要素。作为赣州市来说,由于各种原因,比较难以吸引和留住顶尖红色文化发展策划人才和产业创意人才。这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红色人才引进奖励机制,鼓励省内甚至是全国知名红色文化创意人才投身赣州创业发展。一是可以委托专业人才猎头公司,引进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各类高端人才。二是依托赣南师范大学、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医学院等驻市高校资源优势,开设相关专业或培训班,订单培养红色文化战略规划、创意设计、营销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要注重本土红色文化人才的培养,制定红色文化专业人才发展规划。
(四)打造红色文化传播数字平台,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渠道
建设赣州红色文化传播中央数字化平台,以提高赣州红色资源利用效率,增强赣州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首先,要收集整合赣州各地的红色文化实物资料,建设赣州红色文化中央数字化资源库,将红色资源通过照片、视频、3D等技术保存起来。其次,建立赣州红色文化网络图书馆,将与赣州红色文化相关的书籍、报刊、杂志等制作成电子版,并开发智能手机网上阅读功能。
另一方面,要加大运用新媒体拓宽赣州红色文化传播渠道。一是赣州要建立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门户网站,扩大受众对赣州红色文化的获取渠道。二要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对赣州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通过创建纪念馆或红色景区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定期发送赣州红色文化相关资讯,同时利用3D仿真技术开发手机浏览场馆和查看实物细节功能,实现赣州红色文化高效率、辐射广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会清.关于“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的调查---以瑞金市为例[J].苏区研究,2015(4):11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