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出导向法”理念培养思辨能力的军事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2020-10-09缪昕张静

文教资料 2020年19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思辨能力

缪昕 张静

摘   要: 本文以培养军校学员思辨能力、培养创新型军事人才为目的,将产出导向法引入军事英语教学,研究其应用于军事英语教学全过程的可行性,对某军校二年级学生军事英语教学实际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证明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军事英语教学有效提高学生以“分析”“评价”“创造”为核心的思辨能力,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军事人才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产出导向法   思辨能力   军事英语教学

1.研究背景

1.1培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Benjamin Bloom提出教育目标分类学(Blooms Taxonomy),他认为,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和认知目标。同时提出,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应聚焦于第三层级的认知能力培养。2001年,Anderson and Krathwohl对前者的认知能力分类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六级模型(Blooms Taxonomy Revised),如下图所示:

大学英语的教与学遵循以上规律。2015年修订完善的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里指出,大学英语教育不仅包括基础阶段通识英语的学习,还包括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的学习。《指南》提出的基础、提高、发展三个等级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分别对应认知能力分类里的理解识记、应用分析和评价创造六个等级。

作为第三层级的认知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思辨能力长期以来备受大学英语教育者的关注。自从有学者指出我国高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思辨缺席症”(黄源深,1998),国内高校英语教育界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问题已积累了相当多的研究。如文秋芳等基于国外思维能力量具的分析制定了适用于我国大学生的思辨倾向量具(文秋芳,2011;王建卿,2011);韦晓保(2012)认为应构建以学科内容为依托、以自主学习为支撑、以形成性评估为保障的多维培养模式;冯欣(2015)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了聚焦思辨能力的英语课堂教学生成影响因子,认为应围绕思辨能力培养目标,依据重要性程度有机协调各因素,产生课堂教学生成思辨能力的整体效应;邹绍艳、高胜雪(2015)的一项基于反思性问卷的研究表明,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应进行教学通识化的转向和改革,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思辨能力;黄淑琴(2018)结合思辨能力的层级理论,提出提高思辨能力的教学改革方向,探求思辨能力培养融入教学的有效英语课堂模式。

1.2思辨能力培养在军事英语教学中的缺席

然而,学界鲜少有军事英语教学中培养思辨能力的理论性分析。在大学英语学习的高级阶段专门用途英语(ESP)阶段尤其是军事英语教学阶段,对于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基本处于刚起步阶段。

在军事英语实际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十分缺乏。课堂教学重点往往放在专业词汇的积累上,以学生能读懂浅显的军事文章、能用英语做简单的军事英语交流为目的。教与学都围绕培养学生“识记”“理解”和“应用”初级认知能力展开,缺乏对“分析”“评价”乃至“创造”的高级认知能力的培养。然而,仅仅是读懂词汇,难以帮助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所读外文军事资料的内在逻辑,不会分析一个推理或论述的质量或有效性,最终只能导致对接触的知识一股脑全盘接受,鲜少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出有建设性的新观点。不得不称之为思辨在军事英语教学中的缺席。因此,本文引进产出导向法应用于军事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2.应用产出导向法于军事英语教学

2.1理论背景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文秋芳,2015),是文秋芳针对中高级外语学习者提出的一套外语教学理论体系。产出导向法以学习中心说、學用一体和全人育人说为基础,以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为核心,以教师为媒介,使输入性学习和产出性运用紧密结合,有机互动,形成有高质量学习发生的课堂教学。产出导向法提倡的教学理念,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用一体,全方位育人,是解决军事英语教学中诸多问题的全新理念框架。

文秋芳指出,POA主要针对英语水平达到中高级以上的学生,同时,需要学习者具有相对成熟的心理认知能力、分析总结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学习经验和检验知识的能力,还需要学习者有一定生活阅历、生活经验及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我校军事英语课程开设在第三、四学期,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中等水平的通用英语能力。同时,具备相对成熟的认知、分析和归纳能力,问题在于缺乏将认知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社会生活阅历经验与军事英语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完成高质量产出活动的能力。因此,将产出导向法引入军事英语课程有一定可行性。

2.2应用产出导向法于军事英语教学全过程

产出导向法基于“输出驱动假设”“输入促成假设”和“选择性学习假设”提出了全新的教学流程——“驱动”“促成”和“评价”。该教学理念契合军事英语教学规律,解决军事英语教学中“重知识输入轻语言输出”的问题。POA的教学流程涵盖三个阶段:(1)驱动(motivation);(2)促成(enabling);(3)评价(assessing)。这三个阶段都必须以教师为中介,具体表现为引领(guide)、设计(design)、支架(scaffolding)等。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教与学都聚焦在提高学生的应用分析和评价创造能力上。

2.2.1“驱动”环节的思辨能力培养

在“驱动”教学环节,教师首先依托军事英语教学材料,向学生呈现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可能碰到的交际场景和讨论的军事话题,同时明确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学生通过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材料,认知自身不足,产生主动学习的压力和动力,增强求知欲望,主动思索该如何完成产出任务,培养学生“理解”外部知识和“分析”自我水平的能力。因此,“驱动”过程是一个不断训练与增强学生思辨能力的过程。

2.2.2“促成”环节的思辨能力培养

在該环节,学生主要围绕给定的产出任务进行选择性学习及产出练习,教员给予有区别的指导并进行检查。如,就某一个军事主题的产出任务,教员按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顺序,分成语言层面的产出和交际层面的产出两个子任务。学生在教员指导下有计划、有具体目标、分步骤地按序完成产出任务。学生基于“驱动”环节对自我能力和目标要求的分析,主动选择产出任务所需的材料、语言形式和话语结构。学生选择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思考、分析和总结的过程。因此,“促成”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的能力,增强思辨能力。

2.2.3“评价”环节的思辨能力培养

产出导向法的“评价”环节更多指完成产出任务后的延时评价。延时评价标准由师生共同参与构建,结合具体产出任务分别讨论出说、写、译的不同标准并且达成师生间的共识。课上由师生共同评价产出成果,保证听者与展示者共同受益。合作评价机制确保学生全程参与产出活动的展示和评价环节,促其反思如何改进和优化自己的产出成果以不断进步。因此,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环节,是一个让学生不断思考、追求进步的创造性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主动进行思辨练习的好习惯,提高分析评价和创造能力,达到认知能力的最高级别要求。

因此,基于产出导向法理念,在军事英语教学中采用“驱动”“促成”和“评价”的教学流程,有利于学生提高对外交流中的军事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达到高效完成军事任务的目的。

3.应用效果实证

为研究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军事英语教学模式对提高思辨能力的效果,本研究以二年级90名学员为教学对象展开为期两个学期的基于产出导向法教学理念的军事英语教学,即在培养“分析”“评价”和“创造”高级认知能力的阶段,以上述“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环节贯穿教学全过程。

3.1问卷数据

第二学期期末的调查问卷显示:72%的学生认同“布置单元产出任务——有目的性地进行教学及指导——口语产出并进行师生共同评价”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对知识材料(包括课文内容、词汇、重点知识等)的记忆;70%的学生认同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对重难点知识(如无线电通联术语、武器装备的性能参数等)的理解和掌握;70%的学生认同该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情境下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69%的学生认同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分析所学知识的框架结构、分解学习任务并分析学习重难点的能力;73%认同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基于一定标准对自我和他人进行客观自主的评价、对所学知识进行客观自主的评价的能力;69%的学生认同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主动学习的动力、提高积极探索新知识的意愿。

3.2访谈结果

有关该教学模式的个人访谈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以口语产出为最终学习输出结果的模式提高了对口语表达能力的“关注度”和“投入热情”,“口语表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还有学生表示,与第一学年的英语教学相比,本学年的英语教学“目的性”和方向性“更明确”,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明确知晓个人水平“与学习目标的差距”,对自我提升和进步有“更大的指导性”。

与此同时,约30%的学生表示,口语任务贯穿每单元教学全过程,课后花费的口语练习和口语活动准备的“时间更长了”,学习负担更重了;尤其是英语水平较弱的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在应对学习任务时“敷衍”了事,长期下来,导致英语学习“不进反退”。

3.3讨论与启示

以上数据和访谈表明,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军事英语教学确实对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能够看到学生对于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模式持欢迎态度,在实际感受到了教学效果之后,学生能够与教师配合积极应对每单元的产出任务和子任务。因此,在教学效果上通过数据看到学生的感受,看到创新教学模式带来的六级认知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在“驱动”“促成”和“评价”的最终环节——“评价”环节,对教学效果的认同率最高。由此可见通过互评、自评与教师评价,学生深度参与产出任务的前期准备、课堂展示和分析评价整个过程,与仅仅进行口语展示而不参与评价相比,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追求自我进步,这种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能力,正契合布鲁姆认知分类图的最高阶段——“评价”和“创造”的两个能力。

与此同时,对于负面的反馈,研究团队认为,在应用产出导向法时,如果能够基于学习者不同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驱动任务,并在促成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或许可以有效避免问题的出现。当然,基于何种标准将学习者进行区分设计产出任务、同一个教学班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能够既保证统一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又能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是后续研究值得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4.结语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思辨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是培养高素质军事英语人才的重要一环,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人职业发展,更关乎我军人才培养和国防建设。因此,基于布鲁姆认知能力分类,在培养“分析”“评价”和“创造”高级认知能力的阶段,创新军事英语课程教学模式,以“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重要环节贯穿教学全过程,能够改善军事英语教学中“重知识输入轻语言输出”的问题,帮助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外文军事资料的内在逻辑,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出有建设性的新观点,使学生不但能读会写,更能言善辩,以扎实的国防语言素养服务部队。

参考文献:

[1]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07).

[2]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王建卿.国外思维能力量具评介及启示[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07).

[4]韦晓保.影响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外部因素分析与多维培养模式构建——基于一份调查报告[J].西安外国语学大学学报,2012(2).

[5]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

[6]邹绍艳,高秀雪.大学英语教育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一项基于反思性问卷的研究[J].外语研究,2015(3).

[7]冯欣.聚焦思辨能力的英语课堂教学生成影响因子分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2).

[8]Paul,R. & L. Elder. How to Study and Learn A Discipline: Using Critical Thinking Concepts and Tools[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 2016.

[9]黄淑琴.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面临的困扰和出路[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3).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思辨能力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基于培养思辨能力的大学外语教学策略探究
浅议加强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实践的必要性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产出导向法驱动下的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