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感培养的培养对策研究

2020-10-09王素青

新一代 2020年20期
关键词:历史感高中历史原则

王素青

摘 要:高中历史学科是整个高中课程中比较重要的学科之一。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够认清历史,吸取教训,传承经验,既往开来,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感,可以提高其学习效率,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即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历史感的意义进行简单阐述,并提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感的原则以及策略,希望为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一点启示。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感;意义;原则;对策

历史感,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历史情感体验。历史感的培养,应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主要是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可以主动探索历史,获得自我情感的升华[1]。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都以应试科目的成绩为主要追求目标,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情感的培养。为此,本研究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几点建议。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感的意义

(一)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历史

从历史教学角度来讲,培养学生历史感是提升其历史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从目前历史教学的学习状况来看,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大多是为了获得高分,实际对历史学习并不感兴趣,这就导致他们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而培养历史感,可以使他们主动探索历史,学习热情随之提高,有助于历史学习上升到新的高度[2]。

(二)改变高中历史教学的弊端

从现今的高中历史教学来看,为了应付应试教育,教师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不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对于提升学习成绩的作用也有限。培养学生历史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则可以给学生更多机会去探索,使其思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提升学生民族意识

培养学生历史感,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进行学习和探索,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发展史。既可以了解中国古人的勤劳勇敢,又能够对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以及不断崛起的历史进行探索,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3]。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进入社会后,为了中华民族的不断强大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培养学生历史感的几点原则

(一)充分结合历史事件

历史是已经发生的、切实存在的事件。教师在培养历史感时,一定要与真实历史事件相结合,尊重历史,阐明史实,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感。

(二)结合学生学习实际

每个学生的社会经历都有所不同,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要注意根据学生所处的社会背景,与历史事件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身临其中。这对于培养学生历史感有重要的意义。

(三)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

培养学生历史感时,教师要注意对正面的历史事件进行正向教学。对于负面、消极的历史事件,要从辩证角度,进行分析,使学生从中吸取教训[4]。

(四)培养历史感要适度

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主要还是要学生了解历史。历史感的培养要采取适度原则,不能将课程教学与培养历史感主次位置颠倒,并且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培养。

三、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感

(一)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仍然占据教学的主导地位。教师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题材,结合声情并茂的讲述,可以极大的增加教学的感染力。在进行讲述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历史时空当中,使学生获得了身临其境般的感受。随着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加贴近历史,了解史实,通过切身的感受,提高自身的历史感。例如,在进行高中历史必修2第5课《开辟新航路》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将欧洲各个航海家远洋航行与郑和下西洋做对比。通过对航行时间以及航行次数,尤其是航行时的人数、规模以及活动范围等进行渲染,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明朝时期的实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過对比式的讲述和引导,对历史事件进行精心提炼,可以将学生带入历史事件中,不知不觉中获得情感共鸣,获得历史感的升华。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不断的应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一些历史事件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进行筛选后,向学生进行展示。通过给予学生直观印象,提高他们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学习高中历史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时,针对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不深,无法感同身受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对当时的抗战背景进行展示。并通过抗日战争的相关影像、电影、歌曲等的展示,使学生了解到当时中国人民所承受的苦难以及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民族意识不断的增强,获得了历史情感共鸣。

(三)激发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学习小组成立的目的,就是将学生的个人意见进行汇总,吸收有益建议,摒弃错误的观念,最终达到求同存异的目的。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利用小组教学的优势。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以及组间讨论。通过学生对历史问题的交流,使他们互相启发,最终在共同学习中,对历史问题获得全面的领悟。例如,在学习高中历史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时,有些学生认为维新变法是一场先进的改良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而另一些观点则认为,维新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在封建社会推行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使其最终明确了维新变法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是一场推动社会发展的思想启蒙运动,为之后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开展课堂讨论,可以使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四)充分利用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不管是通过观看历史相关资料,还是教师教学带入,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从间接渠道获得历史感的提升。而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化身为历史人物,从表演中感受历史背景,揣摩历史人物的心理状态,感受其所处的环境,可以使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受,获得不一样的情感升华。并且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在高中历史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别扮演毛主席和尼克松总统。将教室作为两国元首会面的接待室,其余学生作为台下记者和工作人员。让学生在此场景中,进行两国元首的会话表演。通过这样的表演方式,学生可以了解当时的国际形势,领悟到中美关系发展对中国外交的重要意义。这样,更容易对学生进行历史感的培养。

(五)将史实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高中历史教学,除了课堂教学以外,适量的课外调查也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布置课后任务。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身边、本地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调查研究,使他们通过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来增加对历史的认知。这一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课外调查的方式,可以是通过寻找老照片、老物件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寻访历史古迹、调查历史人物入手。通过对本土历史古迹以及历史事件进行调查,学生的历史情感也会获得升华。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历史不再陌生,更容易获得历史情感提升。

综上所述,培养历史感对高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以及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重要途径。通过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历史感,可以使学生的历史情感得到升华,更加努力投入到学习当中,为以后的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其木德.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感途径探索[J].好家长,2018(90):144-144.

[2]胡祖亚. 实施历史课有效教学,培养初中学生核心素养[J].贵州教育,2018,000(014):39-40.

[3]杨铭. 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71):156-156.

[4]谢景. 落实历史时空观念素养的教学实践和感悟——以《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J].高考,2018(36):229-229.

猜你喜欢

历史感高中历史原则
长春花蓝+中国红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早期《三国》插图:熊清波本《三国全传》的插图问题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感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感的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