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

2020-09-30路明陈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3期
关键词:腹围肠梗阻排气

路明,陈哲

(1.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 吉林;2.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0 引言

由于内外各种因素而引起腹腔内肠粘连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运行和通过的疾病在临床医学上被称为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此症患者肠内容物受阻时会出现恶心呕吐、排便困难、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1-2]。此外则是按照个人起病急缓可分为慢性肠梗阻及急性肠梗阻两种[3]。本文则主要针对我院在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48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通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其治疗后各项指标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治疗此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于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选择我院进行诊治的48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将48例急性粘连肠梗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4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男12例,女12例,年龄 18~88岁,平均(35.44±5.31)岁。治疗组24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20~89岁,平均(36.07±5.17)岁。经我院普外科确诊后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疾病标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在对本次医学研究完全知情情况下已签署同意书,两组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院治疗期间均行制酸、补液、禁饮食、抗病毒感染等基础治疗,此外再对其体内水盐电解质酸碱平衡进行维持同时予以静脉营养支持。所有患者病情诊断明确的当天便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及传统鼻胃导管。行导管后对患者腹胀腹痛、排气排便、肠梗阻导管负压引流量、腹围各方面的变化情况进行严格检测观察,并实时对数据进行记录。在营养支持方面治疗组患者排气24 h后经肠梗阻导管注入营养液,对照组患者则继续采用静脉补液的方式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组患者采用的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套件为大连库利艾特医疗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辽械注准20162660214。具体操作包括:对患者实施利多卡因(生产厂家: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049)局部麻醉并指导患者平躺仰卧,将导管、导丝行鼻腔送入胃部;随后协助患者改换体位为右侧卧位,将导丝送入导管并促使导管前段朝向幽门及搬至十二指肠上段,通过反复操作直至导管置入患者空肠屈氏韧带中。最后于耳垂处固定导管并与鼻孔预留15~20 cm距离,同时安排护理人员每隔1 h巡房1次。

1.3 指标判定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及临床症状数据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同时对治疗效果判定为痊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临床指标数据统计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并记录其数据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得知治疗组患者在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方面都要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临床指标数据统计(±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临床指标数据统计(±s)

第1天肠胃减压量(mL)治疗组 24 13.69±4.18 590.04±142.77 26.07±4.28 4.19±1.67 1488.25±345.31对照组 24 8.25±1.47 327.15±132.49 35.16±5.38 7.81±2.25 753.14±286.70 t 6.015 6.612 6.478 6.329 8.024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组别 例数 第1天内腹围减少量(cm)第1天置管引流量(mL)腹胀腹痛缓解时间(h)肛门排气时间(h)

2.2 两组患者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有效率统计

两组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对人数进行统计,得知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7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有效率统计[n(%)]

3 讨论

在现今临床医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肠梗阻类型就是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发病率约为40%左右,其中单纯型肠梗阻占据85%以上[4],在临床治疗中保守治疗较多的运用于单纯型肠梗阻。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病理生理过程主要是因为肠黏膜缺氧、缺血以及近端肠管压力升高,患者肠内容物通过受阻出现血运障碍,进一步释放毒素,引发肠坏死和穿孔等症状,从而导致水盐电解质紊乱致使患者休克和死亡[5-6]。因此在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中维持患者体内水盐电解质平衡以及减轻肠胃压力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7],经过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在对急性肠梗阻进行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时,采用长导管进行减压具有更为明显的治疗效果[8]。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置入患者体内之后,应随时对患者排便、引流量、排气、腹围变化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9]。假如在导管置入后患者腹部体征逐渐加重且连续3 d引流量>500 mL,同时肠梗阻现象依旧存在时[10-11],应及时对患者实施手术以防发生肠坏死和穿孔的现象,从而危及患者生命。

经过本文研究表明,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的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9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P<0.05。治疗组患者在第1天的引流量、腹围减少量、肠胃减压量方面的数据都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治疗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为(4.19±1.67)d,短于对照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7.81±2.25)d,P<0.05。

因此在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时予以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更短,效果更为显著,同时并发症也少,是良好的临床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段。

猜你喜欢

腹围肠梗阻排气
临床联合超声指标预测胎儿体重的探讨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探讨胎儿腹围在预测巨大儿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包头地区不同性别痛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肠梗阻不手术有何治疗方法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排气歧管螺栓紧固力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