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对策及思路

2020-09-29赵霞

家长 2020年9期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有效对策小学体育

赵霞

【关键词】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有效对策

一、充分发挥环境优势,合理利用活动场地

由于体育活动的特殊性,常规的体育教学对教学场地、环境、天气等各方面要求严苛。在目前的小学校园中,操场、跑道、室内活动室几乎是标配,因此大课间的体育活动可以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优势,合理利用校园各类活动场地,在对学生的休息、活动时间的精准把控下,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教学及锻炼,不仅能提升体育的教学形式,更能促进学生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大课间时间通常有20-30分钟,主要用于组织学生进行广播体操锻炼。大课间体育活动可以安排在广播体操结束之后,根据不同年级的体育教学内容分别安排练习活动,比如低年级绕操场跑道跑步进行体能训练,高年级学生在篮球场地进行往返跑+接力投篮训练等;对于因天气原因不能进行室外活动的情况,可以安排相应的室内活动,如重体能训练的往返蛙跳,或重体型训练的健美体操等。通过对活动场次的充分运用,有效提升大课间的利用效率,为体育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创新大课间活动形式,丰富课外活动内容

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贪玩并且精力充沛,而学习压力尚可,课间的休息时间便成了学生的玩耍活动时间。体育教师应当关注大课间学生的活动时间,总结学生的学习以及活动的时间规律,制定适宜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利用大课间进行体育锻炼,既能丰富课外的活动内容,也能加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生自发组织的大课间活动形式主要为球类运动,重在多人参与且活动时间灵活。但单一的活动形式对于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培养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参与学生的大课间活动当中,创造灵活的活动形式,组织学生集体参与。比如依据男生活泼好动的特性,组织短时足球或篮球对抗比赛;按照女生灵动爱美的特性,增加体操教学课程;以及组织集体跑步、接力短跑等小型体能锻炼项目,充分激发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用创新的大课间活动形式,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习惯。

三、制定互动反馈机制,加强师生沟通交流

为实现“德育”共同发展的目标,体育教育不容忽视。为确保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順利开展,并能在小学生群体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和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应当构建出一套科学有效的互动反馈机制,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及教师对学生体育活动全面多元的评价,不仅能够监督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还能增进体育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加深师生之间的联系和了解,从而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相较于常规的体育课堂教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节性,侧重点在于强生健体,以及拓展学生的体育活动范畴。因此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建立与学生的互动反馈机制时,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情绪特点,以及大课间的时段特性,避免树立严格严肃的教师形象,沟通多以了解鼓励为主,互动方式要倾向于小学生之间的沟通方式和思维模式。通过与学生之间频繁的沟通与交流,依据不同学生群体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制定多元的反馈机制和评价模式。比如,教师主动介绍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形式,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擅长、喜爱的体育活动以及自己参与的活动,教师收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加以整理,作为创新大课间活动形式的依据;通过对学生身体素质、体能测验等方面的了解,对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以鼓励教导为主,保持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班级或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集体讨论、互相反馈,帮助学生打破体育活动边界,积极尝试参与探索未知的体育领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形式,能够有效提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小学体育整体的教学效果,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时代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新时代的小学生承受更为繁重的课业压力,而面对素质教育的理念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体育教学又显得极为重要。提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性,能够丰富学生的大课间活动及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进行科学良好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学生强健的身体素质和积极的体育精神,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向社会输送更多适应社会发展、推动时代进步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大课间活动有效对策小学体育
基于“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村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探析
对大课间活动的几点思考
利用民间游戏让学生在大课间快乐运动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房地产土地拓展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