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钱许愿』习俗考

2020-09-29

寻根 2020年5期
关键词:许愿池祈福钱币

□ 邵 磊

每当我们在寺院道观、风景名胜区参观时,总能看到一些文物上、神像旁、水池里、龟背上被游客投掷了很多钱币,这就是盛行于民间的“投钱许愿”习俗。投掷钱币许愿祈福的现象,在古今中外都比较流行,在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之后,“投钱许愿”习俗在今天虽屡有争议,但依旧被广大百姓所喜欢,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投钱许愿”习俗的起源

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对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缺乏足够的认识,内心充满了恐惧,视之为上天对人类的惩罚,在深深的不安中,古代先民开始尝试用一些原始的祈祷方法来预测下一步的行动,久而久之,原始的占卜方法便随之应运而生了。到了商代,通过火烧兽骨和龟壳进行占卜的活动已经十分流行,巫师把要占卜的事项及占卜后的吉凶情况刻在龟甲兽骨上,就形成了著名的甲骨卜辞。另外,商王也会通过大型的青铜鼎焚烧“牺牲玉帛”来祭祀神灵和祖先,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除了用火烧甲骨、玉帛进行占卜祈祷外,用蓍草占卜也是古代预测吉凶祸福的一种非常重要方法。蓍草占卜盛行于商周时期。宋代《南轩易说·系辞上》云:“用蓍草四十九,分为左右手,左小指内挂一茎。先以左手内四茎数之,留其余,如未遇四即留之,复以右手内四茎数之,又以其余并左右手,余作一处,仍以小指内所挂一茎凑之,如此则第一揲若非五即九也。留下第一揲,所余者蓍,只将余蓍依前揲复分左右手,亦以所挂一茎凑之。第二揲不四即八也。第三揲亦如前其数,亦不四即八也。”然而,用蓍草卜卦,每次至少要用49根蓍草,操作过程太过繁杂,而且蓍草并不是每个地方都生长,卜卦时材料受限,占卜师开始寻找操作更为简便的替代物来预测吉凶。宋代《筮宗》云:“掷钱代蓍,用一卦定吉凶。”于是,用铜钱代替蓍草卜卦的方式就应运而生了。

关于投钱占卜的起源,宋代《古今事文类聚前集·技艺部·钱卜》云:“京房卜易卦,以钱掷,以甲子起卦。”明代杨慎《升庵集·蜀笺川笔川墨》载:“掷卦以钱,自严君平始。唐诗‘岸余织女支机石,井有君平掷卦钱’。”京房是西汉著名的易学大师,严君平是西汉晚期道家学者。由此可知,至迟在西汉中晚期,用钱来卜卦许愿的习俗已经开始出现。而在井水、池水、泉水处投掷钱币祈福的习俗,在唐代开始流行。唐代笔记小说集《朝野佥载》记载道:“并州石艾、寿阳二界,有妒女泉,有神庙。泉水沉洁澈千丈。祭者投钱及羊骨,皎然皆见。”这里提到了人们在妒女庙前的泉水中投钱许愿的事情,老百姓认为,有水的地方就会有神灵驻守,在水中投钱,可以获得吉祥。

民间用钱占卜的风气也影响到了帝王的生活。唐代武则天就曾派人到嵩山投掷金简,祈求“三官九府”的神仙免除她的罪责。武则天金简现在已成为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另据《开元天宝遗事·投钱赌寝》载:“明皇未得妃子,宫中嫔妃辈投金钱赌侍帝寝,以亲者为胜。召入妃子,遂罢此戏。”这里提到了杨贵妃入宫之前,唐玄宗的其他妃子通过投掷钱币,来决定由谁来侍奉皇帝就寝的事情。

◇武则天金简

宋代以后,随着儒释道三教合流,投钱许愿的习俗在民间逐渐普及,各行各业都存在投钱占卜的活动,内容涉及许愿还愿、祈福禳灾、结婚求子、求财当官、祛病消灾等。直到今天,投钱许愿依然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项娱乐活动,在很多景区,只要有水池、墓穴、文物的地方,游客们就会投钱,以了却一份心愿。

“投钱许愿”习俗兴盛的原因

许愿祈福是中国民间悠久的民俗活动,是古代先民在物质匮乏、生活艰难时产生的原始信仰。后来,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钱能通神”的观念逐渐在民间开始盛行,一直影响到了今天的人际交往和民俗信仰。

我们身处的社会,是一个不断交往的世界。人在成功改造大自然的同时,也会有孤立无助、屡遭挫折的至暗时刻。因此,当人们在连续遭遇失败或者愿望不能实现时,就会祈求上天保佑自己和家人能获得好运。在钱币产生后,钱带给了人们很多的便捷和巨大的好处,“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好办事”“花钱买平安”等观念深深影响着人们的言行。在这种信念影响下,用钱行贿鬼神就成为人们投钱祈福的重要原因,反映了老百姓在祭拜鬼神时的功利性心理和实用主义倾向。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人们不惜花费重金,为寺庙布施钱财、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在许愿者眼里,神灵无非都是拿钱替人办事,得好为人消灾。相对于一掷千金的许愿,在景区投上一两元钱就能买个心安就显得简便又划算。善男信女希望通过投掷钱币与神灵做个交易,扔一个硬币就算赎罪,塞张纸币就算敬神,久而久之,投钱祈福就演变成了长盛不衰的“交易式信仰”习俗。

宗教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当人们去寺庙道观拜神时,几乎都会虔诚地许下心愿,希望神灵能保佑自己事事顺利。先给神灵捐钱,然后希望神灵保佑自己。

在佛教仪轨中,捐钱布施,是功德无量、福报深厚的表现,修财布施可以得财富。道教中,也有投钱祈福的习俗。信众们纷纷投掷钱物,以期通过投钱而获取心理安慰的做法,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今天,随着游客的增多,很多寺庙道观修建了专门投钱的许愿池、放置了功德箱,或者把原来的放生池改为许愿池,供善男信女许愿祈福、积德行善,这些许愿钱被用于修建庙宇神像,或者用于公益救济事业。

游客在景区投钱的行为,多带有迷信心理,认为只要见到文物或其他老古董就扔钱,不仅可以许愿,而且会功德无量,也有部分游客是从众心理,看到展品上、展柜里有钱,或其他人正在扔钱,就会盲目效仿。明代《吴兴备志·岩泽征》载:“抛钱池,在州东东岳庙前。乡人每祈祷,以纸钱投之视其浮沉,以卜吉凶。”民间认为,向水池投币,如果钱币能浮在水面而不沉下,则是吉兆的表现。因汉字“浮”与“福”同音,浮起来意味着“福气来”,借此讨个彩头。一些铝合金硬币,由于重量较小,在一定密度的水的张力作用下,只要投币的角度适合,是有可能浮在水面上的。于是这种带有交易特点的投钱仪式,在民间大受欢迎。投钱时,有人发自内心地祈祷,有人盲目地跟风,他们希望通过这种许愿方式来祈求自己和家人万事如意。

对“投钱许愿”习俗的一些思考

“投钱许愿”习俗,蕴含着中国古代先民的风水观念和朴素的民俗信仰。

一是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投钱许愿”习俗,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文化,对普通民众而言,通过投钱祈福,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这种对未来幸福生活简单的满足感,有时候也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精神寄托,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在民间,人们所许的愿望各种各样。有通过投钱祈求平安健康的。如《太平御览·资产部》:“《风俗通》曰:颍川黄子产,每渡,辄投钱于水。”希望投钱于水,祈求水神来保佑自己平安渡河。有人为了辟邪驱魔,会在家中摆放或者随身佩戴“五帝钱”“厌胜钱”。有些地方,在丧葬仪式上,会在逝者口中放上“含口钱”,或为死人烧纸钱,以打点阴间路上的鬼怪。如《读礼通考·西原蛮》:“亲始死,披发持瓶瓮,恸哭水滨,掷铜钱、纸钱于水,汲归浴尸,谓之‘买水’,否则邻里以为不孝。”描写了古代壮族在葬礼上掷钱买水的风俗,目的是向水神报丧。也有投钱求子的,如清代《日下旧闻考·郊垧》:北京东岳庙“帝妃前悬一金钱,道士赞‘入者投钱,中则得子’,人罄所携钱以出”。天津旧时习俗,婴儿出生后,接生婆将裸体婴儿抱在怀中,用软布蘸温水擦拭婴儿的脸、手和全身,并向盆中投铜钱、煮熟的红白鸡蛋等物,边搅动,边蘸水擦拭,边念喜歌。前来贺喜的亲友家妇女陆续向盆内投钱,以表达对新生命的祝福。总之,不论人们的身份地位如何,通过投钱祈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心理压力,增加了人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是支援了公益事业。很多寺庙道观、风景名胜,每天众多的游客在许愿池、功德箱等处投钱祈福,为景区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如雷峰塔古塔遗址成了投币“许愿池”,一年下来能清理出上万元钱币。这些许愿钱除了用来维持寺庙日常开支、修建庙宇神像,还有一部分用来救济老弱病残,开展公益事业。甘肃省博物馆把佛教艺术展览馆里的钱币定期清理,4年来,向炳灵寺石窟和庆阳市北石窟寺捐出9万元。在国外也有类似中国的许愿池。罗马特雷维喷泉又名许愿池,受电影《罗马假日》中投钱许愿镜头的影响,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每天络绎不绝地到此许愿抛硬币。据媒体报道,2016年抛入许愿池的硬币总值140万欧元,这笔收入被分给意大利几家慈善机构。

当前,游客在景区投钱许愿的行为,大都带有朴素的祈福心理,心中没有恶意。但在投钱时,无形中导致了一些不文明现象的发生。如游客往十几米深的马王堆三号汉墓墓坑投币,工作人员在进入墓坑清理钱币过程中,难保不对文物造成损坏;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内,由于游客扔硬币祈福,导致乾隆时期的刻字碑被砸出多个小坑;山东济南大明湖景区水池里的王莲被当成许愿花,结果莲叶被游客扔的硬币砸成“马蜂窝”;有的寺庙放生池中的乌龟因误食了游客投掷的硬币,竟被活活地噎死。更有甚者,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位老年乘客向一架飞机的发动机投掷9枚硬币祈福,导致该航班延误了5个多小时。对于这些不文明现象,需要采取一定的规范措施进行教育引导。

对于乱投钱的现象,部分景区是有责任的。一些景区对扔钱行为疏于管理,对游客扔下的钱也没有及时清理,以至于更多的游客跟风,加剧了扔钱现象。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景区对扔钱祈福行为多持“不鼓励,不禁止”态度,个中缘由,显而易见——狂热的扔钱者客观上的确为景区带来一些收益,但这些与维修文物的高额成本相比,恐怕得不偿失。因此,游客文明参观,不仅要靠其自律来实现,也需要景区管理者积极引导。一是对投掷钱币的游客予以及时劝说;二是在水池、文物旁设置“请勿投掷钱币”告示牌;三是可将文物展柜予以密封,让游客找不到缝隙,不给游客往文物上投掷钱币的机会;四是景点可以倡导更为文明的祈福方式,如可以多设置专门投钱的捐款箱、公益箱、功德箱、许愿池,让游客在参观文物景点的同时也献上一份爱心,为游客打开另一扇释放情感的祈福之门。

应该说,除了极个别故意损坏文物的极端案例,大部分游客在景区参观时,还都是非常自律的。往许愿池以及文物上投币,和面对佛像烧香、磕头一样,就是一种朴素的心里安慰,有时候说不上是迷信和盲目跟风。但游客们在祈福许愿时,还是要改变思想认识,因为投掷钱币,并不会带来什么好运,只会增加清洁人员的工作量,也会对文物、水中的动物带来伤害。同时,在古朴庄严的寺庙道观和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乱扔钱币,既有损钱币的神圣性,又大煞风景,无形中降低了名胜古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水准。因此,文明的参观、高雅的祈福,是新时代每一位游客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结 语

投钱许愿、掷钱祈福习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至今仍兴盛不衰,说明了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存在的合理性,契合了老百姓希望生活幸福的朴素心理,是他们面对生活压力时的一种缓解方式和心理不安时的一种精神安慰。面对古代恶劣的生存环境,我们不能奢望用今天的科学眼光去谴责它的“封建”和“愚昧”,因为面对人生的坎坷,老百姓对未来生活最简单的追求方式,可能就是面向神灵抛一枚钱币来倾诉自己的辛酸。虽然今天在景区还存在一些不文明的投钱现象,但这些通过制度和技术手段是完全可以消除的,以前在景区大量书写“某某到此一游”的现象,今天已经很少了,这就是宣传和引导的效果。因此,面对广大老百姓在追求心理安慰和感情寄托时的投钱许愿举动,我们不妨冷静地对待,只要景区在服务和引导方面把工作做得更细,只要老百姓的幸福感得到了更充足的提升,相信这些乱投钱的不文明现象是可以根治的。

猜你喜欢

许愿池祈福钱币
头骨祈福
摸马祈福
被遗忘的许愿池
祈福
组合钱币
突骑施钱币和突骑施
库车县出土唐代窖藏钱币
为飞行祈福
你不能许愿
钱币保存各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