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的女门神画
2020-09-29吴天跃
□ 吴天跃
一
散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女门神画,犹若空谷幽兰,是令人惊叹的民间艺术珍品。然而除地方媒体的个别新闻报道之外,甚少有学者关注这一题材独特的女门神画,并将其视为区域性整体现象,因此有必要在学术上作一溯源梳理。
中国早在汉代就已出现门神的雏形,这些门神大多直接绘制在门上,山东、河南、江苏等地汉墓出土的画像石、画像砖上的门画,多以神荼、郁垒等御鬼之神为主。门上画尉迟恭、秦叔宝等做门神即延续了“画勇士作守卫”的汉代传统。隋唐时期,伴随着佛教的盛行,寺庙中出现了药叉、天王、力士等形象的新主题门画。唐代寺庙宫观的面门、库房、厨房等门上均施以彩绘,而且从隋唐开始,门神中开始出现贵妇、美人等世俗形象。明清时期门画继续发展,内容题材更为丰富繁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常见门画题材:武门神、文门官、门童。此外,浙江、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盛行妈祖、陈靖姑等女神崇拜,在这些地方的妈祖庙、临水宫的木门上往往绘有地方特色的宫娥、女将门神。
目前所知年代最久远、最知名的所谓“女门神画”,即广东新会博物馆所藏的两件“西洋木美人”油画肖像,它被认为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洋油画作品。早在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游历广东新会的山东嘉祥举人曾七如,曾亲睹西洋木美人肖像,记于笔记体文集《小豆棚》中。他如此描绘木美人的形姿:“其一衣绯,色剥落,约二十许,丰颐隆准,高钿云髻。一手持物如灯台形,一手自理衣带如大家娃。其一衣黄,修容坠马半面惊顾之状,两手捧物不能辨,丰神凛然。”据新会博物馆提供的资料,该馆馆藏的这两件木美人画是明代中叶广东新会人李仕升任福建莆田县教谕期间所得,李卸任后将之携归故里新会县河村瓦岗,置于天后庙,为历代村民供奉珍藏。江滢河等学者认为,新会木美人油画既然是收藏在天后庙的神物,很可能是天后宫或妈祖庙所见的女门神画,只是这对女门神是由西洋女子充任的。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女门神画内部具体情形略有差别。根据笔者实地走访的浙江温州、丽水,福建莆田、泉州、漳州,广东潮州、汕头以及台湾地区的台北、台南,仍存有不少绘制在庙宇宫观木门上的女门神画。这些女门神画究竟选择哪些人物作为绘制对象?有何传说故事?绘制的技法和规则如何?至今仍然活跃在幕后的民间画师又如何看待这些女门神画?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通过实地田野调查,以具体的研究个案来回应。本文即选择浙南温州女门神画作为切入点。
温州漆绘门神画在2008年被列入温州市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主要分布于温州下辖的鹿城、瑞安、苍南、瓯海、龙湾、永嘉、乐清等地。其中,温州女门神画通常绘制在温州地区供奉临水夫人和妈祖等女神的宫观祠庙对开门板上,为门板漆画,与水印木版雕刻的门神画在类型上有很大区别。温州乃南戏之祖高则诚故里,戏曲文化在民间根基深厚,草台戏班长演不衰,温州女门神画与此地流行的戏曲人物形象密切结合,有自身特定的人物原型,造型生动,乡土特征浓郁。温州记者张琴2003年出版的《乡土温州》一书最早对温州的门神画进行了实地调研,有开创性的贡献,但未将主题聚焦于女门神画,对背后的成因探索不足。笔者对温州女门神画的兴趣和探访始于2006年,2018年和2019年笔者多次带领学生实地调查保存现状,采访仍然健在的民间门神画师,以抢救珍贵的历史记忆。希望能挖掘温州乡土文化中女神信仰、戏曲文化、民间美术技艺和民俗地理等多重维度,今后进一步扩及福建闽东和厦漳泉地区、广东潮汕地区及台湾地区的女门神画,寻找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宗教的艺术之根。
◇ 广东新会博物馆藏新会木美人油画
二
◇ 温州鹿城蒲州西寮太阴宫女门神画
温州的女门神,一般只守卫太阴宫、临水宫、天后宫和娘娘宫等。温州人崇拜女神,与温州地区深受闽地宗教风俗泽被,广泛信奉女神陈靖姑和妈祖林默娘有关。陈靖姑是太阴宫、临水宫的主祭神,祖籍福州仓山下度,民间习称为临水夫人、顺天圣母、陈十四娘娘和太阴圣母,她被视为“救产、护胎、佑民”的妇女儿童保护神,也是整个东南沿海地区影响最大的陆上女神。温州乡民接受陈靖姑的传说故事,是通过温州鼓词“唱南游”或“唱龙船”,过去大都由盲人承习传唱,主要内容是关于陈靖姑庐山学法斩蛇妖的故事。而妈祖林默娘,是天后宫、娘娘宫的主祀,祖籍福建莆田湄洲岛,声名远播海内外。她与陆上女神陈靖姑相呼应,是护佑渔民平安的海上女神,早在宋代就从普通的地方神被朝廷赐封为“灵惠助顺显卫英烈妃”,之后又晋封天妃、天后,广受温州渔民祭祀。不管是陈靖姑还是林默娘,在温州供奉两位女神的宫庙都不计其数,总体而言,祭祀陈靖姑的宫庙数量更多更集中,也有两位女神合祀的情形。她们并非温州本土出生的神灵,都来自于温州毗邻的福建北部、东部地区,这背后其实有一段历史渊源,那就是这些信仰最初都是宋以后辗转移民到温州的闽人群体带来的,而温州文化的这一支脉深受闽地文化的润泽,在本土生根发芽。温州人信奉女神,并大造太阴宫、娘娘宫,恐怕并非单向接受福建信俗的影响,而与温州文化河床的底层对母性的尊崇、对女性神秘力量的崇拜,有莫大关系。
◇ 温州永嘉荆州太阴宫女门神画
温州的门神画究竟始于何时,尚无可靠的文献和口述历史能够证实。据温州瑞安籍门神画师董志远师傅所述,温州地区第一扇门神画即出自他手,即改革开放之后。20世纪80年代初,举国上下政治空气的松动,在温州掀起了宗族祭祀、民间宗教信仰的复兴,那些“文革”中荒凉颓圮的宫庙祠观得到重建,重新绘制门神画就是重建宫观的重要环节,且能得到民间社会数额可观的香烛钱资助。温州女门神画的创新也与董志远密切相关,据其本人口述和我们向其他民间画师、村民的证实,董志远开创的温州女门神画题材和绘制风格曾一度引领温州地区的潮流,许多民间画师都是他的徒弟,使其风格得以进一步传播扩散。究竟从何时出现温州女门神画,已无从考证。如今我们田野调查所见女门神画,均是民间画师的“新创作”,并非地方新闻记者所言的上百年历史。
三
至此,我们对温州乡土传统的理解,也应走出“信古、泥古时代”了,更要珍视的是像董志远这样以自身理解重塑“民间传统”的老艺人。其实他们在地方社会的影响力超乎我们的想象,有时承担着地方民俗常识解释与传播的角色。
董志远生于1947年,温州瑞安人。14岁开始学画,师从民间画师王逸亭,学艺至十七八岁。之后开始做散工,在木床、橱柜等家具上绘制各种花鸟、山水和戏曲主题的描金画。他从19岁开始正式接触油漆画。董志远及其弟子和同行廖宝兵、何北中、虞冠东等画师,数十年来,陆续为温州城乡画了无数扇门神画和宫观壁画。当提到为何绘制女门神画时,他用温州瑞安方言这样解释:“太阴宫、娘娘宫,供的是女神,用秦琼、尉迟恭这些男武将来守总有类弗落实(温州瑞安方言,意为‘不合适’)。所以要用女将来守。”
◇ 董志远画师与未完工的女门神画合影
◇ 温州瑞安塘下沙渎村天后宫由董志远师傅绘制的女门神画
董志远对温州女门神画背后隐藏的“民俗规则”,如数家珍。他说,温州瑞安、瓯海、龙湾地区的女门神形象大多来自唐朝人物,主要选用清代通俗历史演义小说《薛丁山征西》中大唐名将薛仁贵之子薛丁山家族的诸位女将,分别是樊梨花(薛丁山妻)、薛金莲(薛妹)、窦仙童(薛发妻)、陈金定(薛二妻)、黄金铃(薛媳)、刁月娥(薛手下大将秦汉之妻)等。历史演义小说《薛丁山征西》经过改编,一度在浙江最重要的乡土剧种越剧中常演不衰,因此这些薛家女将也家喻户晓。温州女门神,不管是为临水宫还是妈祖庙绘制,皆为通用。若是有三对门扇的宫观,以面朝宫观正门为方向基准,中门的一对是樊梨花、薛金莲,左门的一对是窦仙童、刁月娥,右门的一对是黄金铃、陈金定。这里还有一些特别讲究的说法,画师往往按照在戏曲故事中有矛盾紧张人际关系的女性凑成一对。若是有四对门扇的宫观,则会另外再加一对女门神。温州女门神手中所持的武器,是区分她们的关键。
董志远的这些民俗理论和信条,并非来自书本,也未受到福建、广东籍画师的影响,主要来自浙江越剧、永昆等地方戏曲和温州鼓词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之后的一种创造性设计。
若仔细观察这些散落在温州城镇乡村各个角落的门神画,便会发现它们并非源自中国传统国画的白描技法,而更多受漆画、油画影响。很多门神画师,通常也为宫庙绘制历史神话题材壁画,在他们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大多从事家具漆画彩绘。将家具漆画的技艺,转移到门神画中,逐渐形成了注重阴影明暗对比、立体高光的类油画特色,深受民众喜爱。女门神画的绘制流程,共有十几道工序,从一开始的处理门板材料、上桐油、绷麻绩布,到落格、打底稿、夹粉线、上白漆,最终反复上色。董师傅在多年的摸索中,发明了一种“皱粉技艺”,以石灰粉调制,装入裱花袋,在门神服饰的关键部位挤出线条,待干透之后皱粉会变硬,增强了门神画的层次感。他甚至用玻璃、表面锃亮的金属材料来镶嵌门板人物的衣饰铠甲和武器等,巧妙利用实际宗教建筑空间中的光影,使其更具立体视觉效果。
◇ 潮州龙湖寨天后宫女门神画
最终精心绘制而成的温州女门神画,不只装点了一座座女神宫观,也装点了一代又一代普通温州人的乡土记忆。
跳出温州,放眼大江南北的女门神画展开搜罗,则有更多令人振奋的发现。至今仍保持在宫庙木门上绘制女门神传统的还有莆田、泉州、潮州、台南等地,它们内部有一定相似性,通常选择的是无名宫娥,手中持物往往是中国民间喜用的四祥器“香、花、灯、果”,即寿桃、如意、高足灯盏和花篮等。头上均作束发,且打双髻,身披帛飘带,更显文气轻盈,女性端庄肃穆、和蔼慈祥,宫娥门神仿佛天后随时差遣的仆从,而不似温州女门神以武器为持物,英姿飒爽、威风凛凛、杏目圆睁,守卫女神庙。云南保山、四川绵竹和夹江等地曾发现以穆桂英、秦良玉等女将为主题的女性门神版画印刷品,可能与穆桂英传说故事在川、滇地区的广泛流行有关。麻姑献瑞等“仙子美女”题材的门神画印刷品,以带有故事情节的“送子天仙”组合人物形式出现,多流行于天津、河南、陕西和山东等地,配色大胆活泼,造型灵动。这些地区女门神画在绘制规则、风格技法和文化意蕴上的分殊与关联,是有待今后继续探讨的话题。
(本文调研过程中曾得到温州门神画师董志远及其徒弟吴礼东的帮助,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张如倩同学协助制作了相关分布地图,特致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