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殷墟走向世界的“绝学”甲骨文字研究
——韩国釜山“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2020-09-29谢乃和

管子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绝学卜辞殷商

谢乃和

(东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甲骨文作为中国汉字的前身,不仅是探源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也是凝聚东亚人民历史情感的共同记忆遗产,更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是铭刻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2020年1月6日,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中国历史研究院、安阳师范学院与韩国庆星大学联合主办,韩国釜山市政府、中国驻釜山总领事馆协办的“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韩国庆星大学建学纪念馆成功举办。次日,作为研讨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大美甲骨文书法大赛作品展”在韩国釜山市政厅隆重开幕。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加拿大、越南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与庆星大学的师生一同参加本次论坛并参观了书法展览。两项活动的圆满开展不仅推动了国内外古文字专家就甲骨学研究的交流互鉴,而且促进了甲骨学及汉字文化在东亚乃至世界各地区的进一步传播。

论坛开幕式由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李雪山教授主持。韩国庆星大学副校长金喆凡教授和庆星大学汉字研究所所长河永三教授致欢迎词,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在科研尤其是甲骨文与殷商文化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名誉会长王宇信研究员则在发言中指出本次会议是2019年在中国国内召开“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系列活动的余韵,也是进入甲骨文研究新时期的世界第一会。中国殷商文化学会自1986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殷商史和甲骨文的研究,取得了众多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已成为推广甲骨文与殷商文化的重要学术平台。2017年10月殷墟甲骨文申遗成功,使甲骨文从中国的文化珍品成为世界人民共同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的甲骨学发展应该寻求多国合作,釜山韩国汉字研究会紧密团结中、日、韩、越、蒙等国汉字研究专家,甫一成立就突显其在国际汉字学界的领军地位和研究成果的国际性。他对与会代表表示,甲骨学的国际化为殷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各国学者需协同一致,加强交流,求同存异,本着对文化、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将人类瑰宝甲骨文的流风遗韵传向世界各地。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高嶋谦一和台湾东海大学教授朱歧祥则分别回忆了从前的求学经历,表示新时期要在继承老一辈治学精神的同时,更加注重对青年学者的培养。古文字学是事关文化传承的“绝学”,也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语言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等多个学科内容。一名古文字学人才需要具备多种知识和能力,因此相比一般学科,成长周期长,培养难度大,常令包括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在内的年轻学人望而却步。但是,在韩国召开“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表明甲骨文和汉字学在东亚文化圈内仍受到普遍重视,此次会议一定会促进老中青三代学者间的深入交流,引领甲骨学研究在汉字圈发展的新风气、新方向。

开幕式结束后,王宇信先生首先做了《甲骨学发展120年的辉煌成就》的主题发言,全面总结了自王懿荣发现甲骨文至建国前五十年和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以来两个主要阶段国内外甲骨文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与阶段性特点。他指出,2019年11月1日“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会议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对120年来甲骨文研究所取得辉煌成就的祝贺,重申了国家发展甲骨文研究的决心,也为本次论坛定下了以学术研究为核心、全面发掘甲骨文的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基调。由此与会学者围绕甲骨文字语法研究、殷商历史与制度、甲骨文学术史、甲骨文艺术文化等主题提交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并进行了热烈地分组研讨。

一、甲骨文文字语法研究主题

其二,甲骨文构字、构句及卜辞结构的研究。高嶋谦一《基于原始造字者“构型设计”理论探讨造字技巧》一文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形设计”的理论,通过具体讨论甲骨字形“一”字直立化形成“十”字、“目”字直立化成为“臣”字两则实例,探讨了字形在发展演变中被“再分析”而形成不同形义的过程,指出了原始造字情境下的“字形直立化”技巧,是研究早期汉字造字意图及构形设计的重要思路。朱歧祥《由文例对比论卜辞“其—祭牲”的句意》细致检视了第二到第四期卜辞中岁字句后的祭牲前固定增一“其”字的现象,对比卜辞中的常态句型结构,认为“其—祭祀”由早期卜辞常态单句“岁—祭牲”,经“岁,其祭牲”演变而来,“其”字有强调将然的语气,其句法功能在于带出祭牲并和前面岁字句作区隔切割。“其—祭牲”句例是在句前省略岁祭某祖类内容,句后省略卜问内容,仅保留中间陈述分局之后的变异句型。余风《甲骨文“介词+地名”句法类别探析》一文以甲骨文中的“在某地”“于某地”“自某地”三例“介词+地名”句型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者与地名有关之甲骨刻辞的类别和形态,是研究甲骨文句法类别、断读卜辞、认识殷商地理的重要材料。李雪山《商代甲骨占卜“告辞”探论》一文立足于甲骨占卜中记兆术语“告辞”的研究,从告辞与卜兆、兆序数字、卜辞之间不同组合形式切入,发现了其中的规律性,指出了告辞的“数字祭告术语”和“专门祭告术语”两种术语在不同祭祀语境中所表达的内涵也有不同侧重,既深化了对商代祭祀礼制的研究,也有助于甲骨卜辞的分期断代与分组分类。

其三,甲骨缀合方面。周忠兵《一版甲骨缀合及相关问题》一文以《甲》2591中“祝”字字形的考察为切入,反思了此前学者仅据接缝缀合《佚》257+266正+《甲》2799为一版的错误,指出应在其基础上将《佚》257稍下移加缀《甲》2591使得版中“翼”字完整,并形成了《甲》2591“祝”字与上方卜辞的正反对贞,得到了《合集》27456一版更加准确的缀合。徐义华《汉字的特征》一文,对表意文字系统与记音文字系统在针对对象、造字方式、创造主体、发展过程、主从性等诸多层面进行了全面比较,总结了汉字这一表意文字的优劣特征,为汉字的教育、推广、普及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二、甲骨文与殷商史研究专题

这一专题下的讨论既有以甲骨文材料为主进行的商代礼制和官制的研究,如许进雄《商代可能行三年守丧之礼》一文,以宏观的学术视野考察了文献所载古代社会中的“捡骨葬”习俗、礼书三年之丧的观念以及华北地区“人死三年化为白骨”自然腐化现象之间的关系,为解决卜辞中帝乙元祀之前开始周祭的怪异现象提供了有益思路,为进一步研究“武丁亮阴三年”的史事以及“三年守丧”礼仪制度的起源与发展作了重要推进。郭旭东《甲骨文中的“使”与商代聘礼》历疏甲骨文中不同字形“使”字的用法,指出卜辞“使”字与“事”、“史”彼此不分,以此论及商王朝派遣使者出使诸侯国的记载包括了问卜“是否遣使”“命使”“立使”“何时遣使”等不同仪节,认为商代时已具有下聘仪节,与后世礼书所载聘礼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于成龙《商代的“犬”与“犬师”》针对殷代卜辞中“犬”“犬师”记载进行整理分析,指出作为商王朝职官的“犬”机构庞大而完备,主要职司商王田猎相关事宜,深入了对商代社会的研究。

也有以甲骨卜辞为线索结合传世文献、考古材料等对先秦历史的新思考。如丁一《蚩尤族群联盟族徽的初步考察》结合文献中蚩尤“兴农耕、冶铜铁、治五兵”等记载与卜辞中善于制作青铜兵器并以“戈”为族徽的部族对照研究,揭示了其与彝器上象征蚩尤的饕餮圆形之间的关系,为深入研究上古神话与传说提供了新的思路。梁万基《从殷商甲骨文田猎卜辞看走兽种类和田猎方法》一方面整理统计了商王田猎的不同走兽类型,另一方面归纳了当时捕获走兽的各种方法,丰富了对殷商时期田猎活动的研究。张国硕《试析商代殷都的变迁》一文以考古学材料中小屯一带的殷都故址与另一个政治中心洹北商城之间的兼存问题,重新解读两处遗址的形成时间和规模,认为以殷墟大司空村一期文化为时间节点,洹北商城与小屯殷都分别为“盘庚之殷”与“武丁之殷”。谢乃和《新见西周女性册命金文〈女受鼎〉及相关史实考》一文详细考察了“井”字从甲骨文到商周金文在字形字义上的演变,对近年面世的女受鼎铭文进行了新的解读,指出该彝铭是商周金文中少见的对女性册命之例,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王震中《商王广域王权与其“内服”“外服”所构成的复合制国家结构》一文巧妙地运用数学概念中的“复合函数”模型,高屋建瓴地指出商代王权与神权、君权、族权的复合制权力结构,外服诸侯之人与内服贵族在王都的“大杂居小族居”的复合制社会结构,以及商王的广域王权与地方邦国王权的复合制国家结构。

此外,另有学者发表文章如仇利萍《殷墟村中村南系列祭祀卜辞的初步整理与研究》,王志轩、苏新有《浅议甲骨文占辞与周易卦爻辞的关系》,何毓灵《殷墟近些年新出土文字材料与相关问题》等,分别从祭祀卜辞、甲骨文与经典文献的研究、殷墟出土文字材料等不同角度,针对当前学界甲骨文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了总结与反思,为甲骨学在新时代新阶段的再起航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对甲骨学人及甲骨学研究史的评介

陈颖飞《李学勤先生与盘龙城遗址》介绍了李学勤先生对盘龙城遗址的长期思考与研究,由小及大、由点瞻面总结了李学勤先生兼重传世文献与出土资料的材料视野,博通善学、积疑远思的治学韧性与毅力,兼具理论、材料、视野的思考方式,以缅怀李学勤先生对甲骨学、对古代文明研究的贡献。李来雁《王懿荣与王懿荣发现的甲骨文》从经史、小学、文学的家学熏陶,深厚的金石文物学功底,力补时局、毁家纾难的爱国主义情怀等不同层面解读了近代金石文字专家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原因以及深远历史影响。阮友史《罗振玉和潘主兰之甲骨文书法》,从书法角度探讨了甲骨文在象形形态和材质工具两方面的美学特质,考察了从罗振玉到潘主兰两代学人演绎甲骨文美学价值的成果。

四、甲骨文在书法艺术方面的价值研究

李优良《甲骨文研究的时代价值》、方增瑞《甲骨文艺术的探索》、陈爱民《当代甲骨文书法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刘景春《话叙甲骨文》、何毓灵《殷墟近些年新出土文字材料与相关问题》、姬长明《为往圣继绝学——兼谈编著〈甲骨文书法举例〉心得体会》、张源心与孙雅超《甲骨文的发现与重振中华民族精神》等文章从学术史梳理、书法艺术、文化内涵等不同层面展开研究,阐述了当代甲骨文研究重视学术基础、追求艺术之美、为往圣继绝学的文化价值,以及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向心力及国际融合力的时代意义。

研讨会结束后的1月7日,在韩国釜山市政厅举办了“大美甲骨文书法大赛作品展”,釜山市政府领导参加开幕式,中国驻釜山副领事涂静昌到场致贺,表达中韩双方对弘扬甲骨文书法文化的期许和展出圆满举办的祝愿。“大美甲骨文书法大赛作品展”是人民大会堂座谈会成功召开后,为弘扬座谈会精神、促进甲骨学发展而举办,韩国釜山已是继南京、天津后的第三站。甲骨文书法作品的展示,表明甲骨文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对象,而且作为汉字之源,同样具备汉字线条优美、劲遒朴茁的审美特征而被广大书法爱好者所喜爱。王宇信先生在开幕辞介绍了“巡展”作品征稿、评选、展出的流程,指出此次巡展是中韩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历史上汉字文化就将两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民心互通和文明互鉴。今天甲骨文已经成为世界人民共同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韩国各界精英光临“巡展”,对汉字源头的甲骨文表现出浓厚兴趣也说明韩国人民对汉字文化的深厚感情。这场规模宏大的展览中,来自各国的学者、艺术家、作家提供了优秀书法作品二百余件。如中国学者朱彦民“伊尹佐王咸有一德武丁求相旁及四方”一联,依恃临摹大量甲骨片和拓片的功底,文字结体方直规范,笔法拟入金文,线条纤细刚挺,颇具大家风范。韩国作家权相浩“世宗御制训民正音”一帖,线条清润朗健,笔致秀润端雅,结体整肃峻峭,文义上亦表达了韩国与中国汉字的历史渊源。优秀获奖作品陈功龙“《论语》学而第一节录”一帖,结体率性参差,笔法突出笔墨神韵,技术娴熟,气魄宏放,蕴涵武丁时期书契文字之精美。诸家笔墨艺法或自然婀娜、潇洒俊逸,或精准规范、深得卜文神韵,融学术之严整与艺术之自由于一体,彰显了中华文化圈书法艺术的深厚底蕴与宏阔胸襟。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不仅以会议的形式增进各国学术交流和学者间的友谊,而且以甲骨文书法大赛的形式,向世界展现汉字造字的深邃哲理和古人取象万物的深厚文化底蕴。通过本次巡展将更加激发起包括韩国、日本、越南等在内的世界各地人民参与保护、弘扬、传承世界记忆遗产甲骨文的热情。

“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大美甲骨文书法大赛作品展”的成功举办,是2019年国内“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系列会议的余响,也是人民大会堂座谈会后首次在海外举行相关活动,更是甲骨学从殷墟走向世界的重要节点。本次活动具有高水准、多学科、广视域的特点,与会学者从自身专业出发,从古文字、文明史、思想史、艺术史等不同学科入手,突破传统研讨会的学科边界,从宏观到微观,既有单个文字考证和传统历史论题,也有汉字文化圈不同文化共同体及其话语的表达。学者们突破旧有研究思路,整合创新方法,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甲骨文研究搭建了高层次学术平台,推动了甲骨文和殷商文化的国际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绝学卜辞殷商
午组卜辞的分类与断代新探
殷商编铙的类型学与双音性能研究
论与所贞卜辞内容的异同
小屯南地甲骨大版之卜辞关系对比研究
豆腐是怎么来的?
殷商遗址大搜寻
殷墟非王卜辞的再整理与研究
适合十二星座的武林绝学
少林绝学昭阳拳(一)
——释德扬法师演示
殷商鸮形器及鸮形纹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