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璋壶与郑阳论及扁鹊里籍郑地

2020-09-29孙敬明

管子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临淄制陶铭文

孙敬明

(潍坊市博物馆,山东 潍坊 261000)

《管子学刊》1991年第3期,发表何爱华先生《秦越人里籍与齐派医学考》之鸿章,以文献与考古所见金陶玺与封泥古文字资料诸相合证,稽考扁鹊故里之“郑”,即陈璋壶铭文与齐国陶玺封泥所习见之“郑阳”,地在齐都临淄周近,凡此饶有发明,令人钦服。时承先生之雅,大作曾称引敝人发表在《古文字研究》第十四辑之小文《齐陶新探》。惟岁月如流,事过近三十载,而考古间有新获,惜何先生已修文于地下,所不及见也。敝与之虽仅一面之识,然印象至深;每每念及先生朴纯博学而天夺良人,则常心怀戚戚焉!

尔今仍以陈璋壶与陶玺文字,结合新泰“平阳”新出土印有“郑阳”之陶文,对扁鹊里籍“郑”地即铭文“郑阳”之说稍作补苴,并藉以追怀何先生。

一、战国齐陈璋两壶铭文与陶文中的“郑阳”

迄今所见,战国时期齐国伐燕所获陈璋方壶与圆壶凡两件,并与临淄及其周近所出土春秋战国时期陶文中亦习见“郑阳”之地名。

(一)陈璋方壶

清代潍县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旧所庋藏,现藏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陈璋方壶铭文曰:“唯王五年,郑阳陈得再立事岁,孟冬戊辰,大臧戈孔,陈璋入伐匽亳邦之获。”(图一、图二)(1)陈青荣、赵缊:《海岱古族古国吉金文集》,济南:齐鲁书社,2010年版,第1166-1167页。

图一 陈璋方壶

(二)陈璋圆壶

1982年江苏盱眙县穆店乡南窑庄窖藏出土,陈璋圆壶现藏南京博物院。陈璋圆壶铭文曰:“唯王五年,郑阳陈得再立事岁,孟冬戊辰,大臧戈孔。陈璋入伐匽亳邦之获。”(图三、图四)(2)陈青荣、赵缊:《海岱古族古国吉金文集》,第1168—1169页。凡此两篇铭文同为29字,彼此或存残泐,然文字仍可互足。同载齐宣王五年(前315),子章以五都之兵征伐燕国之役,俾可与历史文献相合证。

齐国金文、陶文中之“郑阳”写作“奠阳”。两周金文与陶文中“奠”,于器名则释之为“尊”,于国、地、氏族名则读作“鄭”,且多不从“邑”。而齐国陶文则缀加“土”符, 此乃齐国文字特色; 如国名、氏名、地名“齐”、“陈”与“平陵”、“平寿”之“平”等均缀加“土”符。陈璋两壶铭文“奠阳” 即“郑阳”。关于铭文中“立事”者“陈得”、将兵者陈璋,清代以来多家释说,而于陈得籍贯 “郑阳”之地望,则论及者罕觏。

图二 陈璋方壶铭文

齐国金文、陶文所见“立事”者之籍贯或居处地名,有如“郑阳”“华门”“平陵”“雍门”“平门”“内郭”“南郭”“北郭”“昌齐”“平阴”“葉”等等。齐春秋战国陶文以及汉代帛书见临淄都城城门有“高闾”“华门”“雍门”“平门”等名。而文献所记齐国宫城与外郭约有城门十数座。如《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谓齐王章》载:“夤以为善。臣以车百五十乘入齐, 逆于高闾,身御臣以入。”注:“高闾应是临淄城门。”(3)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战国纵横家书》,北京:文物出版社,1976年版,第28-30页。齐国巨族高氏,封邑、垄墓皆在临淄城北,并且白兔丘高傒墓前曾出土春秋“高子戈”(4)陈青荣、赵缊:《海岱古族古国吉金文集》,第910页。。古地、氏、人名三者之间关系尤为密切,高闾门得名与高氏有关,其为临淄城郭东北门。

图三 陈璋圆壶

图四 陈璋圆壶铭文

华门在文献中亦称“章华门”,如《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闵王“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苏代自燕来,见于章华东门”。《集解》“左思《齐都赋》注曰:‘齐小城北门也。’而此言东门,不知是为一门非邪?”《正义》“《括地志》云:‘齐城章华之东有闾门、武鹿门也。’”律之高闾门与高氏故事,而此华门应与华氏相关。由此可知齐国之华氏,或即《左传》所记之华周一族。

关于雍门,《左传·襄公十八年》载,晋、宋、鲁、卫等十二国联师伐齐,突破平阴巨防,而兵抵临淄城下。“冬十月……齐侯御诸平阴,堑防门而守之广里。……十一月丁卯朔,入平阴,遂从齐师……十二月戊戌,及秦周,伐雍门之荻。范鞅门于雍门,其御追喜以戈杀犬于门中。孟庄子斩其橁以为公琴。己亥,焚雍门及西郭、南郭。刘难、士弱率诸侯之师焚申池之竹木。壬寅,焚东郭、北郭。范鞅门于杨门。州綽门于东闾,左骖迫,还于门中。”此处雍门、杨门应为临淄城西门;而平阴、北郭、南郭应与陶文所记者同。

二、新泰平阳新出土齐国陶文中地名“郑阳”

以往在临淄及其周近出土的齐国陶文所见地名与城门名,尤为重要的是,俟之2002年春,在山东新泰一中音乐楼建设过程中,出土陶文近四百件,其不仅带有齐都周近出土陶文所记之地名与城门名,而且所涉及之地名、人名更为丰富。齐国金文、陶文恒见某地某人“立事”词组,“立事”之意应为主持某事;而“立事”的届数有“立事”“再”“叁”;“立事”的地点则朝廷、都邑、关防与制陶行业等。新泰陶文带有“立(事)”内容的375片,主要见于陶釜和杯形器。且“立事”者均为“陈氏”,如“葉陈得”“雍门陈得”“郑阳陈得”“平阴陈得”“北郭陈喜”“陈叔”“陈辑”“陈晏”“陈丩”“陈佗”“陈中山”“陈坦”“陈颋”“陈不”“陈继缰”“陈忐”“陈君”“陈莆”“陈华”等。由大量的陈氏立事者,说明这里是一处齐国官营制陶手工业作坊(5)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山东博物馆、新泰市博物馆:《新泰出土田齐陶文》,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年版,第236-353页。。(另,因古文字隶定原篆造字困难,此则宽式,略取其意耳)。

今新泰,春秋战国时期名“平阳”,乃战国时期齐南境之重要城邑,是齐国控制泗上诸侯与抵御莒、楚、鲁的军事据点。从经发掘的78座墓葬出土兵器385件(其中带铭文者19件)、车马器373件来看,这处墓地的军事性质尤为突出。报告称:“周家庄墓地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应是军营地性质的墓葬。”(6)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泰市博物馆:《新泰周家庄东周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年版,第479页。据《国语·齐语》所载齐国 “作内政而寄军令”,采取寓兵于农工的政策。所以新泰发现的齐国官营制陶手工业的立事者与陶工,亦具备军队士卒的身份。他们平时从事制陶手工业,为军事戍守者抟治建筑材料和日用器皿以及官府征税量器等等,而俟诸战事则挥戈从戎。从陶文明显看出,这些成员的原籍并非平阳,而且绝大多数来源于齐都临淄及其周近。

三、齐国郑阳地望

笔者旧作《齐陶文史料研究例说》(7)管子学刊编辑部:《齐文化纵论》,北京:华龄出版社,1993年版,第505-512页。称:“齐国带铭文的兵器,所发现的数量,较燕、秦、三晋则显较少,并且其内容极尽简要,大都为‘某邑某库’之程式。例如‘平阿左’,其意为‘平阿左库’,‘库’指武库,是铸造、管理和使用兵器的场所,其应有常备军队,由各邑武库在境内形成一定的军事防御格局。有些城邑名称在兵器铭文中或仅一见,属于孤例单证,而且文献又失之记载。可是,若再辅以陶文资料就明显丰富而又充实了。又如有的人名,或见于齐国金文和兵器铭文,同时又见于陶文,这样由古文字形体、内容、人事和所在器物的形体等诸多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则于其时代和相关问题即可易于断明。再如金文和兵器铭文中有城阳、郑阳、安平、平陵等邑名,这些都是齐地上设有武库的重要城邑,而在陶文中这些地名却是屡见不鲜的。复如作于齐宣王时期记载齐伐燕之役的陈璋壶(8)周晓璐:《盱眙所出重金醽·陈璋圆壶读考》,《考古》1988年第3期。,其中铭刻中有人名曰陈得,和地名作郑阳者,而此人和地名则在陶文中高频率的出现,可由此推断陈得既是齐之军事首领,其亦还做过都邑大夫,曾监管过制陶手工业之事,并且再进一步细究,则陶文中还有一个与此陈得姓名相同的人,其亦作都邑大夫,但并未参加过陈璋壶铭文所载伐燕之役。并且,郑阳是齐都附近的邑名,这有众多的陶文资料可证。因此有关研究者还利用这些陶文资料,而论证中国医学奠基者扁鹊为齐国人(9)何爱华:《中国医学奠基者齐国医家秦越人》,《管子学刊》1992年第3期。,可谓是信而有据。” 而今看来,齐陶文中人名“陈得”者,并非一人;而“郑阳”之名,定为一地。

今再结合新泰平阳陶文,愈发看出“郑阳”的历史地位之重要,立事者籍贯多是“郑阳”,在这375片带有“立事”内容的陶文中,分:“郑阳陈得叁□”、“郑阳陈得叁亳”、“郑阳陈得三看”与 “郑阳陈得叁仹”者4类共计15片(参见图五)。对此卫松涛先生称:“立事人郑阳陈得,出现在陈璋方壶和盱眙陈璋壶上,铭文作‘唯王五年,郑阳陈得立事岁’,同时出现在新泰陶文‘郑阳陈得叁’中,传世陶文收录‘郑阳陈得三’、‘郑阳得三’等。立事人陈喜,出现在陈喜壶中,铭文作‘陈喜再立岁’,同时新泰陶文有‘北郭陈喜’。我们认为此处分别出现在铜器和陶文中的郑阳陈得为同一人,陈喜也或为同一人。”(10)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山东博物馆、新泰市博物馆:《新泰出土田齐陶文》,第283页。陈得籍贯为郑阳,陈喜籍贯为北郭。

临淄作为齐国首都,制陶手工业最称发达。《史记·苏秦列传》称:“临菑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不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菑之卒固已二十一万矣。”临淄城市浩大,康庄通衢,原居人口数量巨大,又因商业繁荣外来人口众多。且寻常生活多用陶器,所以从事官私制陶手工业者数量甚夥,有的世代世业,堪谓制陶世家。并且此地制陶手工业的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经过八十多年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可以认定这些制陶手工业之作坊窑厂,几乎都位于大城之西和北郊。

图五 新泰出土陶文

平阳原属于鲁国,战国早期为齐国所据有,遂成为齐国南境最重要的军事都邑;并从临淄及其周近征募士卒以为戍守;其中必有原在家乡从事制陶手工业者,平日继续从事原有职业,故其生产陶器上的文字内容、形式与临淄出土者近同。郑阳陈得既娴熟制陶行业,且深谙军事战争,故其籍贯地址应在临淄周近。临淄城南为丛岭与齐之长城,城西有画阳(亦简称“画”)和棘里(此棘里与齐大城西北稷门及城近郊稷下学宫相关)城邑,城东有安平与城阳邑,唯有城北附近不见城邑名称,从军事屏障设置捍卫都邑来看,律之齐都左右形势,其北附近有千乘,而此千乘之近应有城邑,由此推断郑阳应在临淄城北不远。

四、郑阳即扁鹊故里之郑

《史记》所载扁鹊自称“臣齐渤海秦越人也,家于郑”之“郑”,即陈璋二件铜壶、齐国陶文、玺印中习见的“郑阳”,地在齐都城北近郊。文献与古文字资料中,地名习见简称。如齐战国私营陶文多见“蒦阳某里”:

1.“綤鄙蒦阳南里大。”(《季木藏陶》四四·九)

2.“蒦阳南里结。”(《季木藏陶》四二·一)

3.“蒦阳南里人郑。”(《季木藏陶》五四·一二)

4.“蒦阳南里陶者满心。”(《季木藏陶》五六·一0)

5.“蒦阳阳里。”(《季木藏陶》七九·四)

殷商甲骨文有地名“画”,在今临淄故城西。《史记·田单列传》:“燕之初入齐,闻画邑人王蠋贤,令军中曰:环画邑三十里无入。”《正义》引《括地志》云:“戟里城在临淄西北三十里,春秋时棘邑。”又:“画邑,蠋所居,即此邑,因澅水为名也。”1920年《临淄县志》卷二沿革:“澅水发源于县西南十里……《孟子·公孙丑篇》:孟子去齐宿于昼。赵注:昼,齐西南近邑也。刘熙注曰:昼音獲(11)敬明案:高亨《古字通假会典》侯部第十·画字声系:“昼与澅。《孟子·公孙丑下》‘宿于昼。’《水经注·淄水》引昼作澅。”,齐西南近邑,因澅得名。《史记》有澅清侯。光绪间王文灏于县城北得封泥千余,有刻澅乡者,归潍县郭氏。《后汉·耿弇传》注亦作澅水。盖言乎邑当作昼,言乎水名当作澅也。”“又魏纯如《澅源记》,临淄西鄙有澅阳城故址,孟子去齐时宿焉。汉耿弇讨张布亦军于此地,南有水曰澅,此澅阳所由名也。”再1920年《临淄县志》卷三古迹:“画邑城,在西安城东南。王蠋所居,孟子所宿之故地也。详沿革。”而孟子所宿之 “昼”,即此画邑。画邑之名,文献典籍与耆老所云作:画、昼、澅、澅阳、淮阳,战国陶文、封泥作蒦阳,但都可简称曰“昼”或“画”。凡此正与“郑阳”省称作“郑”同例。

《汉书·地理志》载:泰山郡,高帝置。属兖州。辖县二十四,其中有“肥城、虵丘。隧乡,故遂国。《春秋》曰:‘齐人歼于隧’也”。还有“宁阳,侯国,莽曰宁顺”。《后汉书·地理志》载:东平国,景帝分为济东国,宣帝盖。辖七城,其中有“宁阳,故属泰山”。

由甲骨金文与文献互征,“宁”应为先秦地名,而至西汉则称“宁”或“宁阳”,王莽时期则或称“宁顺”。汉代宁阳得名于宁,遂国位于宁阳之境。由遂公盨铭“永御于宁”或可推断,当时之“宁”应为遂国之重要城邑,或者是其国都之名。凡此“宁”又称“宁阳”之例,亦与“郑阳”之称为“郑”,正相类推。

再如,考古所见与后晓荣研究秦市亭陶文中地名简称之现象,诸如《史记》所载秦都咸阳,其市亭之全称应为咸阳市亭,而陶文则省称“咸亭”;其他与此相同者,如:栎阳市亭、陶文省称“栎市”“栎”;芷阳市亭,陶文作“芷”;云阳市亭,陶文作“云市”“云亭”;美阳市亭,陶文作“美亭”,平阳市亭,陶文作“平市”;阿阳市亭,陶文作“阿亭”;汝阴市亭,陶文作“汝市”;邯郸市亭,陶文作“邯亭”;临菑市亭,陶文作“菑亭”;临朐市亭,陶文作“临亭”等等(14)参见后晓荣:《秦市亭陶文性质的新认识》,《考古学报》2019年第3期。。由此可见,战国秦汉时期地名繁简互称,乃为社会之普遍现象。不但地名缀“阳”可省,而且俪“阴”者亦略也。

所以,齐国金文、陶文之“郑阳”,文献中亦省称作“郑”,正是与时偕行;而扁鹊自报家门云:“臣齐渤海秦越人也,家于郑”,其“郑”即此铭文之“郑阳”,位处齐都临淄城北近郊,且与稷下学宫相密迩。

猜你喜欢

临淄制陶铭文
启簠、启戟铭文小考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垣曲北白鹅墓地出土青铜夺簋铭文
齐都临淄东周墓葬研究综述
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技艺的保护与发展
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 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浅谈制陶的艺术魅力
富足繁华的第一大都会
夔膚簠铭文读笺
临淄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