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对临床心理护理的指导作用
2020-09-28朱宏飞
朱宏飞
(武警后勤学院,天津 300000)
精神病疾病引发人类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青壮年年龄段人群居多,多数患者无生活认知及心理障碍,缺少思维及情感,并且精神病患者存在焦虑症和抑郁症情况,无法正常生活及工作。目前心理护理临床全面推广,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帮助恢复身体康复,因此通过心理测量为精神病患者治疗提供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本文通过对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心理测试在心理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患有精神疾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50例精神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25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组25例,包括男11例,女14例,年龄22~60岁,平均(35.68±5.96)岁;对照组2 5例,包括男1 0例,女1 5岁,年龄20~60岁,平均(36.89±6.3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照顾患者饮食习惯及睡眠质量,与患者耐心交流,避免患者情绪不稳定。通过分析患者焦虑及抑郁状况,解决患者心理压力。
观察组患者心理测量结果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具体如下:
(2)通过心理咨询师与精神病患者交谈,对照焦虑抑郁评分量表估测患者SAS,SDS症状,分析患者肢体行为和语言讲述,侧面感受患者内心情感及思想变化,直观了解患者亲身经历与人格分裂症状,为后期心理辅导做好准备工作。主要为患者讲解精神疾病相关知识,保证患者了解精神疾病发病原因及治疗过程。
(3)了解患者性格特点,指导患者应多接触外界,适量户外运动,减缓患者心理焦虑及抑郁情况。护理人员每天记录患者精神状态及变化,根据患者心理问题性质进行相应的心理测量项目,最终通过临床观察及会谈法评定患者结果,制定针对性精神病患者护理计划,减少心理测量难度。
1.3 疗效观察及评判
对比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结果及患者治疗依从性,SAS又称自我评定焦虑量表,SDS又称自我评定抑郁量表,可通过SAS了解患者焦虑程度及焦虑内容,为患者临床心理护理提供客观依据,SDS主要了解精神科疾病患者量表,对综合内科及病重患者、甚至轻生念头及行为患者均可适用,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护理,避免意外情况发生。患者治疗依从性根据患者完全配合。部分配合及不配合三种情况进行判定,患者治疗总依从性=[(完全配合+部分配合)/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 P S S 2 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应用(X±S)表示,计数资料应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精神病患者MAS、SDS评分高于对照组精神病患者,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X±S,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n(%)]
3 讨 论
临床心理护理是改善医院整体护理中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测量则是心理护理过程中重要步骤,心理测量主要以科学的方法评估患者心理活动水平、心理状态及人格特征,心理测量主要通过心理物理法、观察法、调查法及晤谈法达到心理测量目的,实现数量化方式测量患者心理现象,同时可了解患者性格特征、情绪状态及心理水平。
精神病患者带有一定程度焦虑症及抑郁症,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为了提高精神病患者心理质量,心理检测成为心理护理的主要工作,心理测量常见两种方式是以SAS自我评定焦虑量表和SDS自我评定抑郁量表为基础,根据本文分析得出实验组SAS、SDS评分与对照组SAS、SDS评分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临床广泛使用。因此心理测量是完成心理护理关键步骤,通过对患者语言分析及行为状态,侧面分析精神病患者心理活动变化。心理护理直观性导致患者不愿配合医生治疗,心理测量有效解决与患者难相处关系,全面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医护人员针对评定表制定精神病患者针对性护理方法,使患者保持健康心理状态。心理测量能有效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病情,从而对症下药,提升心理护理的全面性及科学性。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心理测量对患者临床心理护理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临床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广泛使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