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的术中护理体会
2020-09-28陈聪玲张丽华韩霞君
陈聪玲,昶 辉,张丽华,韩霞君
(深圳眼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圆锥角膜是一种致盲性的眼病,患者双眼角膜锥形扩张,治疗难度大,一般需要佩戴角膜接触镜或接受手术治疗。临床常采用角膜胶原交联术加以治疗,其能有效控制圆锥角膜进展,通过紫外光介导的角膜胶原交联,使得角膜的机械强度得以提升,进而阻止圆锥角膜的进程,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1-2]。临床关于角膜胶原交联术的护理报道较少,如何采取有效的术中干预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眼科医师关注的重难点。下面对50例(60眼)行角膜胶原交联术的患者的术中护理方法进行探究,望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选取44例(60眼)行角膜胶原交联术的患者,其中男37例(50眼),女7例(10眼);年龄13~43岁,平均(21.28±3.75)岁。
1.2 护理方法
术中护理措施如下:①消毒及麻醉:护理人员核对患者的姓名、手术方式及术前用药情况,采用记号笔记录患者的术眼。护理人员协助患者穿戴好鞋套及帽子,做好眼部消毒工作,采用棉签消毒上下眼睑,注意棉签不可过湿,以防消毒液进入眼部刺激角膜。消毒后,对患者实施表面麻醉,采用核黄素冲洗,紫外线照射前,还需要再点一次麻醉药,提高麻醉效果。②手术过程的配合:采用三查七对制度,巡回护士核实患者的资料,并与患者核对基本信息,检查手术室灯光,检查设备是否运转正常,检查照射设备与手术台距离是否适宜,提前打开交联仪,设定好紫外线照射能量及时间。器械护士准备好手术器械,将棉签、纱布、注射器、核黄素及针头提前准备好放置手术台,严格按照无菌流程操作。手术开始后,协助医师完成手术流程,记录其滴用核黄素的时间,每隔30s提醒其滴一次,保证角膜完全浸润。冲洗完核黄素后,再次滴麻药,以防麻药失效,患者不配合。照射紫外线过程中,保证角膜中央处于紫外线光线内,且提醒医生角膜滴水,保证眼表湿度适宜。③心理护理:手术为局部麻醉,患者属于清醒状态,无疑增加其紧张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还需要安抚患者的心理情绪,对于患者的恐惧、紧张及陌生情绪,可在手术室内播放轻快的音乐,缓解患者的情绪,转移其注意力;可在患者早期进手术室时向其介绍手术室环境,以消除其陌生感与恐惧感,向患者介绍手术流程,使其紧张情绪得以缓解。④环境护理:点滴核黄素及照射紫外线时,将室内光源关闭,防止核黄素在光的直射下药效受到影响,保持手术室环境的安静及舒适,禁止与手术无关的人员进出手术室,医护人员注意说话的音量,防止对患者造成干扰。
1.3 观察指标
①视力改善情况,采用视力检测表检测,共检测3次,取平均值。
②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纳入到SPSS 20.0软件系统中,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如视力改善情况及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Kmax值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各参数变化情况,当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视力改善情况
干预后患者视力水平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视力改善情况(±s)
表1 患者视力改善情况(±s)
?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患者手术过程未出现配合不佳的情况,情绪稳定,术后检查,1例患者出院时伴有眼部不适,流泪的情况,告知其为正常情况,闭眼多休息,剩余患者无不适,顺利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情况,眼部疼痛6例,交联线深度145~200 μm,平均170 μm,术后无角膜水肿情况。
3 讨 论
圆锥角膜使得角膜不断扩张,角膜中央向前凸出,使得患者出现近视及散光情况,视力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进而对生活及学习造成较大干扰。目前视力矫正以佩戴角膜接触镜为主,但其无法控制角膜扩张的进程,患者多选择手术方式加以治疗。本次研究显示,干预后患者视力水平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与干预前比较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Kmax值干预后不断降低,干预后6个月及干预后12个月的角膜Kmax值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过程未出现配合不佳的情况,情绪稳定,恢复情况良好,并发症少,可见加强护理能提高良好的效果,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见,加强术中护理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使得患者视力水平不断提升,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逐渐回归到正常生活中,获得良好的社会转归。
综上所述,对行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的患者而言,加强术中护理能有效改善其视力水平,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