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9-27滕飞
滕飞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更为重视“健康为先”的指导原则。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既能够提升体育课程的趣味性,使得教学形式出现“多样化”特点,还能提升初中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体育课程活动,达到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本文概述了体育游戏和体育游戏教学法的定义,具体论述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应用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关键词:体育游戏;初中体育;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35-0236-01
体育游戏是一种促进初中生大脑处于良好机能状态的运动形式。根据运动生理学理论的观点,体育游戏能够帮助青少年集中注意力,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更是全面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从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来看,机械、重复且高负荷的体育训练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现阶段的初中体育课程需要应用具有特色的体育游戏教学方法,达到提升课程教学效率及“健康第一”效果的目标。
1.体育游戏的概念与作用
1.1 体育游戏的概念界定。
体育游戏源于游戏教学法,其概念为以个体身体训练为基础,通过智力活动与体力活动的有机结合,达到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最终目的。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广义层面的体育游戏可理解为规则约束框架之下的娱乐运动方式,而狭义层面的体育游戏具有教育性特征,集体能、智能、技能要素于一体,编制具有竞技性、情节性、益智性规则特征的游戏。
1.2 体育游戏的作用分析。
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尚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初中生来说,能够起到排解心理压力、宣泄情绪等效果。比如说,应试背景下的初中生学业压力相对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学业倦怠感,初期表现为情绪枯竭,并且逐渐蔓延至“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为此,体育游戏本身具有娱乐特征,能够让学生在轻松且愉悦的环境中保持大脑兴奋状态。另外,体育游戏多以小组合作模式为主,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团队合作精神,通常会作为初中体育课程的“准备活动”,以“跑操”、“武术操”、“斗鸡接龙”等形式为主,能够在5-10分钟之内起到调动学生情绪、实现体温数值的提高,以及消除疲劳等效果。
2.初中体育教学课程中体育游戏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目标脱节。
结合现实情况来看,多数初中体育教师更多还是将体育游戏视为热身运动,导致体育游戏失去了“教学引导”的优势。另外,还有部分教师过度重视趣味性的设计,虽然有利于吸引更多学生的活动参与,但却导致娱乐性与教学性之间出现失衡。
2.2 体育游戏形式较为单一。
由于体育游戏活动在初中体育课程中的时长占比较低,通常为5-15分钟之内,因而游戏活动形式相对单一,主要以快速提升学生体温以及刺激大脑兴奋感的功能性为主。但是,初中学生的身心发育速度较快,接受新事物的认识水平较高,形式单一且简单的体育游戏显然无法满足其体育学习的需要,无法真正地调动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3 体育游戏需要进一步推广。
素质教育的广泛普及从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推动体育游戏的应用。但是,从以往的研究成果来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体育游戏应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换言之,区域经济越发达,其区域范围内的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学理念越先进,对于体育学科教学发展的重视度水平越高。
3.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并引导游戏互动。
根据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需要在教学框架的范围内,坚持“健康第一”、“安全规范”的设计原则,编制详尽且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方案。如此,既能够提升初中体育的课堂教学趣味性,也能够在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性的同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以“五人接力跑”游戏为例,为增加游戏难度,可以在赛道上放置障碍环节,要求违反规则或者脱离集体的学生回到原点重新起跑,并扣除所在小组的整体分数。同时,还要求学生在起跑时增加“击掌”、“碰肩”等环节,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合作的乐趣所在。
3.2 教师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通过体育游戏环节能够拉近师生距离并提升师生交流水平,从情感交流的角度来看,傳统的初中体育课程教学过度重视“课堂纪律”或“训练任务目标”,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处于一种“训练员”与“学员”之间的上下级关系,不利于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和谐课堂氛围。这就有必要设计趣味性体育游戏,由教师带领学生以小组单位共同进行。以“抓小偷”为例,需要在室内或室外划定活动区域,教师和学生轮流扮演“警察”或“小偷”的角色,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互助能力,并实现敏捷性、力量性、应变能力等多维度指标的全面提升。
3.3 做好安全教育及引导工作。
体育游戏的设计与活动实施需要落实“人本主义”原则,坚持学生为课堂本位的基本理念。学生在参与体育游戏时,初中体育教师还应当做好安全教育,并根据教学大纲规划,制定与课程内容与之相关的技能型游戏方案。积极鼓励学困生参与体育游戏,帮助其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李晓峰.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9):153.
[2]滕达.体育游戏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2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