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2020-09-27覃小珍
覃小珍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汽修专业现有课程体系对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制约,提出构建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目的、以满足职业岗位需要为基础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并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模式、课程标准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关键词】就业创业能力 汽修专业 课程体系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B-0065-03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人才需求大幅增长。中职汽修专业是培养汽车行业人才的重要渠道,但中职汽修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就业质量并不高,而学生缺乏就业创业能力是重要原因之一。培养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是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及根本任务,但中职学校现有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制约了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已不能适应汽车行业人才培养要求,因此,要对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一、中职汽修专业现有课程体系对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制约
汽车维修是一个对实操能力要求较高的产业,要使汽修专业毕业生得到业内认可,就必须在加强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上下功夫,让毕业生能凭借自身专业能力在汽修行业就业或创业。但是,中职汽修专业现有课程体系中缺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相关内容,对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形成了较大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现有的课程体系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知识的系统性,缺乏应用性、创新性,教学内容久未更新,脱离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这导致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不能有效对接实际岗位需求,使学生毕业后难以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或难以顺利开展岗位工作,在创业方面也无从下手。
第二,现有课程体系中未开设适合中职学生年龄和能力特点的就业创业课程,没有把就业创业能力作为基本职业适應能力进行培养。由于就业创业课程的缺失,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没有系统性,学生难以真正获得就业创业能力。
第三,现有课程体系中就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分离,融合度低。一方面,目前中职教育把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等职业课程归为文化课,通常不分专业由文化课老师任教,以通识教育为主,脱离专业,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专业课程很少涉及就业创业方面的知识,就业创业理念未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学生较难自主地将专业知识延伸、应用到就业创业上。
以上因素,使中职汽修专业较难实现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大批中职毕业生虽然在教育标准上合格毕业了,但却达不到岗位需要,或不具有基本的就业创业能力。
二、基于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中职汽修专业应以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中职教育规律与人才培养规律的有机结合为基本理念架构,以创新、创业与地方经济建设有机统一为根本特征,构建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目的、以满足职业岗位需要为基础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可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活动方式、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课程目标。要以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课程目标设计,不仅要有学科教育的共性目标,还要有清晰的汽修行业职业基本能力要求以及具体工位工作标准,要明确职业岗位对知识、实操能力、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要求。
(二)课程结构。课程结构决定了学生将获取哪些知识及能力,因此,应顺应市场需求,坚持课程与岗位职业能力对接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课程结构。
1.增加基本就业创业能力课程。例如,增设电动自行车维修、汽车美容、汽车配件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就业创业能力,让学生具有利用专业能力实现经济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基础能力,满足学生日后既能从事汽车驾驶、汽车维修工作,又能从事电动自行车修理、汽车配件销售、汽车美容等自主创业门槛较低、符合中职学生能力的工作的需求。
2.增加汽车社会服务能力模块。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就业创业教育,增设汽车文化、汽车服务顾问实务、汽车驾驶、汽车就业创业实例、汽车快修店经营与管理等课程,促进学生对职业的认识,提高学生汽车社会服务能力,拓宽学生职业发展途径。
3.单独开设职业资格课程。以汽修岗位工作任务确定课程门类,有选择地将原来分属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组合成职业工种课程,将原来全部按学科体系分设的课程转换为部分按特定工种、工作任务要求而设置的课程。例如,中职汽修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应的主要职业工种为汽车电气维修工、机修工、钣金工、喷漆工、汽车营销、汽车美容,可以根据这六个工种独立开设汽车修理工实训、汽车电气维修、汽车车身修复、汽车营销、汽车美容等课程,学生完成这些课程学习后即可参加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毕业即可上岗。
4.调整课程排列组合。遵循由易到难、先激发兴趣后提高能力的原则,将培养汽车行业就业创业基本功、基础知识的电动自行车维修、汽车美容等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将培养本专业通用知识技能的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维护等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将汽车电气维修工、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车身修复等职业资格课程安排在第三学年,形成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三阶递进式”课程体系。调整后的课程体系框架如表 1 所示。
(三)课程内容。首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就业创业教育,如将培养汽车专业基本创业就业能力的电动自行车维修、汽车快保等内容纳入摩托车维修、汽车维护等专业课程教学。将开一家电动自行车维修店、汽车美容店、汽车配件店、汽车维修店作为汽车专业创业实例课程的内容,重点传授开店所需场地、经营理念、零配件选购,以及店面形象装修策划、资金、设备、人员、技术等方面知识,使学生在学到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具备职业意识,逐渐明确人生职业规划。其次,把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有效融合,对典型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处理。例如,将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衔接,分解为 5 个训练项目,即燃油供给不良故障的检修、进气不良故障的检修、点火异常故障的检修、排放超标故障的检修、综合故障的诊断与修复。能力要求要与岗位能力相一致,即能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解码器、废气分析仪等)进行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